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的日子》:張羅平給中國式的田園生活打個樣!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今年看過很多美術畫面不錯的電影,但是看過電影《向陽的生活》後,還是被片中獨創的田園氣息吸引。

回去翻了一下資料,原來它出自攝影師張羅平之手。這部電影的導演張羅平曾經獲得過“人像十傑”,之前畫過油畫,喜歡印象派的東西。結合導演的經歷,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向陽的日子》在色調有鮮明大膽的個性。

這部電影以“向陽父子的感情經歷”為敘事線索,以燦爛飽滿的純色畫面為表徵,傳遞了人物內心渴望陽光的精神世界。

張向陽的父親張恆遠潛移默化的構築了畫家現實生活的體驗,反映西北農村夢幻色彩,讓人對田園生活充滿探索的好奇。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向陽的日子》講了一個鄉間少年尋找自我的故事。實際上,不光導演的美術畫面駕馭能力一流,它的語言也有很多對繪畫的探索,它在很多瞬間的情節都表達畫家的對話,比如張恆遠抱著兒子講如何構圖、如何為作品尋找光影採風等。

我記得比較深的一處場景就是,他們站在田間,張恆遠跟兒子說:“世間光影千千萬,下筆就在一瞬間......”,這樣的藝術氣息充滿了經驗感和生活感,為作畫有了禪意的註解。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向陽的日子》主要場景有兩個地方:一個是田間河邊、另一個是房前屋後。

導演一直在尋覓著治癒力量的綠色,太多場景讓人想在看電影的時候隨著人物放空自己。

經典的有兩處:一處是張恆遠張向陽坐在樹上,他們用小鳥視角俯瞰莊稼地,大片大片結滿葵花籽的向日葵低下頭,風和光一起沙沙吹到深綠樹葉上,人影和笑臉在這個瞬間的情節裡。

還有一處是在河邊炸魚,青草隨著風飄動,張恆遠把炮扔到河裡,孩子們回頭望去,繞湖的綠水、生長的綠樹、油油的青草,以及新打撈上來的魚等多種漸變設計的生活場景有著生機感。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藝術邂逅生活是個化學感的場面。屋頂上的紅瓦片、棕色的柵欄、土黃色的牆以及深褐色的石塊都是不是灰撲撲的赤貧感,相反它在真實日子中呈現了一種色彩的張力。

張恆遠本身是鄉間的畫師,給鄰村人畫海報、畫牆面做一些畫匠活。張向陽從第一眼喜歡土牆上的向日葵到偷偷參加縣書法大賽、從跟著父親學畫到發現畫畫買不起水泥磚瓦,這個故事的結局有太多的可能性,然而到了真正必然結果時反而有點不捨,大概我們也向往這種油畫般的生活樣貌登場。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向陽的日子》是一次追尋的過程。張向陽一直渴望尋找自己,直到在張恆遠的幫忙下獲得了正常。

在他尋找父親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思考和想象,那個田園油畫般的農村不見了,眼到之處是工業化的小鎮和黑灰的工廠,所有場景都證明了畫匠和礦工張恆遠的存在,惟獨哪個無憂父親是不在的,他隱匿在了他的記記裡。

《向阳的日子》:张罗平给中国式的田园生活打个样!

《向陽的日子》沒有用藝術獨創性做噱頭,反是打出了“陪伴”的主題。藉助這個主題,更加生活的表現出了畫家對生活、生命的熱愛,尤其是父親為兒子付出的情節,影片定格在那張黑色的臉和髒髒的牛仔褲上面。

當熱情燃燒後,我們看到”愛的信仰”。影片穿插構建了魔幻的場景,表達了靈魂孤獨的恐懼。

其實電影骨子裡充滿宿命感,貧困生活中的田園生活本就是一對冤家式假設,這些反現實的情節讓人聯想到了藝術對生命的摯愛。

即使某天,我們為生活倒下,我們曾真心愛過,曾奮不顧身追尋過,就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