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將入失信人員名單

8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

十分艱鉅

未來三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

據介紹,《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確保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貧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確保有學上、上得起學;保障貧困人口基本居住條件,確保住上安全住房。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擅自拔高標準、提不切實際的目標,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產生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待遇的“懸崖效應”,留下後遺症。把扶貧領域誠信納入國家信用監管體系,將不履行贍養義務、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等行為人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將入失信人員名單

扶貧工作中檢查評比多、填表報數多、壓力大任務重,導致他們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的精力有限,這是一些基層扶貧幹部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表示,脫貧攻堅以來,尤其是前一兩年基層反映層層搞檢查、迎評迎檢、搭車考核檢查等情況確實不少。由於層層檢查、層層考核、層層評估,也導致基層幹部忙於填表報數,給基層帶來了不小負擔。

去年以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採取了強有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活動

中央明確2018年是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部署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將精簡考評檢查,減少填表報數作為治理的重要內容。

明確提出了兩個“不”的要求

扶貧領導小組明確除每年根據統一部署填報一次建檔立卡信息數據以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級填報扶貧數據。建檔立卡工作實際上是一年填報一次,每年搞一次動態調整,年底時由基層幹部入村入戶採集一次信息。我們發現有些地方層層加碼,變成了每個月都要讓基層幹部到農戶家裡採集他的相關信息,包括買了幾條煙、幾瓶酒。這些數據採集上來也不能完全反映農民收入情況。畢竟農民對自己的收入情況不是特別掌握,這些不是特別有效的工作手段,我們現在堅決制止,一年只允許入村入戶採集一次。

第二個“不”,除了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評估外,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不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去年以前還有一些行業部門也組織每年搞一些行業的評估檢查,今年以後全部取消。

指導地方精簡考核評估

嚴禁各地多頭考核、層層考核、搭車考核。行業部門的考核工作任務也比較多,現在明令嚴禁搭車考核,並要求各地改進省市兩級對縣及縣以下扶貧工作的考核,原則上每年對縣的考核不超過2次。未經省裡批准,市級以下不得開展第三方評估。

加強信息共享

為什麼填表報數這麼多,行業部門條條的下去,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實際很多填的表、報的數都是重複的。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平臺就能夠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國務院扶貧辦正按照國務院要求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建設。現在已經和10幾個部門建立了數據的經常性比對和交換,通過這個手段也能減少基層負擔。

歐青平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總體上基層檢查、評比、填表報數總量呈逐步減少趨勢,檢查多填表多的問題得到初步遏制。這個問題的解決也是長期的過程,《指導意見》對切實解決基層頻於迎評迎檢的問題作出了安排,針對各地反映的考核評估、督查檢查過於頻繁問題,初步考慮從明年開始對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結束以後,中央向地方反饋了考核結果,在一定時間內暫停各級、各類的考核評估督查檢查活動,讓地方特別是讓基層有充足的時間研究問題、查找原因、整改工作、改進工作。通過這些措施有效遏制形式主義的泛濫,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承擔起幫扶的責任和幫扶的工作。

來源 | 新民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