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吐槽大會3》第三期新鮮出爐,又一位“幕後英雄”來到臺前,雖然主持人張紹剛調侃他是在同事生病勇救場的“尷尬”中才得以登臺,但其實相貌平平可真有才華的張博洋已經不是第一次登臺,早在去年的《脫口秀大會》中,他就有精彩表演,而在《吐槽大會》中他擔任幕後編劇,持續歷練了6年之久。

2017年,騰訊視頻陸續上線的《吐槽大會》第一季和第二季受到了觀眾一致好評,截至目前,前兩季節目累積播放量超36億,在網生代年輕人中擁躉眾多。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據《2018中國年輕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很多年輕人已經把喜劇脫口秀演員作為新的職業選擇,有4萬人開始學習脫口秀,且有600人已經從觀眾轉型成為喜劇脫口秀演員。據主創團隊介紹,“今年還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把喜劇脫口秀編劇作為人生第一份工作,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

喜劇脫口秀這種舞臺表現形式在國內相對較新,《吐槽大會》與《脫口秀大會》在本土化創新中的摸爬滾打,推動了中國喜劇脫口秀節目的發展步伐,引領喜劇脫口秀節目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本土化發展道路。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吐槽大會》與《脫口秀大會》在網絡上引發的共鳴,在國內脫口秀文化的土壤中埋下了一顆種子,讓更多人瞭解到中國喜劇脫口秀茁壯的成長力,也讓喜劇脫口秀開始走入大眾視野。而通過《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本土喜劇脫口秀演員,如李誕、池子、王建國、思文、ROCK、龐博、張博洋等人也經過層層選拔和鍛鍊,成長為相對成熟的喜劇脫口秀演員。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騰訊視頻市場總監趙婧表示,“吐槽”正在成為年輕人一種常態化的網絡生存方式,“《吐槽大會》前兩季用新的內容形式成功抓住受眾眼球,第三季節目的重點是從內容中挖掘出更多能和用戶產生共鳴的點”。趙婧還指出,《吐槽大會》前兩季內容在騰訊微視等短視頻平臺上已經被網友製作成碎片化內容廣泛傳播,節目倡導的吐槽文化在當下流行的社交娛樂平臺上很容易找到受眾和市場。

“吐槽”,成為與生活和解的新方式

《吐槽大會3》作為已經推出三季的“綜N代”節目,勇於在形態和立意的融合中不斷創新探索,不僅給觀眾帶來形式上的新鮮感,滿足娛樂訴求,還激發了大眾自覺自省的思考意識,將人們源自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適度紓解。

主持人張紹剛說:“看《吐槽大會》,是一種有趣的語言體驗”。第三季節目延續了有趣的內容核心主旨,在形式上更強調互動。比如,本季主咖與副咖同側而坐的弧形設計,營造出好友暢聊調侃的輕鬆“聚會”氛圍;其次,節目slogan也變為“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而本季節目全新的和平鴿logo設計,也著力烘托節目的改變。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趙婧認為,“在第三季節目,吐槽已經從一門手藝,發展成了一種溝通方式,讓觀眾能夠笑對吐槽,體會到吐槽的正能量。第三季《吐槽大會》重要的一點是,要從內容中找到和用戶更多的共鳴點”。

除此,更值得一提的是,節目新增設了“隔屏吐槽”環節,網友可錄製短視頻發送給節目組吐槽當期主咖,讓觀眾成為第三季《吐槽大會》的一份子,真正與觀眾形成互動。

同時,本季嘉賓的選擇與編排也為內容的持續保鮮提供了支持,例如主咖、副咖都是在生活、事業上有很多交集的密友,他們的“吐槽”潛移默化到日常生活的眾多細節,輕鬆幽默,更像是朋友之間插科打諢,即使詞語犀利也能得到彼此的理解,符合年輕受眾的溝通方式和表達態度,也滿足了節目與受眾間更好的溝通與理解。比如網友踴躍發起了對嘉賓們的吐槽,網友吐槽王力宏的奇葩歌名,火箭少女101其他團員吐槽楊超越笑出豬叫聲、駝背、唱歌唱成“山路十八彎”等。趙婧介紹,在社交平臺上,粉絲跟偶像表達“你辛苦了”、“我喜歡你”的方式也逐漸變成了吐槽的口吻,所謂愛得越深,吐槽越狠。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吐槽”正在逐步成為年輕化的社交貨幣,形成一種更加和諧輕鬆的語言環境。在趙婧看來:“吐槽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吐槽,是和生活、和自己的一種和解。節目第三季旨在讓觀眾開始使用並樂於通過吐槽的方式與朋友進行溝通。”

第三季的這些改變,讓“吐槽”走出單純的情緒宣洩,鼓勵大眾在“吐槽”中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雖然觀點依然犀利,但言語逐漸走向平和,這樣也更能引導受眾實現溝通的年輕態與輕鬆向。

豐富喜劇脫口秀人才梯隊,產業持續升級

成就一場完美的喜劇脫口秀演出,不僅需要錦言妙語,更需要好的表演,“有時候就算編劇能力再強,嘉賓們表現不好也仍然是一場糟糕的演出,很多包袱,遲疑一秒抖出,就會讓整段垮掉。”《吐槽大會3》編劇程璐說。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隨著喜劇脫口秀的普及與發展,經過兩季節目的積累,明星們已經認可了吐槽這種形式,配合度也更高了。據主創團隊介紹,從節目前期開始,已經有眾多明星知道或瞭解《吐槽大會》,“現在嘉賓接到邀請,都更願意參與進來”,其實,每期節目的吐槽都是根據編劇前期對明星的採訪提煉出來的,“採訪中明星們也更願意將自身的生活細節吐露出來”,比如,張韶涵吐槽自己推薦的保養心得從來都是親自嘗試、王力宏不拘小節的破洞襪子,胡海泉的大白牙等節目中有趣的槽點,都源自明星自己的講述;而在錄製期間嘉賓們更樂於自己寫段子,比如王力宏經常在飛機上寫段子,寫完後還會把段子發到群裡問編劇:好笑嗎?還配上一個羞澀的表情。其實,不止王力宏,越來越多的嘉賓在參與節目中開始自己創作段子,這得以讓節目挖掘出嘉賓鮮為人知,更生活、更接地氣的一面。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編劇海源介紹,“現在編劇有了一種被信任的感覺,嘉賓會聽你的建議,怎麼說,怎麼演,以及說哪些內容,都很配合。”編劇程璐也表示:“藝人們越來越清楚節目的效果,因此配合度更高,節目的效果也就越好”。這樣的高度配合,已經為《吐槽大會3》帶來了有趣“槽點”內容的井噴式爆發。

《吐槽大會》從第一季邀請王剛、唐國強等老藝術家們主動擁抱年輕態藝術形式起,就開始不斷擴充嘉賓圈層範圍,第二季的郎朗、馮瀟霆、劉國樑、林丹等多圈層節目嘉賓也都帶來了驚喜。第三季《吐槽大會》邀請了更多文人學者、行業達人,跨領域人才來到節目中,帶領觀眾從更加多元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比如本季節目邀請了音樂評論人山河;幕後編劇張博洋、王建國、思文;京劇女老生王珮瑜等,他們解讀專業領域知識,為大眾對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瞭解與認知提供了窗口。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迅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觀眾的要求不斷攀升,對於“吐槽”,觀眾已經不再侷限於笑點,還期待知識覆蓋的廣度與深度,多元化的嘉賓構成讓他們更易找到回憶點,進而產生共情與共鳴。

做喜劇脫口秀不簡單,不僅要在語言分寸上掌握微妙細節,還要挑戰擴充國內受眾對喜劇脫口秀文化的接受度。通過三季《吐槽大會》,騰訊視頻和笑果文化已經深諳喜劇脫口秀行業的發展邏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背後需要全面而強大的行業體系來支撐,因此也已經開始著手新的排兵佈陣。比如,去年的《脫口秀大會》就旨在為中國喜劇脫口秀行業挑選種子選手,非常具有前瞻性,節目組通過在全國 50 多所高校進行選拔,第三期副咖之一的張博洋就是從中走出的佼佼者之一。此外,藉助《吐槽大會》節目,還在線下開辦了噗哧學院、開放麥等俱樂部活動,培養出了郭展豪、韋若琛等有潛力的喜劇脫口秀新人。而在剛剛結束的2019騰訊V視界大會上也公佈,《脫口秀大會》明年還將繼續。


《吐槽大會3》更從容自信的態度,築建這檔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路徑


在《娛評》看來,《吐槽大會》的意義和價值除了節目品牌自身取得的巨大成功外,還帶動了國內喜劇脫口秀的成長,行業持續升級。

從已經播出三季節目逐步提升的思想格局,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節目生產還是產業佈局,亦或是喜劇脫口秀人才培養,《吐槽大會》對行業形成閉環生態的貢獻都是突出的。如今不僅嘉賓對節目的理解越來越深,信任節目願意吐露自己的生活細節,讓脫口秀段子與表演質量齊升;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瞭解並喜愛脫口秀,吐槽已經不再是一種奇葩的行為,而是人們表達生活的一種方式,同時更多或業餘或專業的創作者投身內容生產,眾多喜劇脫口秀人才紛紛走入大眾視野,形成了臺前幕後的相互導流,進一步夯實了喜劇脫口秀受眾和創作人才的成長土壤,喜劇脫口秀髮展也駛入成長快車道。《吐槽大會》可謂是為中國喜劇文化的發展真正做到了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