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在說謊,但靈魂不會:抑鬱,現代人之殤

01

8月5日上午,患有抑鬱症的香港歌手盧凱彤跳樓身亡,年僅32歲。

抑鬱症這個隱形殺手,再次引起大眾的關注。

從盧凱彤到張國榮,從喬任梁到張純如,因為罹患抑鬱症,無法忍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們最終都選擇了自殺。

其實何止是名人,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默默忍受抑鬱症的折磨。

在我的親戚朋友裡,隨便扳指一數,就能點出不下五個抑鬱症患者。

認識一位母親,獨生兒子長得高大帥氣,而且還是名校優等生,大家公認的別人家的好孩子。我們都很羨慕她,有這麼優秀的兒子。

誰知孩子在十七歲那年,突然跳樓自殺了。

得此噩耗,所有人都不相信。那麼陽光美好的男孩,怎麼可能?

後來才知道,他患上了憂鬱症。在自殺的前一天,男孩還不忘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得整整齊齊,並留下一封遺書,表示自己的死與學校無關,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痛。

據說當他父親趕到跳樓現場時,男孩已去世。父親脫下自己的衣服披在他身上,緊緊地把他摟在懷裡,如同雕塑一般,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坐了很久。這個令人淚目的畫面,讓人不忍直視;這個鋼鐵般漢子心碎的聲音,隔著銀河也能聽見。

大約在男孩自殺的半年前,我在公交車上遇見他的母親,我們寒暄了幾句。我誇她兒子優秀,她欲言又止,似乎有難言之隱。當時的我沒在意,現在回想起來,大約那時,男孩的抑鬱症就已經在折磨這位母親的心了。

男孩自殺後,我和他母親有過幾次交集。她完全變了一個人,蒼老憔悴,神思恍惚,說話也是前言不搭後語。她那顆母親的心,已經隨著孩子的縱身一跳,碎了一地。

02

我的同學近年做生意虧本,緊接著妻子又與他離異。他不堪雙重打擊,人過中年患上了抑鬱症。

每天,他把自己關在家裡,誰也不願見,甚至連飯也不肯吃。他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他卻完全無力顧及。同學的父親說起兒子,每次都是老淚縱橫。

七旬老人從早到晚守著生病的兒子,生怕他有個三長兩短。每日三餐,老人都是一口一口餵給兒子吃,想想都覺得心酸。

生存的壓力,生活的艱難,意外和不幸的光顧,讓抑鬱症無孔不入。

抑鬱症是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全球抑鬱症患者已達3.5億,每年有八十萬人因抑鬱症而自殺。幾乎每十個成年人中就有兩個抑鬱症患者,並且抑鬱症的自殘率高達47%。

但是,抑鬱症的就診率並不高,不到抑鬱症患者的一半。在一些國家,甚至不到10%。

因為害怕被社會歧視,被旁人另眼相看,患病的當事人及家人都盡最大可能對外隱瞞病情。他們不僅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還要努力掩飾病情,逃避外界的異樣目光,忍受各種不解、排斥和孤立。

來自外界的壓力,加上治療的延誤,對抑鬱症患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六月五日,美國著名設計師凱特·絲蓓在公寓用圍巾自縊,終年五十五歲。

凱特·絲蓓因其設計的手袋而備受世人矚目。作為設計師,她一生獲獎無數。1993年,她和當時的未婚夫後來的丈夫共同創立''凱特·絲蓓"品牌,並推出系列手袋,深得年輕女性喜愛。該品牌幾度易主,2017年更是被Coach以24億美元天價收購。

就是這樣一位看上去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並且身價不菲的成功女性,卻因為不堪抑鬱症的困擾而自殺了。由於擔心自己的病況會對品牌造成影響,凱特·絲蓓一直拒絕就醫,不肯接受治療,對外隱瞞病情,獨自承受折磨和痛苦。

外表光鮮,內裡痛苦,人前微笑,人後痛哭,許多抑鬱症患者長期生活在這種雙面人生裡。

並且,在每一個忍受抑鬱症折磨的痛苦靈魂後面,都有著默默陪伴他們一起受苦的家人。

03

在我們身邊,究竟有多少人在假裝幸福,我們不得而知。

自殺,只是所有辛苦建立起的假象一剎那間的轟然崩塌。

身體可以說謊,但靈魂不會。

所以,當有人今天把酒當歌,明天卻突然離去時,真的不要驚訝。

他只是累了。對於旁觀者,這是一種悲劇,而對於當事人,卻可能是一種解脫,是痛苦的終結。

抑鬱症的發病機理目前並不清楚。現代醫學對抑鬱症的治療雖然不是束手無策,但也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

整個療治過程,既不輕鬆也不容易。它不僅需要有效的藥物,還需要患者的努力配合,和整個大環境的關愛和包容。

雖然,對於抑鬱症患者,旁人的關心常常只是隔靴搔癢。我們能做的,不過是理解他們,接受他們,尊重他們,不另眼相看,盡最大可能,給予他們寬鬆無壓的環境。

但是,多一份關愛,就多一份力量,也多一份支持。

活著就是一場未知的歷險,有太多意外,太多不幸,潛伏在未知的前方。誰也不知道,下一秒,又將是誰中槍。

我們只是幸而逃過,但沒有人會永遠幸運。

遇見就接受,沒有遇見就感恩,併為那些已經遇見的人祈福。

人生不易,請對生命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