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跟你想象的不一樣

這個世界跟你想象的不一樣

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女人弱智,除了會吃飯,到處亂跑外,連自己是誰,家在哪裡都不知道要想不丟,必須處處看管才行;男人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家裡窮,沒錢治,結果落下雙腿殘疾的毛病。16歲那年,父母又撒手人寰,只留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幹不了重活,就只能到各家幹些不用行走的雜活,混口飯吃。到了三十幾歲,偶然在村邊撿到這個痴呆女人,就領回四面透風的家裡當了老婆,也沒領結婚證,就這麼稀裡糊塗成了家,隨後兩個孩子降生,因為實在沒什麼收入,幾口人的生活都成了問題,多次找村幹部請求,希望能領些貧困補助,買些米麵,也好讓兩個孩子不至於餓出毛病。但村幹部從他那裡得不到任何好處,又沒什麼私人感情,每次都是白跑,白說!無奈之下,只好帶著老婆孩子跑到城裡撿些破爛賣一點錢!一次,孩子走到一個早餐店前,看著熱氣騰騰的包子,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拽都拽不走!店裡的老闆看著這一家幾口髒兮兮的,就像轟牲口一樣:“去,去,去,你們這種人打發不及,滾,遠遠的!”,孩子抹著眼淚,一步三回頭,硬生生的被拽著往前挪動!

要看管老婆,要養孩子,自己又不能工作,被生活逼得沒辦法,男人第一次把手偷偷伸到了賣衣服的小攤子上,得手後賣些錢給孩子買些包子解解饞!從此,男人帶著兩個孩子和弱智老婆開始了“以偷為生”的日子!有一次在火車站附近的小賣部偷餅乾,被老闆發現,兩個孩子太小,對她們下不去手,就大耳光扇這個男人的臉,還拽著男人的頭髮,強制著他不得不揚著臉,任人左右開弓地扇,邊打邊跟圍觀的人大聲喊:都來看看,小偷!不止一次地來偷東西,今天可抓到了!圍觀的人中有人附和:這種人,就該好好教訓教訓!對一旁嚇哭的孩子叫:“嚎什麼!再來偷東西,打得更重!” 結果是,在不同的地方,再偷,再被抓,再捱打,如此反覆,很多人都認識了這捱打的父女三人,搖搖頭感嘆:去幹點正事不行嗎?不可救藥! 也許,他們沒有經歷過貧窮,不知道一個人在極度貧窮時,內心有多麼無奈甚至可怕,所以,才說出這麼雲淡風輕的話!

生活中不乏這種漠視或憤懣的人,他們愛用自己的視角看人看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還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揣測、評判別人,“理解” “包容” “慈悲” “憐憫” 這樣的詞彙,他們好像壓根就不懂!

讀過這樣一則寓言,似乎跟男人的事有些雷同,講的是豬,羊,和奶牛的故事: 一頭豬、一隻羊和一頭奶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號叫,猛烈地反抗。羊和奶牛討厭它的叫聲,指責說:有什麼好叫的,他常來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大叫。豬聽了回答道:你們和我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況,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而我一無所有,不能給主人貢獻毛和乳汁,所以他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羊和奶牛聽了,都默不做聲了。

人往往這樣,立場不同,條件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就很難體會和理解別人的處境!如果我們對人對事,都能拋開自我,以客觀的角度和心態去分析評判,也許這個世界就會多一些公平,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