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京環之聲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五年,6900餘篇文章,7萬粉絲,從默默無聞到環保政務系統名列前茅,從嚴肅矜持、倉促無措到網言網語、張弛有度,作為一名陪伴京環之聲微信公眾號最為長久的小編,回首過往,張志強心中感慨萬千……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學會與公眾對話

2013年9月,“北京環保宣傳”微信公眾號開通。張志強從部隊轉業來到宣傳中心,接受了公眾號的運維工作。張志強說,“當時公眾號這種新傳播形式剛問世不久,大家都沒有更多的網絡工作經驗,我們就先摸索著做了一些環保文章。”而未來如何?“北京環保宣傳”只給了他一個問號。

2015年10月,“北京環保宣傳”公眾號正式更名為“京環之聲”,作為北京市環保局的官方微信公號,成了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橋樑。明確的定位使“京環之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我們眼看著各類公眾號的壯大,就明白不管主動還是被動,環保宣傳都已經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在新媒體這個新的宣傳陣地,我們要為北京環保爭奪更多的話語權。

如何吸引公眾的目光,獲得關注,成為“京環之聲”的首要任務。而這首先就要學會如何與公眾對話。

我們當時做過很多嘗試,甚至還精心挑選過環保官方的文件附上全文進行刊登,卻發現閱讀量並不高。

為此,平臺開展了優秀作品評比,從作品主題、形式、互動性、服務性等維度進行評選,並邀請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多家專業媒體人逐篇點評。經過嚴格篩選,每月選出10篇優秀作品進行公示講評。

“從中我們發現,內容太過深奧、圖片又少的文章得分比較低。相對那些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文章卻是大受好評。”張志強說。

由此“轉文風”,與公眾平等對話,成為“京環之聲”公眾號的創作原則。一位曾經的倫理學博士、大學副教授也一改原先學院式風格,另闢蹊徑,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創作了《扒奧運 對於環保,巴西人走心了》一文,從奧運火炬環保燃料談綠色發展問題,獲得極高點擊率。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同時,“京環之聲”也大量關注社會熱點,看看年輕人喜歡什麼。2017年恰逢《人民的名義》熱播,電視劇在年輕人聚集的豆瓣上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那時正值環保督察時期,我們就把李達康、祁同偉、高小琴拽到了《達康書記別低頭 | 環保督查組來到你的城市了》這篇文章裡,寫督查組來臨前正義與腐敗雙方的對峙。”

文章剛剛發佈,閱讀量迅速躍升至3000,喚起了粉絲的共鳴。

“我們這才明白,網友要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京環君,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方公眾號。”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2017年,為了實現對受眾的精準傳播,“京環之聲”對標題進行歸類提煉,全年總結出“執法進行時”“區環保動態”“權威發佈”“科普老司機”等30多類關鍵詞。這種簡明扼要的編輯方式,一時間成為平臺獨特的風格。

如今“京環之聲”,已從最初主要轉發其他媒體報道,到現在原創率超過65%,其中的關鍵在於一整套完善的自媒體運維選題採編制度。

“我們聚合中心各部門力量,形成矩陣,總編室負責環境新聞採編及調度工作,媒體應用研發部研發網絡新媒體平臺新功能、新產品,廣播電視工作部負責視頻產品的生產工作,社會工作部整合環保公益品牌活動資源提供產品,新媒體運行部負責京環之聲微信微博平臺內容的運營維護等工作,最終達到一次採編,多渠道傳播推廣,集群發聲,追求裂變效應。” 張志強說。

同時“京環之聲”團隊內部還創建了選題會機制。

2017年一過完年,我們就找了張大桌子支在辦公室當會議桌,幾人戲稱是 ‘圓桌會議’。部門固定每天開選題會,10點開始頭腦風暴,交流溝通掌握的各類信息,按照環保工作進展新聞、環保政策法規解讀、環保知識普及等相關信息類別進行選題策劃,明確選題方向,結合已有的內容確定當天選題,確保內容有趣又權威。

而在形式上,隨著傳播形式走向多媒體。“京環之聲”也從單一的圖文形式變成了長圖、漫畫、音頻、視頻、H5、微站的結合體。

“京環之聲在版面上,以天空藍為主色調,每篇首位放置專用banner圖、設計形象logo,將形式固定下來。今年源解析的解讀就是制度與技術集合的一個典型例子。”

2018年5月14日,北京市發佈了新一輪的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和有關情況通報,引發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我們開了選題會,通過對粉絲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將源解析內容進行梳理。”

15日,“京環之聲”發佈《眾議源解析 | 曝光京環君與粉絲對話》長圖。以群討論組的形式展現,將676個粉絲關心的熱點問題,用“聊天解答”的方式說明原理、解決問題。隨即又上線了源解析“H5”有獎問答專題活動。將源解析的相關知識做成場景式漫畫,閱讀量輕鬆過萬。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用情懷告白公眾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談到這幾年的成績,張志強說,“我們一直在思考,京環之聲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放下了姿態,找準了定位。又有了制度和技術上的保證,也取得了不錯的宣傳效果。但從公號的整體品牌形象來說,我們始終覺得差點什麼。”

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辦)發佈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全市從12月8日7時至10日12時啟動最高預警等級。這是北京自2013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通過以來首次啟動紅色預警。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中心領導帶領團隊每天收集16區的資料進行編髮,有時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下班。公眾確實看到了北京的行動,全民參與到減排過程中,換回了藍天效應。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張志強說,“新時代,媒體依然是公器,我們要把政策措施告知公眾。在這次紅警行動中,公眾的理解,是我們的最大支持。”

在此背景下,平臺又馬上推出了“芝麻科學匯”這個特殊產品。解讀霧霾成因、危害、以及公眾健康防護知識等。並針對10大霧霾謠言,深度解讀真相。

張志強的手機裡,還截圖了一條近期的留言:“使用購物袋,這些小事凝聚起來力量是巨大的,你我可以做到。” 張志強指著留言說,“我們的工作真的有效了,公眾被我們打動了。”

就在幾天前,“京環之聲”又收到一條粉絲留言,“環保工作太辛苦了!”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張志強動情地說,“我們看了眼眶都紅了。五年的不易,這一句都抵償了。我們與粉絲之間,真正從簡單的宣傳變成了一種情懷,一種相互間的陪伴。”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從2013年到現在,京環之聲微信公眾號榮獲2014年首屆綠色環保主題微信公眾號優質內容獎、2016年最具創意綠色公眾號獎、2016年“城市力量2016——京津冀網友喜愛的公共服務明星評選”優秀組織獎、2017年京津冀智慧政務服務獎、2017年京津冀最具影響力政務新媒體獎、2018年“致敬城市進取心”2017年騰訊區域影響力——京津冀最具影響力政務新媒體獎……

今年7月,“京環之聲”又從895個賬號中脫穎而出,在省級最具影響力機構綜合排行榜排名第一,在掌聲中走向下一個五年。

讲述:京环之声的故事

5年時間,伴隨著京環之聲的不斷成長,張志強也從當初的網絡小白變成了如今暢遊新媒體世界的擺渡人。“相比我做的一些工作,‘京環之聲’給予我的東西更多。”張志強說。

未來,公眾的環保訴求越來越高,環保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面對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一個五年,“京環之聲”將如何突破自我再創佳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