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楊浦:律師簽約成社區法治專員,深入居委當起“老孃舅”

20世紀60年代,浙江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出“小事情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驗”。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

作為超大型城市,上海體現出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大,老齡化程度高、外來人口比例高等鮮明特徵。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產業結構、城鄉佈局、居住空間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直面“時代之問、大城之需、人民之盼”,是大城治理需要破解的大課題。

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五年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明確指出“創新社會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是體制創新”,“希望上海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多路尋訪,記錄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上海的創新實踐。

因質疑公共收益未存入維修資金專用賬戶等問題而對業委會產生不滿,上海市楊浦區某小區業主在相關政府部門法定程序尚未走完、缺少指導的前提下,自行召開業主大會,罷免了原業委會主任。

談起這宗一年多前的業委會換屆糾紛,楊浦區司法局局長陸靜仍記憶猶新。一邊是臨時業主大會的召開在程序上“先斬後奏”不符合法定條件,另一邊是小區大部分業主與原業委會分歧重重,如何向業主解釋會議及其決議無效變得異常艱難。

眼看矛盾逐漸升級,上海四維樂馬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桂喜臨危介入。兩天後,一份長達30頁的詳細法律意見書出爐,讓僵持的局面得到緩和。之後的四個月內,在與居民的10多次會談中,王桂喜不厭其煩地解釋程序,耐心說服每一位居民代表,並提出了“擱置爭議,重新啟動新一屆業委會換屆改選程序”的折衷方案,化解了兩方矛盾。

在楊浦區,和王桂喜一樣參與到社區糾紛化解的律師還有157名。從2016年開始,他們有了新身份——社區法治專員。

建立機制:區司法局、街道和社會組織三方協同

楊浦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是上海的老工業區,遺留下很多落成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隨著社會發展,居民群眾法治保障需求越來越強、基層依法治理任務越來越重,但在社區層面,專業化的法律人才卻相對短缺。

2016年,楊浦區司法局在轄區內的長白街道率先試點,請來執業律師坐鎮基層,為居民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貢獻法治力量。陸靜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此之前,上海的社區也有法律顧問,因為是倡導性的志願服務性質,組織上比較鬆散,人員構成上也比較多元,沒有標準化的工作要求,更沒有強有力的機制保障,與新時代特大型城市發展面臨新矛盾新問題明顯不很匹配,與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要求顯現出不均衡不充分。

經過兩年的探索,目前,楊浦區已經基本建成了司法局、街道和社會組織三方協同的“社區法治專員”制度,即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程序遴選社會組織,由司法局作為甲方與街道和社會組織簽訂三方合同,項目經費再以補貼的方式支付給從事法律工作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協調分配法治專員,為社區提供專業化的法律諮詢、調解糾紛等服務。同時,楊浦區司法局還建立了工作績效的評價考核體系,作為下一輪是否續約的重要參考。

據陸靜介紹,法治專員每個月至少需要提供兩次社區服務,總時長不低於8小時。按照規定,法治專員有提供法律諮詢、提出法律意見、化解涉法矛盾、指導法治實踐等九項具體職責。在社區服務過程中,法治專員根據需要可以列席居委會的相關會議,參與起草、審議社區工作的文件、決議和方案,並協助解決涉及法律訴訟的問題。

截止目前,楊浦區已有158名正式簽約的社區法治專員,做到了每個居委會至少配備一名社區法治專員。

2017年以來,楊浦區社區法治專員累計舉辦法治講座584場,為居民解答法律諮詢6032件,參與糾紛調解224件。與此同時,在社區法治專員的參與下,各居委會累計起草、審核居民公約76件、自治章程99件,法律意見書30件。

破解管理痛點,解決社區老大難問題

在陸靜看來,社區法治專員給基層居委會的管理與自治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真正做到在基層發現矛盾、化解矛盾,防患於未然。

停車位之爭一直是老舊的安圖社區的老大難問題,因為停車位緊缺,不少車輛直接停放在小區道路兩側,導致消防通道變窄,有些貪圖便利的居民甚至直接將車子開上了綠化帶,更有居民為了爭搶車位而惡語相向。

小區裡曾有一位老人突發疾病,前來救命的救護車卻被小區道路兩側的私家車擋住了,急救醫生最終只能扛著擔架跑進小區。

如何妥善解決小區車位糾紛,成了安圖社區幹部的心頭大石。

安圖社區的法治專員林衛知曉此事後,蒐集材料起草了一份《幸福安圖——小區停車位改造計劃建議書》,並向居委書記提出,停車位改造涉及到每家每戶的利益,需要由居民自己說了算。

居委會聽取了林衛的建議,開始在小區內徵詢意見:張貼資料、三次召集居民代表開展民意聽證會,針對林衛起草的改建計劃書進行討論與修改。針對個別擔心小區改造停車位會破壞綠化的問題,林衛與居委幹部一起向居民解析改造方案,在改造時充分利用裸露的空地鋪設透水磚種草。

大半年的改造結束,安圖社區停車位增加的同時,綠化景觀不但沒有減少,立面景觀更加協調,小區的消防通道也暢通了。居民吳阿姨說,原以為改造停車位是要破壞綠化,自己是不同意的,而今,原先被車子碾壓過的綠化帶都種上了新的灌木草皮,“生命通道”也打開了,她和居民們都感到由衷的滿意。

“在社區治理中諸如環境治理、物業管理、鄰里糾紛等難點痛點,法治專員不僅可以拿出具體建議,還可以把個案經驗總結昇華為社區管理制度機制,把矛盾真正化解在基層,這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陸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