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白與黑之間的對比、黑白與淡墨之間的通融,形成黑白灰、輕重、強弱、張弛、明靜……意味深邃。繪畫布白的理論根據可追溯到遠古的中國哲學,易經的陰陽兩級之說,道家玄學等等,此不復述。“知白守黑”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指的是虛境與實景的並存、相生的道理。煙雲渲染是畫中流行之氣,“空白、非空紙,空白即畫也”“黑為陰白為陽,陰陽交構,自成造化之功”(《畫潭》清·張式)。黑從白現,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理,也是中國古代畫家的繪畫理念。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馬遠 寒江獨釣圖

古人留白的技巧,不僅採用墨與紙張本色的交互、幻化、互生互補,從中尋求一種突破實景、實物、實事侷限的境界。有人則要問,中國古代水墨畫家為何一定要在畫中留空白呢?我也說過,這是中國古代畫家一種繪畫思想也是一種理念。“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高而悟。”黑與白,一個指實境,另一個則指的是虛境。“人但知有畫外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出,全局所關。即虛實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處,妙在同幅皆靈,故知妙境也”(《畫筌言評》)。“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畫筌》清·笪重光)。《潘天壽美術文集》言“‘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虛實言畫材之有無也。‘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言畫材排比距離遠近也,有相似處而不相混也。”潘天壽先生更詳細地講解說“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的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總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輪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靈的突出,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題突出的辦法”。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石恪 二祖調心圖

簡筆水墨畫在文人畫中出現頻率最高,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北宋蘇軾的《古木怪石圖》、明代徐渭的《墨花圖卷》、清代朱耷的《河上花圖》、清代黃慎的《鐵柺醉眠圖》,以及揚州八怪其他畫家等作品為時人簡筆水墨畫的佳作。文中談到布白內容時,我說有落墨處為實景,空白處為虛境。然而當我們看到寥寥數筆而成就的簡筆作品,亦能透徹地表情達意、撩人心絃、感人至深,並且賞心悅目。這是因為這一切所表達的是人的內在需要。或者說,是藝術家脫俗超凡的品格,這種所謂的情志或品格屬形而上的東西難以言表。針對這一點,是否可以說水墨簡筆在務虛呢?文人墨客們借簡筆即能痛痛痛快快地抒寫情懷,可見簡筆畫感於物、發乎情,化天地萬物為我意中之物,它是從人心靈深處熔冶而出的,具有超越物外的強度和力度,簡筆水墨畫虛實境怎樣看?顯然自然造化為實景,因心造化為虛境。因為,簡筆水墨畫的表現正是這種源於自然而又與之相異。表現為人的審美和審視人生高度自覺和聰敏的觀察力,以及理性思維的高度概括力。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梁楷 潑墨仙人圖

簡筆最大的特點是留白,寫物寫景高度概括,用筆用墨(黑、白、灰)鮮明,筆法凝鍊,中間調性的墨色(灰)最豐富最養眼,西畫的理論稱之為過渡色。淡墨潤澤、清爽。簡筆水墨畫概括說,是在一張白紙上運筆巧布,使胸臆得到縱情釋放,使筆與墨得到美的發揮。留白處為暗喻,實際上空白處使人得到更多聯想,它比實寫處更空潤、更深邃、更幽遠。另一方面著墨處見於形、見於筆、見於墨,更見於審美玩味的東西,這些就是古代水墨畫被稱之為空靈的東西。

宗白華《美學散步》中言:“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蕭條淡泊閒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中唐時期佛教之禪宗獨盛,社會風尚受其超然灑落高遠淡泊之陶養,而士大夫文雅之思想勃然大起,從而帶來了玩賞性質的水墨畫,或緣情言志、或以藝自娛,孤芳自賞。水墨寫意畫是適應當時士大夫超脫淡然的緣情表現的最好方式。我們所說的潑墨、留白、簡筆不正是士大夫墨客在繪事中玩味形成的嗎?“夫畫者,從於心者也”(《石濤畫語錄》),石濤肯定了主觀情志的“心”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及關鍵所在。正是如此,水墨畫的意境才有了不同凡響的境界,真可謂表達情感,提煉生活,去粗存精,用心靈的俯仰的眼睛來看空間萬象,用心靈的自覺,關照美以及塑造美的形象。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梁楷 太白行吟圖

黑格爾《美學》指出:“藝術興趣和藝術創造通常所需要的卻是一種生氣,在這種生氣之中普遍的東西不是作為規則和規箴而存在,而是與心境和情感契合為一體而發生效用。”古代水墨畫(尤其是文人水墨畫)以表現內在精神為目的,或者說,是表現人的精神內質“意”的藝術,關於傳統水墨畫的筆墨,在紙面上形成的視覺直觀的意趣和形態,及古代畫家的尚“意”的審美觀念。是故韻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所謂的白,指的是畫面無落筆處,也就是紙張固有的底色。畫面的這些布白,就是我們常說的虛境,布白之美不在物,而在心,在於心領神會。簡言之,它是形而上的視覺樣態。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石濤 雲山圖

徐渭的水墨大寫意繪畫開闢了晚明水墨大寫意畫風,徐渭論畫有言:“奇峰絕壁、大水懸流、怪石蒼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煙嵐滿紙,曠如無天,密如無地為上。”可見徐渭對用墨的見解有獨到之處。石濤作品《宋元吟韻味圖》《雲山圖》清晰地體現了“三疊”“兩段”論和“截斷”論構圖的理論。《宋元吟韻圖》近景採用濃墨,畫山石樹木,中景則用淡墨勾人物,遠景用更淡的墨,大筆觸畫出遠山型廓。大片空白意示天地、江河、濃淡墨層層推遠。形成層層遠深的透視感。墨的濃淡層次顯得井然有序。《雲山圖》採用留空白加少許的淡墨暈染表示煙雲,幾大片的空白將近景、中景、遠景斷開。二維圖式卻有了山重山、山重水複、繁山覆水、柳暗花明的情景。這是典型的黑、白、灰疊加,畫面色澤明朗、清韻通暢、有很強的觀賞性。明末清初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的作品,黑、白、灰的層次更為爽朗,尤其他的花鳥畫作品,筆的自然與嫻熟體現了瀟灑、飄逸、含蓄、內蘊、浸潤的功力,猶如草書的線條圓轉流暢、綿裡藏針、外柔內剛。墨之清淳玄妙結成明快、簡潔、蒼潤、淋漓、儒雅的天趣,大片的留白超然物外、幻化幽深、韻味無窮。

中國古代水墨畫中,布白、簡筆的形式意味


八大山人 魚石圖

在古人的水墨畫中留白與簡筆類型作品很常見,不一一枚舉。千百年來為畫家讚賞和效法,說它只是抽象的心靈性和理智性的東西,不如說它推演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態,這種形態的民族性、歷史意義會同它藝術表現價值永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