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廣東輿情觀察 2018年8月 總第13期

8月再見

9月你好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

發生了哪些信息動態呢?

信用廣東輿情觀察 2018年8月 總第13期

信用廣東輿情觀察 2018年8月 總第13期

本期要目:

-民政部公佈第六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

-我國將建立健全網約車跨部門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廣東搭建政府採購信用監管“一張網”

-葛長偉主任:推動廣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全國信用惠民便企現場交流會在廣東清遠召開: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

-人民日報:建立剛性的失信懲戒機制

-1.3億用戶信息遭洩露 個人隱私保護再站上風口

省級動態:

廣東搭建政府採購信用監管“一張網”

【摘要】2018年6月,廣東省財政廳正式上線運行廣東省政府採購信用監管系統,探索實施以激勵守信和失信聯合懲戒為主要內容的政府採購信用監管;廣州先行先試探索建立綜合型信用評價體系,將信用指數運用於政府採購公開招標項目的評審過程,截至2017年年底,累計有1809個項目運用信用指數進行評標。(金羊網8月6日)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合拳”打擊互聯網食藥造假

【摘要】為捍衛市場誠信,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互聯網食藥安全治理為重點,多措並舉,重拳出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立案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13416宗,吊銷生產經營許可證件16張,責令停產停業57宗,搗毀窩點87個,罰沒款金額共23154.4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04%。(南方網8月8日)

葛長偉主任:推動廣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摘要】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葛長偉表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前期的搭框架、做規劃、建平臺、歸數據等打基礎階段,到了全面推進信用應用和實施信用聯合獎懲的全新歷史階段。”(南方雜誌8月13日)

廣東:7月以來125 家企業上榜“黑名單”

【摘要】8月9日從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獲悉,7月份以來截至8月9日,該局共公佈了兩批次合計125家企業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從上榜“黑名單”企業所屬案件性質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另一類是偷稅。(羊城晚報8月13日)

廣東成為7月全國退出黑名單企業最多地區

【摘要】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佈7月份失信黑名單月度分析報告。從數量上看,7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主要集中在失信被執行人和工商吊銷企業。與6月份相比,工商吊銷企業新增及退出數量均大幅下降;失信被執行人新增數量環比下降1.3%,退出數量環比下降22.4%。從地區分佈看,廣東省退出黑名單企業數量達47,828家,是失信黑名單退出數量最多的地區。(中國改革報8月14日)

全國信用惠民便企現場交流會在廣東清遠召開: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

【摘要】全國信用惠民便企現場交流會在廣東省清遠市召開,重點交流各地開展信用承諾、信用惠民、“信易+”等工作情況和經驗,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任務。會議指出,要以高度的敏銳性和創造性做好信用建設工作。(信用廣東網8月29日)

地市動態:

佛山九部門聯手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

【摘要】8月2日,佛山市公積金管理中心轉發佛山各區住建部門、區委宣傳部門、發改部門、公安部門、法制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銀監部門、公積金管理部門,九大部門聯合制定並印發《佛山市關於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佛山信用辦8月6日)

夯基壘臺 打造信用珠海——訪廣東省珠海市發改局副局長郭聖勇

【摘要】“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工作要求,珠海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提高全市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環境為目的,形成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圍和環境。”廣東省珠海市發改局副局長郭聖勇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珠海市信用辦8月6日)

惠州市入列黑榜名單者3年內不得申請建築節能專項資金

【摘要】近日,惠州市政府官網發佈《惠州市建築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範惠州市建築節能專項資金管理,明確申報條件和獎勵資金額度。根據《管理辦法》,申請到示範項目的可在節能實際投資額的15%範圍內進行獎勵。《管理辦法》將進一步引導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城市綠色及節能發展,不斷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達到提升城市能級目的。(惠州市信用辦8月7日)

深圳首創消費領域信用平臺 信用推送威懾失信商家

【摘要】“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奸商,有可能坐不了高鐵、飛機。”這是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工作人員對被投訴的商家常說的一句話。說這話不是沒底氣,因為深圳市消委會建立國內首個消費領域信用平臺,將一批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家及法定代表人名單通過這一平臺,在“深圳信用網”及相關征信機構進行了公佈,起到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效果。(中國消費者報8月9日)

汕頭市發改局積極落實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工作機制

【摘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自《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發佈以來,國家已有50多個部門簽署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近40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聯動機制。(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8月9日)

江門17家企業被下調信用等級 重點扶持360家認證企業

【摘要】今年以來,江門海關通過信息化系統加強對企業信用管理的日常監控,根據企業違法違規及拖欠稅款等情況及時調整企業信用級別和管理措施,年內共對17家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下調,其中一般認證企業降為一般信用企業或失信企業10家,一般信用企業降為失信企業7家。(江門市信用辦8月14日)

清遠舉辦“信得過清遠”誠信建設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摘要】8月22日,2018年清遠市誠信紅黑榜發佈暨“信得過清遠”誠信建設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清遠市清城區城市廣場舉行,首期公佈100家誠信紅榜和100家誠信黑榜上榜企業。同時“信得過清遠”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將通過線上和線下平臺開展一系列誠信建設評選活動。(清遠文明網8月28日)

國家動態:

交通運輸部:研究建立相關責任主體黑名單 嚴打內河船舶非法海上運砂

【摘要】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近日召開現場推進會,部署內河船舶非法從事海上砂石運輸治理工作。 會議要求,在多部委、多部門合作框架下,推動建立部門間的協作機制。認真研究和評估相關海事執法程序標準並進一步優化完善,研究建立對非法從事海上運輸內河船舶的檢查、處置、遣返和刑事移交的程序,形成系統的懲戒操作體系。(信用中國8月1日)

民政部公佈第六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摘要】近日,民政部公佈第6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據悉,自今年2月6日以來,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已陸續公佈5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其中,已有6個組織被取締,11個組織表明解散或被予勸散,另有若干組織正在查處辦理中。 (信用中國8月1日)

13部門聯合整治騷擾電話 嚴重違規或列入信用記錄

【摘要】工信部、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三部門近日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自今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包括全面清理各類騷擾軟件、嚴格規範金融類電話營銷行為等,並將違法違規行為列入相關信用記錄。 (信用中國8月2日)

七部委整治樓市亂象 一批“黑名單”公佈

【摘要】住建部公佈一批各地查處的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哄抬房價、“黑中介”、捂盤惜售、未批先售、虛假宣傳……一系列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紛紛上榜。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開展了房地產市場亂象治理專項行動。(人民網8月3日)

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

【摘要】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列出了加強失信監管的諸多重要內容,包括督促失信主體限期整改、規範開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約談、有序推動失信信息社會公示、加強失信信息廣泛共享、追溯失信單位負責人責任、建立失信主體提交信用報告制度等重要內容,文件自發布之日起試行,有效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信用8月6日)

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電信詐騙整治力度

【摘要】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詐騙治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工信部將持續加強電信詐騙源頭和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電信詐騙整治力度。 近年來,工信部在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指導下,強化行業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截至目前,防範打擊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新華社8月7日)

中央文明委:19項誠信缺失專項治理啟動 項項有落實

【摘要】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組織中央文明委有關成員單位,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誠信缺失問題,針對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失信突出問題,集中開展19項專項治理。(新華社8月7日)

30家民政部直接登記社會服務機構簽署“誠信自律承諾書”

【摘要】民政部近日在北京舉行“民政部直接登記社會服務機構誠信自律承諾書”集體簽署儀式。30家在京民政部直接登記社會服務機構法定代表人參加儀式並現場簽署“誠信自律承諾書”。(新華社8月9日)

市場監管總局: 限制老賴任職資格近28萬人次

【摘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2018年上半年市場環境形勢答記者問。市場監管總局方面表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面建成運行後,涉企信息更加全面準確,信息不對稱痼疾得到有效破解。企業信息公示查詢便利化水平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公示系統累計查詢量488.7億人次,對“老賴”進行任職資格限制近28萬人次。(信用中國8月10日)

國辦: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 年底前通報典型案例

【摘要】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通知,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對拒不履行承諾、嚴重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要依法依規追責,2018年年底前通報一批典型案例,此項任務由國家發改委負責。(中國信用8月16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全國18.7萬個失信主體退出“黑名單”

【摘要】國家發改委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截至7月底,全國18.7萬個失信主體退出“黑名單”,“信用中國”網站已歸集發佈“雙公示”信息超過1億條,全國企業、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個體工商戶存量代碼轉換率達到100%。(中國信用8月16日)

9類監管措施聯合懲治體育市場失信主體

【摘要】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了《體育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將涉及使用興奮劑等8種情形的經營主體或從業人員列入體育市場黑名單,並在一定期限內向社會公佈,實施信用約束、聯合懲戒等9類監管措施。(信用中國8月21日)

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將入失信人員名單

【摘要】8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未來三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新民晚報8月21日)

12部門聯合公告禁止網絡售彩 情節嚴重將列入黑名單

【摘要】為進一步規範彩票市場秩序,綜合治理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近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2個部門聯合發佈公告,綜合治理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堅決禁止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嚴肅查處企業或個人違法違規網絡售彩等行為,加大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力度。(信用中國8月23日)

四部門聯手打擊虛開發票和騙取退稅行為 嚴打假企業和假出口

【摘要】國家稅務總局和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22日在北京聯合召開會議,共同部署打擊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違法犯罪兩年專項行動,對“假企業”虛開發票和“假出口”騙取退稅等違法犯罪行為開展打擊和震懾,堅決將違法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新華社8月23日)

證監會全方位修法夯實誠信法制體系 已對77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治

【摘要】證監會的誠信建設源於資本市場之急需,開端於國務院及其他部委之前列,今年又進行了多方面修訂,吸納至今最新的制度成果,並進行創新,其誠信規章從《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升格到《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雖僅兩字之差,但實現質的飛躍。(法制日報8月24日)

國辦印發意見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 強化監督管理推行黑白名單制度

【摘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熱”問題。(新華社8月24日)

交通運輸部:加快建立健全網約車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摘要】交通運輸部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表示,將加快建立健全網約車跨部門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用信用約束手段規範網約車行業經營行為。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按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對於未取得經營許可,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的企業、車輛和駕駛員,各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可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所以並不存在只處罰司機,不處罰平臺的現象。(新華社8月24日)

我國將建立健全網約車跨部門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摘要】據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發佈《關於開展交通出行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將在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城市交通等多個交通出行領域分步開展失信專項治理,治理對象既有企業也有自然人。(信用中國8月28日)

九部門聯合打擊醫藥賄賂等 入黑名單的機構、個人醫保拒付

【摘要】國家衛健委聯合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關於印發2018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重點打擊商業賄賂、虛開稅票、過票洗錢等違法違規行為。(信用中國8月28日)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失信被執行人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摘要】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規範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日前,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印發《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辦法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對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方式是如何規定的?如何開展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的資格審查?(信息時報8月28日)

全國信用惠民便企現場交流會在廣東清遠召開: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

【摘要】全國信用惠民便企現場交流會在廣東省清遠市召開,重點交流各地開展信用承諾、信用惠民、“信易+”等工作情況和經驗,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任務。會議指出,要以高度的敏銳性和創造性做好信用建設工作。(信用廣東網8月29日)

行業動態:

假貨難禁絕 中消協:建立平臺售價售劣黑名單制度

【摘要】中消協22日表示,將探索公示有關網絡假冒偽劣行為的消費者投訴,建立平臺售假售劣黑名單制度,強化信用約束和監管。並建議制定電子商務平臺打擊假冒偽劣的專門標準,細化平臺經營者審核管理、糾紛處理、舉報制裁等方面的流程管控。(中國新聞網8月23日)

1.3億用戶信息遭洩露 個人隱私保護再站上風口

【摘要】在愈發頻繁的數據洩露事件中,機構數據庫安防力量薄弱、責任意識淡薄以及數據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為大規模數據洩露埋下伏筆。(新華社8月30日)

觀察與評論:

人民日報時評:綜合施治,清除互聯網虛假廣告

【摘要】清除互聯網違法虛假廣告,既要擊碎欺騙者發財的迷夢,遏制愈演愈烈的趨勢;又要淨化互聯網,營造良好的廣告市場環境。 對於互聯網違法虛假廣告這一社會公害,國家相關部門重拳出擊。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全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虛假違法互聯網廣告案件8104件、罰沒金額近1.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2%和17.0%。力度不斷加大,意味著違法虛假廣告這一網上“毒瘤”,將得到持續治理。(信用中國8月21日)

人民日報:建立剛性的失信懲戒機制

【摘要】2016年全國政協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政協的民建、工商聯聯組討論,專門談過企業誠信問題。他說:“各類企業都要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法律底線不能破,偷稅漏稅、走私販私、製假販假等違法的事情堅決不做,偷工減料、缺斤短兩、質次價高的虧心事堅決不做。”(人民日報8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