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文 | 傅朗律師團隊 匯業律師事務所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業逐漸成為經濟形態中的“黑馬”。而快遞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各類問題,如快遞丟失、信息洩露、假貨橫行、好評返現等。隨著今年5月《快遞暫行條例》的施行和8月《電子商務法》的出臺,為網絡購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快遞遺失,如何賠償?

扛住了雙十一的搶購大戰!

經得住漫長的快遞等待嗎?

你是否也擔心快遞被擊落?

如何彌補自己的付出心血呢?

我們在填寫快遞單時,通常默認已經與快遞公司簽訂了《國內快遞服務協議》,其中保價條款約定了保價賠償數額及未保價賠償標準,通常保價商品賠償的原則為保價價值範圍內進行賠償,未保價商品則為快遞費的五倍至八倍為限。

筆者提醒,寄送貴重貨物時儘量選擇保價;在簽收貨物時,也儘量由本人當面簽收、驗視,對快遞寄送導致的損失及時取證,防止快遞被無辜“擊落”。

法律規定:

  • 《合同法》: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託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快遞暫行條例》: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代購水深,如何避險?

韓國化妝品、澳洲奶粉、日本的馬桶蓋

代購真假難辨?

朋友圈廣告不休?

明年起,這些現象都將被有效遏制。不管是什麼代購,都需要營業執照,而且要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同時也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需承擔刑事責任。

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網絡代購將會受到嚴格管制,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

法律規定:

  • 《電子商務法》:規範代購主體,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除從事個人農副產品銷售、零星小額交易等活動之外,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和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如果相關信息發生變更,應及時更新。對自行終止電子商務的經營者,還應提前三十日在首頁顯著位置公示。

刷好評?刪差評?不允許!

親,好評返現?

電話威脅刪差評?

明年起,“刷好評”、“刪差評”的行為都將被禁止。消費者記錄的真實感受將被有效保護。商家自刪差評的行為將被處以最高五十萬元的罰款!

法律規定:

  • 《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 《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所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評價。違反上述規定者,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信息洩露,如何維權?

騷擾電話不斷?

網購頁面推薦產品?

我們經常被貸款短信、售樓電話叨擾得不勝其煩,詐騙短信更是無孔不入,讓人防不勝防。我們的個人信息到底通過什麼途徑洩露出去的呢?實踐中有快遞公司的收派員和倉庫管理員利用其職務便利,將大量快遞單以直接或拍照的方式出售給他人,共計獲利9.08萬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看似不起眼的快遞單,上面記載的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地址等卻已經被不法分子瞄準,並通過銷售大量快遞單信息以牟取非法利益。

筆者提醒,消費者在購物時應謹慎選擇收貨地址,儘量選擇單位地址或可靠的代收地址,適當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在丟棄快遞包裝時,可以將個人信息進行塗抹,減少個人信息外洩渠道和風險,維護信息安全。

法律規定:

  • 《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電子商務經營者向消費者發送廣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
  • 《快遞暫行條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保護用戶信息,不得出售、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 《刑法》: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從雙十一被燒燬的兩萬件快遞看電商新法下公司經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