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仙股”中弘股份告別A股

昨夜,“仙股”中弘股份告别A股

2018年11月8日19時59分,深交所正式宣佈:中弘股份(000979,SZ)股票終止上市,成為A股史上首隻因跌破1元面值而退市的股票,令人不勝唏噓。

中弘股份緣何“昇仙”?自救的資本運作為何會走向末路?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又是什麼?這一切,要從中弘帝國或其實控人兄弟說起:

王永紅,中弘集團總裁,中弘股份實控人,1972年生於江西宜春。

王繼紅,王永紅的兄長,中弘股份前董事長、前董事及前法定代表人。2010年,中弘股份借殼*ST科苑上市。這一年,王氏兄弟二人以52.23億元的財富躋身“2010年A股財富前百名富豪榜”。而如今,中弘股份被深交所宣佈退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

王氏兄弟的中弘帝國:生猛

1993年,王永紅進入江西中成實業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1995年,在北京創立中弘卓立集團,通過汽車服務業務,他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前後,中弘集團進軍房地產市場,主營商業地產。也就在這一年,年僅28歲的王永紅以低價拿下北京常營600畝的商住用地,採用當時時尚前衛的LOFT設計,開發成中弘著名的商住項目——北京像素。這也成為他真正邁入富豪行列的敲門磚。

但王永紅的雄心並不止於此。從2009年開始,中弘股份向旅遊產業轉型,其他各種類型的資本運作也接連不斷:2012年,宣佈投資礦業市場;2013年,宣佈進軍手遊行業;2014年,又宣佈聯合上影集團在浙江安吉投資建設影視產業園……2015年7月起,中弘股份實行“A+3計劃”(一家A股上市公司+3家境外上市公司),先後收購香港開易控股,增資新加坡亞洲旅遊,並收購卓高國際。就這樣,中弘股份逐步走向“人生巔峰”。

若不是兩年前的意外,或許哥哥王繼紅不會從幕後走到臺前。

2016年,“徐翔案”爆發。而中弘股份正是徐翔案涉及的13家上市公司之一,時任董事長王永紅、時任董秘金潔皆出現在涉案的23名上市公司高管之列。案件爆發後,王永紅辭去了中弘股份董事長等職務,並退出董事會。

2016年8月和2017年11月,王繼紅接任了弟弟王永紅的職位,成為中弘股份的法人代表、董事長以及中弘集團的法人代表。而王永紅全資持有的中弘集團持有中弘股份26.65%的股份,為中弘股份第一大股東,仍是中弘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中弘股份的問題歷程:麻煩

在徐翔案之後,中弘股份彷彿進入了中年危機,情況急轉直下,接連遭遇項目停工、債務逾期、股權凍結等狀況。

2016年,中弘股份旗下中弘弘熹以4.35億元收購國之傑公司所持有的三亞小洲島公司59%股權,截至2017年底,已投入26.4億元開發三亞小洲島項目。後為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整改要求,三亞市對該項目進行了拆除。

2017年,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北京商辦項目(商住房)調控政策,對嚴重依賴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中弘股份影響頗大。也是在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和國家海洋督察組加大了海南省的環保督察力度,中弘股份旗下項目也在整治之列。

2017年年報中,中弘股份披露:海南如意島填島項目停工、濟南中弘廣場項目未能按期完工;北京平谷·中弘由山由谷二期項目和北京平谷·新奇世界國際度假區御馬坊項目銷售停滯。其中,御馬坊項目陷入退房官司的漩渦。

其實,中弘股份資金鍊出現問題早現端倪。2017年初,公司濟南文旅項目因缺乏資金已經停工;而中弘大廈,由於缺乏資金已爛尾半年……2017年,中弘股份的營業收入下降近八成。

雪上加霜的是,債務逾期和股權凍結事項紛至沓來。

2018年1月2日,中弘股份發佈公告稱,因對外提供20000萬元的債務本金及利息1350萬元擔保逾期,公司控股股東中弘集團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凍結。

同是1月,因中弘股份未能及時披露控股股東份被凍結的相關事項,違反了信披規定,深交所向王繼紅和時任董秘吳學軍及控股股東中弘集團下發監管函。

4月26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中弘股份說明,2018年3月17日至4月24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合計金額為22.7億元的具體情況。

10月29日,中弘股份稱,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78.16億元,全部為各類借款。

最後一根稻草:沒轍

2018年起,中弘股份“自救”之旅一波三折。

據媒體報道,王永紅於2018年年初奔赴香港為中弘股份尋求援助。王永紅前後主導了中弘股份與深圳港橋、新疆佳龍、加多寶的三次重組,但皆鎩羽而歸。

2月,中弘集團、王永紅與深圳港橋基金共同簽署了重組協議。但因“未能與相關債權人就償債安排及該重組事項達成一致,並取得債權人同意意見”,該重組宣佈終止。

6月末,中弘集團與新疆佳龍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將其持有的中弘股份26.55%的股份轉讓,交易完成後,後者將成為中弘股份的控股股東。但又因上市公司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導致此次股份轉讓告吹。

8月,中弘股份宣佈,其和中弘集團與加多寶集團及前海銀誼資本等幾方簽署託管協議。但該事後來成為一樁“懸案”,箇中詳情外界目前仍難得知。但重組卻沒了下文。

屋漏偏逢連夜雨,8月14日,因涉嫌在2017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中有虛假記載,中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10月16日,中弘股份董事長王繼紅、總經理張繼偉提出辭職。

船破又遇打頭風,10月18日,因股票價格收盤價連續20日低於股票面值1元觸發《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而“被迫”停牌。

稍早前的10月9日,風雨飄搖中的中弘股份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與宿州國厚、中泰創展簽署託管協議。國厚資產的緊急介入,是作為經營託管人的角色,為中弘股份違約風險化解提供專業的債務重組等金融服務,這看似給予久旱的中弘股份一份甘霖,但終究還是沒能“峰迴路轉”。如前所述,深交所於11月8日晚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表示,2018年8月15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首次低於面值(1元)。2018年9月13日至2018年10月18日,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屬於《股票上市規則》第14.4.1條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

“隨著退市制度的推進,越來越多類似於中弘股份這樣的績差股不斷下跌,逼近面值,其退市風險加劇,投資者應注意迴避相關公司,以免踩雷。”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此次如果中弘股份最終退市,對監管層、投資者、市場自身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特別是對以往炒作低價股尤其是超低價股的固有思維方式是一個重大打擊。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弘股份退市是A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元退市制度充分賦予了投資者話語權、表決權和“用腳投票”的權利。中弘股份作為A股市場首隻1元退市股,是投資者集體作出的決定。可以說,1元退市標準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退市標準,提高了股民“用腳投票”的能力,也可以讓買殼賣殼、炒殼賭殼的現象逐漸降溫,對發揮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能非常重要,也對以往炒作垃圾股的資金產生了強大的威懾。

11月8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亦致電中弘股份,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今日公司不接受任何採訪。”

今夜,中弘股份被確定將退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與資本市場絕緣。王永紅曾說:夢想從來不會被打折,只要有一直做下去的勇氣。

這個願望能實現嗎?

中弘股份退市一錘定音 績差股難翻身遊資火中取栗

中弘股份成首家1元退市股 多家機構被套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