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20世紀50年代,山東大學在高校院系調整中作了以下調整與遷並工作: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一)政治系遷至濟南,組建成山東省政治學校,現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二)藝術系的戲劇組遷至上海,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現為上海戲劇學院。

(三)藝術系的音樂、美術兩組遷至無錫,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現為南京藝術學院。

(四)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與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兩系合併,成立青島工學院。後來遷至武漢與有關院校的系科合併,現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五)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兩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工學院合併,現為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即原山東工業大學)。

(六)農學院的水產繫留校,農藝、園藝和植物病蟲害三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農學院合併,現為山東農業大學。

(七)理學院的地質礦產系、採礦工程系遷至長春,與有關院校的系科合併,組建成長春地質學院。

(八)廈門大學海洋系理論組部分教師併入山東大學,組建新的海洋系。

(九)醫學院因受校舍的限制,暫緩調整。1956年青島工學院遷去武漢時,使用該院校舍組建成青島醫學院。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十)1954年高教部擬改變現有高等學校的佈局,報請國務院批准,將沿海某些高等學校內遷和增加新的專業,其中有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山東大學等。當時決定把山東大學遷往河南鄭州。後來教育部經過審慎研究,決定把山東大學遷往鄭州改為由山大派人去鄭州籌建一所新的大學,並給以師資支援。在決定把學校遷往鄭州時,學校即派總務長劉椽、總務處主任秘書董樹德、總務科長於健、基建辦公室技術員劉巖等26人前往鄭州籌建。經過兩年的努力,在1956年夏完成了主要建築,秋季招生上課。學校從文、理各系選調一部分教師支援,這就是今天的鄭州大學。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經過一個多月的院系調整,學校分出的工、農二院和地礦、政治、藝術三系,以及後來在青島獨立的醫學院和海洋、水產兩系,分佈在山東、吉林、湖北、江蘇、河南、上海等六個省市,發展成山東農業大學、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長春地質學院(後併入吉林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後併入武漢大學)、鄭州大學、青島醫學院(後並人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十所高等學校,為促進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院系調整後,山東大學除暫時保留醫學院外,取消院一級的建制,設中文、外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海洋、水產九個系。其中生物系由原動物、植物兩系合併組成,新設海洋系。

建國初期山東大學的院系調整

1952年秋根據上級指示,籌建了工農速成中學,由副校長陸侃如兼任校長,調教務處副主任秘書趙凌任專職副校長。當時聞名全國的“郝建秀工作法”的創造者郝建秀同志,就是山大工農速成中學的第一屆學員。這樣,由中央教育部直接領導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山東大學初見雛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