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來彷徨,我們終將死亡

2018年是極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裡眾星隕落,愁雲慘淡。隨著前兩天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與武俠泰斗金庸的去世,很多人感嘆、悲傷、懷念。其實不必如此,相信我,我們每個人最終的宿命都是如此,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生就有死。如果你曾深切感受過死亡,你會明白死亡並不可怕,怕的是生不如死。

一直以來我都很不理解,當你懷念一位名人離去的時候,你到底在懷念什麼?就像這次,很多人說江湖再也沒有金庸,事實上金庸已經幾十年沒有出現在江湖裡,偶爾的一個新聞也淹沒在明星的花邊裡。很多人懷念央視又走了一個能給人帶來歡樂的主持人,事實上李詠早在幾年前就離開了中國,如果不是他的死,大概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悲傷,或者為了悲傷而悲傷。世人生來彷徨,或許悲傷能夠稍微減緩他們對死亡的恐懼。

暑假的時候,我奶奶的親弟弟也就是我的“姨爹”去世了,死的很痛苦,腦溢血在床上躺了近兩年,走的時候全身只剩下嶙峋的骨架。那是我第一次全程接觸一個人的死亡,從生到死,不過兩天的時間。兩天前去看他的時候,他還躺在床上大口大口艱難地喘氣,兩天後只剩下一個不能動的悽苦老人。送葬的時候,我姑姑在後面喃喃道,從此以後我沒有舅舅了。那一刻,我知道原來死亡意味著徹底失去一個人。可是他在床上躺著的這幾年,不能說話也不能動,甚至連吃飯都要用管子送下去,從那個時候他就已經離開了,死亡只是一個正式的告別儀式。

為什麼葬禮上所有的人都要哭呢?是為了表達不捨嗎?還是用哭泣送他離開這個世界呢?我不能理解。我只是覺得,如果活著時候沒有留下遺憾,那麼死的時候嘴角應該是帶著笑的。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笑著面對死亡這件必然到來的事情呢?至少我做不到,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如果能舒服地活著,誰會去死。就好像如果能幸福安穩,誰又願意顛沛流離呢?可惜死亡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我們沒有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