上市、營銷、如期兌付,P2P開啟花式自救模式

自6月中下旬以來,監管整治令整個網貸行業陷入低谷。但行業寂靜肅殺之下,實則暗流湧動,多數平臺表現出了很強的求生欲,特別是頭部平臺不惜砸重金,開啟了業務轉型、上市、如期兌付、逆勢營銷等花式自救模式。種種舉措無疑推動整個行業加速進入淘汰賽。

1、自救方式一:上市

當下,網貸行業正迎來上市小高潮。

10月25日,最早由P2P業務衍生而來的中國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PINTEC)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1.88美元/股,首個交易日後市值達4.68億美元。

9月19日,從事P2P等互金業務的小贏科技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9.5美元,募集資金1.045億美元。此前的7月和4月,P2P平臺“我來貸”和“愛錢進”的母公司分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


上市、營銷、如期兌付,P2P開啟花式自救模式


2、自救方式二:花式營銷

近段時間以來,熱門IP影視劇插播的網貸廣告隨處可見。此舉不僅能達到拉新獲客的目的,還有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除了電視劇之外,平臺也開始找明星代言、在大眾喜聞樂見的綜藝節目、脫口秀節目甚至是電競賽事上進行廣告投放。

但高昂營銷費用也讓資金流緊張的部分平臺望而卻步,他們開始將目標投向各自的運營部門。藉助現場直播、舉辦用戶見面會、發放加息券等多種方式讓出借人更加清晰的瞭解平臺運營情況。從而達到挽回用戶信心、增加出借金額和復投幾率的目的。

  

3、自救方式三:如期兌付

自行業加速出清以來,不少平臺發佈公佈稱:在保持網站各項功能正常運營情況下,暫停目前業務並出臺分期兌付方案。分期兌付考驗的是平臺的催收能力及道德風險,一旦兌付到位對平臺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廣告。

為了“良性出清”,網貸平臺玩起了人參、鹿茸、瓜果、白酒等“花式兌付”的伎倆。但站在出借人的角度,無論是何種實物兌付的方式都比不上真金白銀來得實在。值得一提的是平穩運營五個年頭的蜂投網,在遭遇行業困局的當下,做到了如期兌付的承諾。不是“債轉股”,也不是實物抵債,而是將實實在在的人民幣如期打到了出借人的賬戶中。言出必行,體現的是蜂投網的責任與擔當;行之必果,彰顯的是蜂投網的處事態度。未來,蜂投網也定會牢牢守住初心努力成為真正有實力、有擔當的好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