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在心口難開!該怎麼表達……

中國人講求含蓄,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感情,尤其是對最親近的人。記得看過一個短的紀錄片,其中有個片段印象深刻:記者隨機選取幾個在校大學生,讓他們給自己的父母打個電話,說三遍“我愛你”,看父母有什麼反應。

第一個女生給母親打電話,電話接通。

女兒:“媽媽,我愛你!”

母親:“怎麼了?”

女兒:“我愛你!”

母親:“哦,知道了!”

女兒:“我愛你!”

母親:“到底怎麼了?又沒錢了?”

第二個是男生。

男生:“媽,我愛你!”

母親:“啊?”

男生:“我愛你!”

母親:“孩子,我也愛你!”

男生:“我愛你!”

母親:“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 ……

第三個,女生打給父親的。

女兒:“爸,我愛你!”

父親:“哦,什麼事?”

女兒:“我愛你!”

父親:“什麼事?快說!”

女兒:“我愛你!”

父親:“抽瘋了吧?有什麼事快說,忙著呢! ”

這就是中國的家長,不能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不善於表達,不願意表達或者不屑於表達!

愛你在心口難開!該怎麼表達……

大學時有一個同學曾講過他小時候的一些事,其中就包括父母感情表達的問題,他說:母親還是慈愛的,父親就嚴肅多了,很多時候都是板著臉問功課,而且很多時候是嚴厲地批評、指責我的錯誤和不足,那時候總想得到父親的認可與表揚,有一次,母親不在家,知道父親快要回來了,我就把家裡的地拖得乾乾淨淨,桌子上的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累的滿頭大汗,剛坐下,聽到爸爸開門,慌忙跑過去,把爸爸的拖鞋遞過去,滿心以為會得到表揚,但父親只是接過拖鞋彎腰換上,隨手把包和鑰匙扔到桌子上,第一句話就問:“作業寫了嗎?拿過來我看看!” 似乎對屋子裡的變化沒有絲毫注意!那一刻,我真是失落到極點,從此,我再也不願做家務,直到現在!”

記得我小時候住的家屬院裡有個小夥伴,平時挺靦腆的,有一次因為無心做了一件錯事,被父親當眾呵斥,並命令他跪在小區的大門口,我們一群小孩跑來圍觀,來來往往路過的大人也無不側目而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讓一個小小的孩子跪在這麼涼的水泥地上不起來!小夥伴深深的低著頭,分明看到一滴一滴的水落到地面上,那是淚水!我想,那個場景,也許小夥伴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吧!

另一位同學也說:“我小時候也總是希望得到父親的鼓勵和愛撫,但他很少這樣做,似乎記憶中都找不到這種鏡頭!,小時候家裡窮,總缺吃的,有一次在別人已經收過的地瓜地裡又刨又挖,一大晌,硬是弄了一大籃,提著地瓜往回拿,太沉,年齡又小,提不動,可又一心要把這些弄回家,用盡全身的力氣,彎著腰,雙手把籃子提起一點點,挪一步,歇一氣,硬是挪到了村口,天都快黑了,遠遠看見父親迎面走來,心裡一陣興奮,父親走過來,一臉的不高興:“你怎麼不等到明天再回來!” 說著,一把提起籃子,快步的往家走,我只能拖著沉重的雙腳,無趣的跟在父親後面,剛進家,母親就說,快洗把臉去,飯都涼了,你爸急得不行,累一天了,自己餓得要死也顧不上吃口東西,非要出去接你!瞬間,我心裡暖暖的,偷眼看一下父親,面無表情!”

這就是中國式父母,心中愛如山,但卻總是吝嗇於表達,也許是受父輩或環境的影響,也許是一種想法或習慣,覺得沒必要表達,也許,只是一種矜持,不好意思表達而已!

愛你在心口難開!該怎麼表達……

西方人講求浪漫、直接,喜歡把內心的感情表達出來。無論是對孩子的親吻愛撫,還是表揚鼓勵,哪怕是批評的時候,都會顧及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平等地交流與溝通,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選擇,並有意識地讓孩子得到各種磨練,儘可能地放手讓孩子自由選擇,並以朋友的身份幫助或引導,因此,這種環境裡的孩子往往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更強,思想更為獨立,能吃苦,有闖勁,有創造性!這是中國孩子普遍缺少的精神!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已經注意並做到了這一點:照顧孩子的自尊,平等對待孩子,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也儘可能地讓孩子做出自己的決定或選擇。這是一種教育方式上的進步,這種進步也會越來越大眾化,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是值得慶幸的事!但是,最應該做的,還是找尋並摸索各種教育的長處,取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來應用!

教育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是生活中方方面面、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教育無小事!” 一個“劣質”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負累;而教育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則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