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海拔3650米上的邊防派出所:甘做孤島守護神

西藏海拔3650米上的邊防派出所:甘做孤島守護神

玉麥邊防派出所官兵在邊境巡邏。

《民主與法制時報》薛志忠 應俊

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西藏山南玉麥鄉,平均海拔3650米,全村僅有9戶32人,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少的行政鄉。每年10月伊始,洋流開始帶來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雪山,大雪就這樣把山口牢牢封死,玉麥鄉成了一座孤島,一直到來年5月,冰雪初融,通往外界的道路才得以現出輪廓。而在玉麥鄉,駐守著這樣一支部隊——西藏邊防總隊山南邊防支隊玉麥邊防派出所,從2010年成立以來,20多名官兵與邊民群眾一道,克服了封山、嚴寒、孤寂等各種困難,維護了領土完整和邊境安全穩定,奉獻著寶貴的青春,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從孤島到熱土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我是去年來的,經過層層PK來的!”

“我也是去年來的,我還寫了5000多字的決心書。”

政工幹事彭維熙和外勤參謀左威這樣說道。

去年11月至今,山南邊防支隊主動申請調往玉麥工作的官兵400餘人,總隊和支隊兩級黨委從玉麥邊防派出所工作實際出發,經過個人自薦、單位推薦、能力評選,最終從各級抽調15名有基層工作經驗、有衝勁幹勁的工作骨幹,為玉麥注入了新鮮血液。

支隊、大隊兩級黨委,將黨委委員定期前往玉麥鄉幫扶指導工作這一保持了多年的傳統直接形成了制度,支隊黨委常委每2個月到玉麥鄉調研指導,玉麥邊防派出所所屬的隆子大隊主官每1個月到玉麥邊防派出所幫助工作,與基層官兵一道,著力提升派出所工作效能,為玉麥鄉經濟建設和邊境安全穩定出謀劃策,共同出力。

隆子邊防大隊大隊長小達娃是玉麥邊防派出所第一任所長,他的聯繫點就是玉麥。“白天與派出所官兵踏查邊境,走訪群眾,解決問題,晚上與官兵促膝長談,商量辦法,不是我一個人這麼做的,這是我們的工作要求,每個來這裡的領導幹部都是這麼做的。”他說。

支隊黨委還組織2018年新入警、調入的官兵集中前往玉麥鄉,走玉麥路,守執勤點,掛國旗,聽玉麥鄉群眾講述曾經在這裡守護祖國領土的故事。

從孤島到熱土,1年以來,200餘人次各級官兵前往玉麥鄉幫助工作、參加學習,為玉麥的建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從堅守到攜手

心手相連共守神聖國土

在西藏的邊境地區有這樣一句話,“村村是堡壘、人人是哨兵、放牧是巡邏、生產是執勤”,而在玉麥鄉,這是邊民群眾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留下的光榮傳統。

玉麥的邊境地區,叢林密佈、荊棘滿路,是沒有通行道路的原始森林,據玉麥鄉的群眾說,在以前,因為過於偏遠,封山期間,群眾在邊境放牧、採藥時被野生動物襲擊、遭遇塌方泥石流被困等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出現突發的急性疾病不能及時送出玉麥鄉,十分危險。自2010年邊防派出所成立進駐以來,官兵與放牧群眾一道前往邊境轄區抵邊放、懸掛國旗、標記領土,有時候來回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官兵就是我的保護神,是我的親人和朋友,現在出去放牧,家人也安心多了。”經常去放牧的邊民群眾白瑪說。

從去年收到總書記的回信開始,玉麥邊防派出所官兵與轄區邊民群眾感覺一下就沸騰了,這些天天都在做的事情,忽然就有了許多的關注,巡邏更多了,邊境上的五星紅旗更鮮豔了,鮮紅色的“中國”“CHINA”標語在邊境嶙峋的石頭上熠熠閃光。主動申請到玉麥工作的戰士邊軍紅說:“巡邏道路很苦,每當感到累了,我就會想到總書記回信中的殷切囑託,這裡大片的國土,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家,我當然義不容辭,必須看好守好,這點苦和累又算什麼呢。”

不僅僅是巡邊守邊,玉麥邊防派出所正連職參謀萬力在這1年裡,基本上都在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雪山上,而援藏幹部周凡普這1年大多數時候都待在鄉里與施工隊、挖掘機打交道,他們這1年還沒有機會跟著官兵們去巡邏。

“真是急了,真的想快點完成任務。”他們倆一直心心念念著去邊境巡邏執勤。隨著玉麥邊境小康示範鄉的開工建設,通外道路的保障、特色民族住房興建是這一年裡玉麥鄉最重要的事,外來務工人員逐漸增多,來往車輛影響施工,老路塌方等問題產生了許多安全隱患,這些都影響著玉麥鄉小康示範鄉的總體建設進度,簽訂責任書、監督施工、調處矛盾糾紛,萬力被雪山反射的刺目陽光曬得黝黑,周凡普幾乎能把所有的外來務工人員名字背出來。

現在,玉麥鄉邊境小康示範鄉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通往外界的公路正在鋪設油路並拓寬,一棟棟嶄新的民族建築拔地而起,玉麥鄉煥發了新的生機。

從苦熬到苦幹

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對不住當年那些兄弟們,沒啥吃的,蘋果對於我們單位的官兵,是有特殊意義的。”已經在派出所工作5年的徐楊剛所長說起蘋果的故事時,總是止不住難過,他現在幾乎再也不吃蘋果。

派出所剛成立之時,看似肥沃的土地卻怎麼也種不出農作物,幾乎所有的保障物資全靠外運,每運一次,就是與天氣、冰雪、道路等各種困難集中對抗一次,新鮮蔬菜、瓜果運輸始終是這裡的老大難問題。每年到了大雪封山期,官兵們更多是以土豆、罐頭等易長期存放的食物作為一日三餐,因為水果易壞,每次運送物資進來,只有蘋果可以保存一段時間,一個蘋果十幾個人分成了常事,已經轉業的所長向巴群培,總是把好的蘋果給老百姓送去,自己吃已經開始發爛的蘋果,有一次還得了急性腸胃炎,官兵們連夜翻雪山送他到縣裡的醫院。

“過去,這裡的官兵從來就不提水果,退伍或者是轉業離開的官兵也都很少再吃蘋果。”徐楊剛介紹道,由於缺乏維生素,多數官兵唇部開裂、指甲凹陷。

近年來,總隊、支隊兩級黨委不斷努力,為玉麥修建了下沉式保暖溫室2個,並採用土質改良技術,讓原本不能種植的土壤可以基本種植應季蔬菜和部分瓜果;建成了蔬果保鮮庫,巨大的保鮮庫可以承載2噸以上新鮮蔬果,存儲時間可以延長5倍以上,官兵和群眾終於有了新鮮蔬菜瓜果供應。

今年,派出所繼續加大建設力度,自然循環式鍋爐通到了每個房間,配備2臺35千瓦發電機和油料,與國電接入無縫切換,保障派出所全年不斷電,在溫暖舒適的營房裡,再也不用裹著厚重的軍大衣。

在過去,這裡最大的難題是生病,最可怕的事情也是生病,邊民群眾生病、派出所官兵生病都只能利用有限的醫療條件進行簡單處理,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尤其是急性病,在順利翻越日拉雪山的前提下,崎嶇的道路怎麼也要5個小時才能抵達縣城的醫院。援藏期滿的教導員張樹哲就讓當醫生的妻子辭去在成都的工作,到這個閉塞的邊境為邊民群眾和官兵義診了1年多時間。

“原來派出所只有一個小小的醫務室,由於運輸問題,藥品也經常不夠,許多急性病我們只有連夜往外送。”所長徐楊剛經歷了好幾次這樣驚心動魄的場面。

而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支隊為派出所修建了衛生室,並配備從總隊培訓回來,專業素養極強的衛生員,全年的藥品也是一年一購,保證藥品的種類和質量。“現在我們同大隊形成了醫療聯動機制,如遇派出所不能處理的疾病問題,我們立即從玉麥鄉出發,大隊攜帶縣醫生和設備立即從縣城出發,在山口進行傷病員交接,最大限度保證傷病員安全。”

回首一年,邊防派出所全體官兵與邊民群眾同心協力,攜手與共,用雙腳丈量了邊境的廣袤,用身體鑄就了鋼鐵的邊防線,為祖國看好守好了邊境的一草一木。

正在施工的大型機器轟隆作響,奏響了玉麥小康之路的衝鋒號,成群的牛羊悠閒地在深山裡逡巡,在我們神聖國土上自由的生長,醒目的五星紅旗在已經泛黃的密林裡奪目飄揚,玉麥這個曾經的邊境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不變的,是這裡每一個人都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履行神聖國土守護者的職責和使命。

原標題:我們是神聖國土守衛者— 西藏邊防總隊山南邊防支隊玉麥邊防派出所官兵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