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公主棺中出土兩團爛泥,樂壞專家,立刻坐飛機送到故宮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遼寧省法庫縣葉茂臺村中的一位村民在村北山上取土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自此到去年9月份為止,遼寧省的眾位考古專家已經在葉茂臺村外發掘清理了24座遼代墓葬。據當時的考古專家介紹:在這處遼代墓葬群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7號墓和16號墓。16號墓雖早已被盜掘一空,墓室中沒有出土有價值的隨葬品。但是通過墓室中出土的1800多字墓誌銘,我們得知此墓的主人是遼國北府宰相蕭義。


遼國公主棺中出土兩團爛泥,樂壞專家,立刻坐飛機送到故宮


之後結合《遼史》和墓誌銘文記載,我們也得知了葉茂臺村旁的西山、北山被當時的契丹人稱為“聖蹟山”,是遼代蕭氏家族的祖塋地。墓主蕭義,字子常,又名常哥,出生於公元1039年。公元1105年,被遼國末帝天祚帝拜為北府宰相,掌握遼國軍政大權。公元1111年農曆十一月十八,病死於家中,享年73歲,之後被家人葬在聖蹟山之陽坡。此墓誌銘的出土確定了整個葉茂臺遼墓的族屬,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遼國公主棺中出土兩團爛泥,樂壞專家,立刻坐飛機送到故宮


此外更為值得一提的就是墓葬群中的7號墓。我們至今都清晰的記得進入16號墓室中的場景。當塵封了千年的墓室門被打開後,一股溼潤又涼颼颼的冷風撲面而來,走入其中更覺如此。墓室中極為幽靜,也極為乾淨,沒有任何灰塵飄落。恍惚間猶如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下葬時刻。之後我們就在墓室的東西耳室中,發現了白瓷碗、雞冠壺、長頸蓋壺鎏金銀鞍橋、鐵馬鐙、鐵馬銜等大量珍貴的隨葬品。而在主墓室東角的木供卓底下,我們參與此次考古發掘的一位專家竟然發現了一件裝有遼代古酒的密封白瓷注壺。


遼國公主棺中出土兩團爛泥,樂壞專家,立刻坐飛機送到故宮


發現酒壺後,他當即打開酒壺品嚐了一口壺中的“美酒”,在我們眾人期待的目光中,他細細品味後感嘆道:“有股土腥味”。後來的科學檢測結果,也確實證明壺中的液體就是千年前的遼酒。而除了首次發現的千年遼酒外,7號墓中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放置在墓主棺槨中的兩幅絹畫——《深山棋會圖》和《竹雀雙兔圖》。它們剛被發現的時候,呈兩團“爛泥狀”。也隨即就被密封包裹帶到了瀋陽文物研究所的實驗室修復中心。當修復中心的專家慢慢展開這兩件絲織品後,發現它們居然是兩幅極為罕見的絹畫,很是激動萬分。


遼國公主棺中出土兩團爛泥,樂壞專家,立刻坐飛機送到故宮


但由於這種罕見的絹畫只有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才能夠修復得了,所以他們就立刻派人坐飛機將這兩幅絹畫帶到故宮博物院修復。這兩幅絹畫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最早絹畫,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的以卷軸形式懸掛的繪畫形式。其中《竹雀雙兔圖》具有濃郁的契丹民族繪畫風格,它對於研究遼代契丹族的繪畫藝術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後我們根據墓中出土的一系列陪葬品和墓主斂衣上的龍鳳圖案,推測她應是一位嫁入蕭氏家族中的耶律氏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