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殲20作為第五代戰鬥機,其特點是擁有隱身能力,那麼殲20之後的戰鬥機要如何發展?這個問題其實中美俄歐都已經開始了研究。所謂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思路,殲20列裝之後,那麼中國下一代戰鬥機就已經在預研了。

2018年,法德啟動了六代機研製計劃,預計就在2040年服役,同時英國皇家空軍也啟動了獨立研發六代機的計劃,BAE系統公司牽頭,羅羅提供發動機。美國六代機計劃還沒有正式啟動,但波音和洛馬已經有了內部預研方案,想象圖也出來了。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從歐洲、美國的六代機方案上看,下一代戰機將更加強調智能化,不排除為有人與無人共存的模式。在氣動方面,幾乎都採用了無尾隨控佈局,沒有垂直尾翼,矢量發動機對機動的貢獻將大大增加。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一段視頻引發了外界對我六代機的關注。

從圖上看,其氣動為典型的無尾佈局,沒有垂直尾翼,但機翼面積不大,因此發動機的推力要足夠強。當然,這是示意圖,不代表中國六代機就是這樣,但我們可以窺視出這種設計理念,即顛覆了傳統的戰鬥機設計,與國際主流六代機方案比較接近。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這也說明了我航空工業已完成了彎道超車,在現有工業基礎下,能夠研發出與國際主流戰機接軌的空戰系統。圖中的六代機也刻畫出強大的尾焰,這也暗示了發動機推力足夠強大,但沒有使用二元噴口,這也說明這畢竟是想象圖,不代表六代機就是這樣。

我們能從這個圖中得知的信息有兩個,第一,我航空工業具備研發六代機的能力,並且能夠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第二,該機具備劃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且屬於有人駕駛模式。第三,制空可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只要發動機給力沒有辦不到的事。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國際上六代機出現的時間將在2035年至2040年,歐洲兩種型號,俄羅斯一種,美國預計字2025年開始啟動項目研發。20年後,殲20也將進入服役生涯的中後期,正好可以與六代機交接。至此,從1992年從俄羅斯進口蘇-27之後,我們花了40至50年的時間追上了世界先進水平,能夠獨立研發最先進的空戰系統。

目前發動機依然是需要突破的分系統,雖然有了渦扇10作為基礎,但美俄的發動機也依然在發展之中。而且發動機作為空戰系統的核心分系統,其成敗直接影響到六代機的研發。美俄歐的戰機研發中都是發動機先行,有了足夠的推力任何指標和性能都不是問題。

無尾隨控氣動疊加梯形機翼,從兩萬米打到100米超低空就差發動機

當下,殲20仍然是我空軍的主力,下一步就是艦載機隱身戰機,一種方案是殲20改成上艦,這也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