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作者/曾老師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點擊右上角“+關注”【績效私享匯】頭條號,長期分享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的專業知識!)

導讀:

馬雲說:好的績效管理是讓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當時此言一出讓很多企業老闆似乎找到了提升人效的方法和啟發,結果為何老闆們都失敗了?原因在哪?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瞭解這句話的背後,就需要知道馬雲對阿里巴巴的人效管理思維: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馬雲始終認為,企業必須要學會給員工加工資,但不是無條件的加薪。而是當員工做出加過,做出價值的時候,公司必須要懂得給員工加薪,以讓員工能夠更有狀態的投入工作,提高積極性!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但這個績效思維,為何很多企業老闆們卻執行不了?

這個思維看起來很好理解,於是很多企業就開始按”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思路進行簡單的薪酬改革。

有一家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有5名員工,員工拿的都是固定薪酬,每人3000 元月薪,一共15000元部門月薪。

老闆按照這個績效思維,做了一下的調整:

1、辭退或轉崗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每人加薪1000元,月薪提升到 4000元/月,相當於3個人拿原來4個人的月薪總額!

3、公司節省了3000元,即節省了1個人的工資費用!

從設計上來看,沒什麼問題,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下降了!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問題開始出現:

在改革的前3個月,員工的狀態也確實提升了,在老闆開始內心暗自歡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剩下的3名員工開始抱怨工作太累,3個人根本完成不了5個人的活。緊接著企業也開始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如客戶的退貨量增加了,客戶投訴增加了,產品的出貨經常延期。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完成不了現在的工作量,於是開始增加人手。但因為現在的員工已經是4000月薪,再增加人的時候,也只能按照4000月薪的標準增加。

此時4個人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了16000元,比原來5個人已經多出了1000元的成本!

更鬱悶的是,4個人工作一段時間,依然反饋工作量太大,企業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老闆最終還是再配置1個人。最終部門的人數還是回到了原來的5個人,但此時部門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20000元,比改革之前增加了5000 元的成本!

結果是: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但企業的工資成本卻稀裡糊塗的被增加了!老闆開始懵了!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馬雲的這個績效思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老闆沒有理解透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

”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拿工資,而是如何把“活“做好!這才是關鍵字!

所謂的”活“——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當員工的工作量提高了,那麼他的收入就提高,實現多勞多得的效果!

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的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

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企業要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定編定崗定薪酬的傳統思維!而應該要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

有一家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有5名員工,員工拿的都是固定薪酬,每人3000 元月薪,一共15000元部門月薪。

老闆按照這個績效思維,做了一下的調整:

1、辭退或轉崗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每人加薪1000元,月薪提升到 4000元/月,相當於3個人拿原來4個人的月薪總額!

3、公司節省了3000元,即節省了1個人的工資費用!

從設計上來看,沒什麼問題,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下降了!

問題開始出現:

在改革的前3個月,員工的狀態也確實提升了,在老闆開始內心暗自歡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剩下的3名員工開始抱怨工作太累,3個人根本完成不了5個人的活。緊接著企業也開始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

如客戶的退貨量增加了,客戶投訴增加了,產品的出貨經常延期。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完成不了現在的工作量,於是開始增加人手。但因為現在的員工已經是4000月薪,再增加人的時候,也只能按照4000月薪的標準增加。

此時4個人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了16000元,比原來5個人已經多出了1000元的成本!

更鬱悶的是,4個人工作一段時間,依然反饋工作量太大,企業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老闆最終還是再配置1個人。最終部門的人數還是回到了原來的5個人,但此時部門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20000元,比改革之前增加了5000 元的成本!

結果是: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但企業的工資成本卻稀裡糊塗的被增加了!老闆開始懵了!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馬雲的這個績效思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老闆沒有理解透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

”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拿工資,而是如何把“活“做好!這才是關鍵字!

所謂的”活“——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當員工的工作量提高了,那麼他的收入就提高,實現多勞多得的效果!

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的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

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企業要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定編定崗定薪酬的傳統思維!而應該要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

PPV模式——基於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

適用對象:二線基礎崗位、操作人員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PPV設計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的工作角色,發揮更大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3個人幹4個人甚至5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結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成果價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PPV舉例-導入流程

  • 1、二線員工工作重新梳理並細化標準。
  • 2、每項工作根據定價公式給予定價。
  • 3、員工每月自報產值,多勞多得。
  • 4、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真正實現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小結:將有價值的工作定價計薪,鼓勵員工積極做事做結果、多做份外之事。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那麼如何在不增加企業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激勵員工呢?

  • 將員工的價值與薪酬掛鉤,員工付出的越多,回報越多
  • 給與員工更多的加薪渠道和空間,讓員工真正為自己而幹

為此,給大家推薦第二種;最適合中小企業的薪酬激勵模式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員工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員工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員工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

  •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
  • 只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
  • 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
  • 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馬雲:讓員工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老闆們如何實現?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曾老師交流。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績效激勵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瞭解更多】}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