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平靜而頑強地活著,便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

日常之信仰

張楊,是一位對生活情有獨鍾的導演。

關於生活中一切痛點——成長、青春期、愛情、理想、激情、贍老等,他都能用其擅長的平靜樸實的鏡頭精妙記錄下來。

《愛情麻辣燙》中對都市的愛情進行了相冊記錄般的刻畫;《昨天》中對已逝搖滾演員賈宏聲的迷亂紀錄;自傳體作品《向日葵》中對自小長大的北京胡同中的人情實錄的描畫,記錄了北京在三個時代中的靜靜變遷。平靜地紀錄,真實地表達,生活場景由此緩緩展開,平淡中透出一股堅定的力量,讓人不知不覺被一種如向日葵般“頑強而執拗”的精神所感染。

在遙遠的西藏邊境,那裡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平淡生活,此次,張楊把紀錄生活的鏡頭指向了這裡——文藝紀錄片《岡仁波齊》講訴了一個淳樸的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為完成父親遺願,帶領村民前往聖山岡仁波齊朝聖,此去經年,眾人歷經艱辛和磨難,終於抵達拉薩。口袋所剩無幾的朝聖者,為了籌備旅費,留在拉薩做起了臨時工。當他們湊齊路費朝著岡仁波齊前進,在抵達聖山時,同行轉經輪的老人終因疲累盍然離世。

《岡仁波齊》:平靜而頑強地活著,便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

影片中展現的藏區牧民生活,宛如荷蘭畫家維米爾對生活的平靜描繪,吃飯、放牧、屠宰、誦經、睡覺,日復一日,在美麗的高原之上,靜謐中蘊含力量。這些身處每日重複的人們,臉上有悽苦和愁容,卻總能在陽光燦爛、風過高原時露出純真又溫暖的微笑,是什麼在支撐他們抵抗著如此艱苦的生存環境?

“生活捕捉者”張楊,精準地捕捉到了這個時代,尤其是繁華都市中普遍缺失的東西——信仰。

《岡仁波齊》:平靜而頑強地活著,便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

《岡仁波齊》描述的是一群生活信仰者,他們不是專侍誦經求佛者,他們有著血肉豐滿的普通生活,脫離了高深宗教色彩的生活者。因為有了信仰,所以他們的生活不可撼動。近5000公里的餐風露宿、貼地伏拜,途中遭遇朝拜婦女生產、飛來橫禍至使車毀人阻、雪崩山體滑坡砸傷腿腳等,雖有些戲劇的跌宕起伏,但卻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遭遇。所有的一切痛苦和疲累,都可以通過“信仰”得以療慰。

我在地藏王的道場長大,從小就見過很多虔誠的佛教徒進山朝拜,他們或獨身前來,或兩三結伴,從山腳下開始三步一拜,歷時幾天抵達山頂。膝蓋和額頭滿是凝滯的血痂,面容安然,目光始終朝向前方,這是我真實見到過的信仰者。世界對他們來說,只是兩點一線——他們的俗世生活與神靈之間的距離,是信仰修煉的艱辛歷程。

虔誠、篤定、頑強、堅韌,這些美好的品格,不是通過簡單地跪拜誦經就能獲得,而是通過一場身體力行的長途朝拜方能獲得真義。

薦語

我推薦這部《岡仁波齊》影片,所有彷徨迷失的你們,都可以通過這兩個小時的朝聖之旅——平淡卻充滿禪意的風景鏡頭、拙樸朝聖者的喃喃對話,獲得直抵心靈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