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在冰火兩重天中前行

有痛苦的時刻,也有歡樂的時刻。11月9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工業論壇“中國工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峰會”上,石化盈科總裁助理兼諮詢部總經理孫惠民表示,人類社會商業價值的演化歷程就是一部需求發展史,就是在技術驅動下的商業價值持續重塑,當前已經到了社會變革最快速、最迅猛、最激烈的階段,如果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還一無所知,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實際上,與會代表早已深切感受到工業互聯網的“冰火兩重天”。


工業互聯網在冰火兩重天中前行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提質增效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現代工業融合發展的新生事物,是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關鍵支撐,也是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當前,以新工業革命為引領,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對我國經濟具有特別深遠的意義。陝鼓集團總經理劉金平指出,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不僅僅是產品、企業的競爭,更是供應鏈尤其是供應鏈的生態系統包括制度環境之間的競爭。目前,我國智能製造的短板、痛點、難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關鍵技術、關鍵實力,包括研發、高質量、可靠性,如何全球領先。一個是規模化的量產和經營應用,如何“創”和“用”齊頭並進,共同領先,這是我國發展智能製造的全部價值和全部社會意義所在,也是其難點、痛點、短板所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標誌著我國兩化融合進入到新的階段。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亮指出,工業互聯網是2017年到現在非常熱的一個詞,特別是今年年初的時候最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的理性,目前已經慢慢趨於平靜。

事實上,在新工業革命的浪潮下,我國在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領域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效,成為全球新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量。只有掌握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才能掌握所有權和控制權,決定未來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走向。工業互聯網能幫助傳統制造業進行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的轉化,兩化融合、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手段,激活生產力,重構工業,其載體就是工業互聯網,包括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供應鏈和售後服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創造很多的商業模式。


工業互聯網在冰火兩重天中前行


工業互聯網仍處在非常早期的狀態

東方國信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電子行業事業部總經理趙紅衛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迅速崛起,世界各國加速佈局工業互聯網,構建工業新生態。國際工業互聯網的探索和實踐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背景,全國各地工業互聯網產業風起雲湧。目前,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對我國乃至對世界來講,仍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狀態,不像傳統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比較高增長或者是平穩增長的穩定狀態,實際上還處在一個需要天使項目的階段,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大,但整個產業還有很多不足。儘管如此,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未來將會由資本驅動技術發展和變革,通過投資併購實現典型應用的快速放大。

劉金平認為,當基礎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服務將是流程發展的一種需求,就要走現代服務型的發展道路,就必須源於製造,超越製造,從傳統的生產型製造企業向現代服務型企業轉變,從單一的產品製造商向分佈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來轉變,由過去單一的產品經營向客戶經營、品牌經營來轉變。在新工業革命技術驅動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新動能不斷增強,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有百分之九十的產業產能過剩,但產業數量很少。現在,我國產業數量大大增加,但是產能過剩產業的比例並未下降,仍然超過百分之九十。如果我國產業仍然是碎片化、分散化,沒有資源整合,沒有供應鏈戰略,未來仍然會讓別人卡脖子,自己掉鏈子。未來,如果中國製造技術領先為基,規模領先為本,就要強基固本。技術領先就是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必須領先,同時經濟上必須具有成本、價格、經濟性和競爭優勢。技術先進又有經濟性,真正實現又好、又快、又省,就必須進行產業組織再造,進行很好的制度設計。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認為,從數據的角度來講,工業數字化解決的是一個功能性的存量以及信息的互聯與傳播;在數字經濟層面則要解決傳播過程中的加速和轉移;而工業互聯網要解決的問題,除了傳統的產業升級,更要從生產關係和整個生態的價值取向進行深入的頂層設計。


工業互聯網在冰火兩重天中前行


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

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亮認為,當前,稱工業互聯網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有點早,未來工業互聯網到底什麼時候發展,要用時間來證明。未來驅動工業互聯網的毫無疑問是數據,在整個海量信息技術裡面,數據只能是小智能,包括控制技術、移動技術、通信技術等等產生的都是小數據、小智能。但是,小數據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個大數據,大數據產生小智能需要一個長期的數據積累的過程。未來的社會是大數據到小定律,所以從大數據方面,從工業互聯網平臺方面,會產生包括生產過程的、業務模式的、生態建設的小智能。

東鵬CIO阮貴強表示,建材行業比較傳統,首要解決的是經銷商能為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支持和服務,有沒有展示空間等等,讓客戶在購物過程中感受更好,更方便,更便捷。從新零售的角度,由於傳統的方式在前端的計劃、需求、預測等方面往往是不準確的,通過建立跨渠道營銷管理平臺,對後端的整個產業鏈都會有相應的提供和支持。從智能製造的角度,則需要通過相應的工具或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平臺等等去支持生產的提升及支持業務的開展,而最核心的環節,則是數據模型的建立。怎麼把生產、產品、用戶、服務的數據有機地關聯起來,這是建材行業在智能製造方面很關鍵的一點。

北京兮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廣乾表示,要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首先要進行企業內部數據打通,之後跟外部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基本的條件。在這裡面,就涉及到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而智能製造非常核心的是產線、車間、工廠跟企業系統的打通,然而,智能製造對中國大部分企業來說還是一條非常遙遠的道路,甚至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進程。

沿著舊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工業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一個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即新一代信息技術要有一個載體,可以說未來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規模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