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王家岔鄉位於岢嵐縣城東20公里處,這裡山高溝深、氣候寒冷、土地瘠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貧困鄉。氣候特徵、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侷限性,加上人們因循守舊的習慣,讓“貧困”“落後”成為王家岔鄉的真實寫照。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王家岔鄉緊緊圍繞高質量脫貧這一中心,將“精準”要求貫穿於產業發展、政策實施、責任落實、精神扶貧各項工作中,做足“繡花”功夫,保證脫貧成色,高質量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責任落實在增強工作成效上下功夫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以黨建引領脫貧,讓幹部作為高質量脫貧的關鍵力量。為了管好用好乾部隊伍,嚴格落實幫扶責任,提高幫扶成效,王家岔鄉做足了文章。一是構建垂直領導體系。為確保各項決策全面精準落實到位,立足村小村散實際,組建王家岔村和黃土坡村總支,形成了鄉黨委為統領、2個村級黨總支為支撐、8個行政村黨支部為骨幹、5支幫扶力量為核心的“1+2+8+5”黨建領導體系,有效整合使用各片區扶貧項目資金和幫扶力量,推動全鄉24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81名貧困戶,160名幫扶責任人全部住村幫扶,實現了黨委的有效領導、幹部的細緻管理、資金資源的精準使用。二是實行專班制和通報制。為了更有效推進工作,立足工作實際建立檔案資料專班、拆遷協調專班、督查檢查專班等工作組,專項負責推進各項工作,鄉黨委統籌調配和使用工作專班力量。同時進一步細化分解每週脫貧任務,將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每週在工作群通報工作任務和質量完成情況,將工作情況與年度考核相結合,與村兩委幹部薪酬績效相結合,進一步夯實幹部責任,強化幹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菜單式”發揮幫扶力量的優勢和作用。

在要求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到村工作制、入戶工作法的同時,充分發揮各幫扶單位的職能優勢,進一步提升幫扶成效。

政策落地在提高群眾滿意度上下功夫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將政策落地、對標提高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和脫貧質量的重要內容,突出重點補足短板和弱項。一是“臺帳制”做到底清數明。按照村退出、戶退出19項指標和縣研判情況,逐村建立整改銷號臺賬,對全鄉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項,通過開展集中攻堅專項解決。按照全縣統一部署,結合宋長城景區建設,在旅遊中心區8個村實施旅遊特色風貌整治工程,8個村共改造整治房屋287戶,實現了整體達標提高;

二是“動態化”提高幫扶成效。在每村排查多種貧困因素並存、脫貧難度大和新入庫的重點貧困戶進行動態跟蹤,精準分析貧困戶原有幫扶政策幫扶成效,根據重點貧困戶實際情況,統籌落實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政策兜底以及入股分紅等幫扶政策,全鄉每位貧困戶的幫扶政策平均達到3項以上,確保群眾能穩定脫貧;三是“三結合”精準落實政策。將政策實施與充分發揮黨委決策把關作用相結合,與提升幹部的積極性相結合,與群眾意願相結合,圍繞幫扶政策是什麼、什麼標準、怎麼實施,組織幫扶幹部集中討論學習7次,並廣開大門徵求幹部群眾意見建議,有效保障政策的精準實施,提升群眾對政策的滿意度。

產業發展在強化帶貧效益上下功夫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該鄉將產業作為高質量脫貧的核心要素,立足全鄉生態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農業農村改革和旅遊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大力引進和發展好產業、好項目:立足增加旅遊資源,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質量,連續3年實施特色油菜種植項目;整合全鄉扶貧資金,成立鑫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新建食用油生產加工廠,構建產加銷全鏈條產業發展體系;利用全鄉蘑菇、毛尖茶等山貨資源豐富的優勢,成立特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蘑菇山貨加工廠,實現資源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提升資源帶貧效益;引進北京企業流轉7500畝宜林荒山,聘用本地農民種植沙棘,實現增綠和增收雙贏。類似的其他小產業還有純糧酒坊、山泉水廠、苗圃園區等。目前全鄉已初步形成以旅遊產業發展為主導,以油菜、苗圃、沙棘3個特色種植業,水、醋、油、飼料、木雕5個特色加工業,農家樂、民俗、騎乘、電商、商貿等多個旅遊服務業為核心的“1+3+5+N”產業發展格局。在發展產業的同時,積極構建有效的帶貧機制,建立“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共同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截至今年,通過整合176.8萬元扶貧週轉金、整合八個村64.5萬元三資結餘資金注入各企業;2018年通過實施油菜園區種植帶動105戶貧困戶戶均

增收900元以上;通過實施小產業項目帶動全鄉339戶貧困戶戶均實現900元產業分紅收益,合計貧困戶分紅收益總額為30.77萬元,帶動各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破零,構建了村集體、貧困戶、企業(合作社)三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格局。依託旅遊區項目施工帶動全鄉134人人均勞務收入6300元以上。

群眾工作在提升精神扶貧質量上下功夫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圍繞提升群眾致富能力,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在扶智與扶志上下足功夫。一是“點題式”精準培訓。在每期確定專題開展“領頭雁”培訓和固定黨日活動的基礎上,每村每週舉辦農民夜校,結合群眾意願和產業脫貧、政策落實等具體情況,由群眾點題,鄉黨委邀請市委黨委和縣職能部門專家進行專項培訓。二是“評比式”激發鬥志。按照“扶貧先扶智”的思路,整合扶貧資金5萬元開辦愛心超市,在各村發放“愛心菜單”,實行超市統一管理、貧困戶考核統一評比、愛心物品統一發,有效引導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三是“考核式”提升動力。在充分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的基礎上,建立起貧困戶脫貧激勵機制,從衛生清潔、政策知曉、制度執行、脫貧積極性、鄉風文明等五方面細化100分的激勵辦法,對評分低的貧困戶減少分紅資金,減少的分紅資金獎勵給評分高的貧困戶,有效提升了群眾主動脫貧的“精氣神”。

脫貧路上:王家岔鄉做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

文:田沁梅

圖:趙文君 王國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