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官員大讚進博會的“化學反應”

“這次博覽會規模和場地都非常大,是我參加的博覽會中最大的一個。全球各個國家、企業在這裡交流,人們也都被吸引過來,激發出一種很好的化學反應,讓做生意變得非常有趣。這也是為何我很喜歡上海這座城市的原因,每次來上海,總是會給我帶來很多樂趣。”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期間,國際貿易組織(WTO)新聞發言人兼信息和對外關係司司長基思·羅克韋爾(Keith Rockwell)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在採訪中,他向記者表示,中國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非常驚人,而舉辦進博會進一步向世界闡明瞭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決心。他同時表示,中國是WTO的核心成員,WTO的各項行動的推進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在近來討論的如火如荼的WTO改革問題上,他告訴記者,改革的形式由成員決定,目前已有多項議題在成員之間開展討論。

世贸组织官员大赞进博会的“化学反应”

WTO此次進博會期間在國家館設立了展臺 後歆桐/攝

羅克韋爾對記者笑稱,每次來上海,上海都在變化。“我第一次來上海是20年前,我們參加了關於開放浦東的宣講會,當時浦東還是一片田地。而如今,浦東的天際線已經與全球任何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的天際線並無二致了。這一切發生在20年內,令人難以置信。”他認為,全球各國都應該來中國,從中獲取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大發展的經驗。

他表示,中國此前的各類開放措施可圈可點,而進博會是中國進一步開放的強烈政治承諾和信號。

“中國目前的關稅就發展中國家而言,已經非常低。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2017年從全球進口了1.8 萬億美元的商品。同時,中國今年以來已經兩次降低關稅,平均而言,製造業產品的關稅已經下降7.5%。”他評論到,中國的開放從進博會也可見一斑。進博會期間,有1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來到這裡,現場非常具有活力。

“中國在40年內,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貿易國,並令8億人脫貧,非常令人讚歎。這些人群如今成為中產,他們的需求上升,品味提升,他們還更多地前往世界各地旅遊,看到各國的產品,並對此產生需求。中國人還更多地出國留學。我們此次前往復旦大學,那裡的國際學生人數上升很快。而且因為中國在出口方面非常成功,中國政府和人民都有錢來購買全球的產品。其實這一發展是一個很自然的經濟發展歷程,只是在中國,這一進程速度非常快,此前沒有先例。”他感慨不已。

他還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中國近來的開放措施不僅僅是口頭說說,更落實在實際行動上。例如,中國已經取消了對外資化工企業的持股比例限制。如今,在廣東有很例如埃克森美孚等很多外資獨自化工企業。對於保險公司的資本佔比現在的限制是50%,而這一限制將在3年內完全取消。

但他也提示了進一步開放可能面臨的陣痛,並同時表示對中國的適應能力有信心。

他稱,中國在所有的製造業領域都非常具有競爭力,但與其在製造業的實力相比,中國在服務業方面有所落後。通過開放服務業市場,會引發某種力量,初看時會令人有點害怕。

“這正如同當年中國加入WTO後,隨著科技不斷髮展,一些原本在農業領域工作的人因此失業一樣。”他稱,“加入WTO後,中國的市場開放程度高於其他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這給中國帶來挑戰,尤其是對農業行業的工作著。但正是這種挑戰令中國各行業、各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在中國加入WTO十週年時,我曾與當時的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會面,問及他中國加入WTO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什麼。他回答稱,是中國企業竟然能夠如此有效地與全球企業競爭。”

羅克韋爾對記者強調,如果一個國家不讓自己暴露在競爭下,不去接受新思想,不去看其他國家如何做事情,科技如何發展,就無法進步。正是因為中國開放了市場,如今才能在全球如此具有競爭力。

以此類推,他稱,這一次,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工作機會會從製造業轉移到服務業,這是一種自然發展的過程,也因此,很多製造行業工作者將面臨失業。

“中國如今正在經歷這一過程。通過開放包括旅遊、教育、金融服務、電信業等服務行業,可以催化中國在服務業的競爭力和效率。”他稱。

此外,羅克韋爾還向記者指出,WTO非常歡迎習近平主席對於改革、強化WTO的承諾,因為中國在WTO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WTO的核心成員,參與了WTO幾乎所有的主要活動。

WTO為成員提供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改革正在推進

羅克韋爾對記者表示,從中國過去40年,尤其是加入WTO後的發展中,可以看出貿易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取得發展的利器。而科技在其中扮演者雙刃劍的作用,人們需要去適應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他向記者介紹,WTO在進博會期間發佈的《2018年世界貿易報告》提到,科技進步能夠降低貿易的成本。例如,區塊鏈能夠降低交易成本。3D打印技術尤其令人神往,未來人們可能不需要再購買實體商品,而僅需要購買能夠3D打印出該商品的數據。

“未來的進博會可能不需要通過港口、集裝箱運貨物,而只需要交換數據。科技還能被用於醫療用途上,能夠令手術更精確等。”他稱。

但他同時向記者指出,麥肯錫此前發佈的報告稱,到2030年,可能將有3.75 億工作因為技術發展而消失,原本從事這些工作的人也將隨之失業。而戴爾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又稱,2030年所有工作中的80%如今都還不存在,亦即技術發展在令很多今日的工作消失的同時,也會創造各類新工作。

“我們無法得知這些新工作會是什麼,因此,我們要對各類機會和技能持開放態度,保持機警。”他稱。

對於WTO在如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如何幫助其成員解決貿易爭端,促進全球貿易良性發展,他告訴記者,WTO今年收到的尋求解決貿易爭端的提案數量陡增,年初至今,已經收到了30多起相關提案,是幾乎20年來收到提案最多的一年。

“如今,WTO接到的爭端處理提案涉及從知識產權問題、透明度問題到貿易補貼問題等各方面。此外,還有一些新興的,過去不存在的新問題,例如電子商務、投資便利化問題等,WTO都為爭議方提供討論問題的平臺。”他強調稱,雙邊和例如APEC等區域性安排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很多時候,兩個國家間的爭議不僅限於兩國之間,會牽涉到更多國家。所有這些國家都需要在WTO的框架內,通過協商獲取共同解決方案。

他指出, WTO有164個正式成員,各方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對爭議的態度,但在WTO的框架下,他們均能通過熟悉的規則、貿易協議、機制來開展討論。只有通過WTO的框架和機制,涉及爭議各方才能獲取一個最終的、令各方均滿意的解決方案。

“在WTO很多事情和議案沒有中國的承諾和支持都無法推動。”他坦言,中國在《信息技術協定》擴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中國的參與,這項協定就不會實現。《貿易便利化協定》也是如此,中國的參與至關重要。

羅克韋爾還表示,如今,中美通過最高層對話的形式就貿易問題進行對話,令人感到鼓舞。WTO也很歡迎中美最高領導人在即將到來的G20會議期間直接對話。

對於近來另一個受關注的話題——WTO改革,羅克韋爾也與記者分享了他所知曉的進展。

他稱,WTO的協定也許沒有考慮到一些新興的貿易問題及其處理方式,所以WTO認同進行一些改革的必要性。

“這些改革的確切形式是由成員決定的。”他稱,如今,在更小範圍國家和地區而非全部164個成員之間,關於制定新電商交易規則、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發展中國家在貿易體系中的參與度、在服務領域的國內監管等多個問題,都在進行著密集的討論。

他還表示,對於每個改革問題的討論,各成員的參與程度和進展不盡相同。在制定電子商務交易規則的問題上,可能到明年才會開始談判;在改革服務領域的國內監管問題上,有50個成員參與討論,可能在今年年內達成初步指南。“中國參與了所有這些問題的討論。”他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