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在2008年英國的一家媒體《衛報》中:有這麼一個榜單,榜單裡包含的都是對於地球有著特殊貢獻的人,其中有2為環保國人人,1位國人科學家,1位電影導演,這些人被喻為“拯救地球”的人。本文筆者就來談一談這個科學家,這個不僅僅是一名科技研發人員,更是一名商人,企業家,這個人人生的特殊經歷,要詳細介紹的話,能寫一本書。不過本文就以1000多字的篇幅,花費您3分鐘,重點介紹一下這位傳奇人物從研發到首富,再到再次創業之路。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出身貧困,父母無力扶養過繼給他人,但沒想到最後成為一個博士

1963年春節,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施正榮在這一個天出生了。出生之後的施正榮給父母帶來了短暫的喜悅,而隨著而來的是,施正榮的家庭本來是在江蘇的一個農村家庭。當時家裡的兄弟姐妹已經很多了,對於他的家庭來說,多一個人就意味著多一口飯,但是孩子是自己的親骨肉,沒辦法就過繼給了一個親戚。

這個親戚家裡沒有兒子,在領養了他之後,對他很好,在所有人都只是顧著自己溫飽的時候,他的繼父給了他一個可以上學,並且願意供養他上大學的機會。而施也沒有讓他的繼父失望,他考上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學習光學專業。1983年06月從大學畢業之後,繼父鼓勵他繼續考研,於是他在上海光學精密研究院又深造3年,獲得研究生學歷。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出國留學,考取博士學位,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對比國外市場之後的眼界

1988年,在國內研究光學2年之後,一次在他的導師推薦下,施正榮去了澳大利亞的一個專長研究光學的大學,在那裡學習太陽能光學和電池技術。1988年到1993年期間,因為其成果優異,一個人申請了十幾個相關專業的發明專利。當時澳洲有一個比較大型的新能源研發公司,聘請其在公司擔任技術顧問,經過2年時間改進了這家公司20項核心技術,併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2003年以後,回國成為了他的一個心病,因為年邁的繼父還在等著他,是放棄當前大好的事業回國重新開始,還是繼續在澳洲做一番事業?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因為專列還有董事的身份,以及博士期間的成就,施正榮加入了澳洲國籍之後,開始可以頻繁回國

2000年千禧年,在經過在我們這裡7年的考察之後,創辦了“尚德太陽能”,創辦之後憑藉著在這個行業,從大學到這一年一共17年的同行業經歷,讓他創業之初就順風順水。施博士帶著50萬美金回國創業。第一步採用展示形式,在科技展上面各地宣傳自己的產品,因為在當時這種技術還是全球比較領先的技術,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隨之聯合了幾個人,一起先在江蘇鋪開了市場。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到了2005年,5年時間尚德從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到成立董事會,並在紐約上市。同年,因為在科技創新和光學研究上的特殊貢獻,被授予副教授,次年被授予長春理工的教授。而在《福布斯2015年百富榜》中,施正榮以22.12億美元,而比前一年的首富高出6億美元,成為新的首富。

然而,硅這個材料,不僅僅是其光學需要、更重要的是科技芯片、半導體技術、存儲技術都需要硅作為原材料。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特別是2007年以後,發展更快的半導體芯片,對硅的需求量更大,而多晶硅風險更大,施正榮開始轉移發展薄膜發電,這個決定本來是為了把公司從競爭激烈的硅晶之爭中抽離出來,然而卻因此而失去了對技術的主導。從2009年開始業績逐漸下滑,跟李河君不同的是,施正榮是經歷了4年才破產,2013年這位尚德的創始人辭任CEO,同時辭任董事長,徹底失去了他創辦的尚德。而退出尚德的施正榮,也留給了尚德一大堆的債務。

“拯救地球”的國人:曾憑科技研發當上首富,破產後現又創辦公司

在2018年施正榮又一次亮相上海,施正榮又創辦了一家公司,不過這次比較低調的是,施正榮不再高調站在展示會,站在演講臺,而是低調的繼續做一個新的研究,而談到施正榮創辦公司的研究方向的時候,施正榮閉口不談,只說:“我已經55歲了,這次創業只會更加小心謹慎,做實業,做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