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著名編劇汪海林在微博分享一篇名為《吳亦凡刷榜造假:一個面子工程的崛起與崩塌》文章,同時寫到:像蔡徐坤和迪麗熱巴這樣的演員,我一輩子不會跟他們合作,倒不是我有多牛逼(其實也還好),主要是他們不需要劇本,或者只需要假劇本,假流量與假表演獎、假編劇、假導演、假製片人都是一個體系的,不在一個圈子我跟他們永遠碰不上面。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吳亦凡的粉絲都是吃飽了撐的?

與一朋友聊起吳亦凡新歌在美國刷榜的事情,朋友跟汪海林一樣地義憤填膺:“這是一種破壞規則的表現,年輕人出來闖,不懂規矩,沒有真本事能混多久?”還記得多年前,在我們十三四歲的年紀,買各種各樣的小虎隊的貼畫,攢夠了錢去買小虎隊的磁帶,我們的父輩也會用同樣的語氣來訓斥我們,“都買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好好讀書!”這樣的輪迴何其相似。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汪海林在遭到大批粉絲圍攻入之後留言:小朋友不懂,人獲取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付出代價。本來沒人罵熱巴,得獎反倒招罵,為什麼,粉絲要反思。拿新人獎,賺好多錢,粉絲多,都不招罵,但年度的演員獎,如果不是最優秀的,你拿了,招罵,正常。

“老一輩”眼中的規矩是要好好讀書,勤奮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凡事要靠本事,靠實力。像“吳亦凡之流”靠一臉,靠一首沒有實力的歌,靠一部沒有演技的戲,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巨大的榮譽之上,揮一揮手指,粉絲就能趨之若鶩,露一露臉,就能輕輕鬆鬆地賺大把的鈔票。反了!反了!真是反了!這是個什麼世道。在朋友與汪海林這些“老一輩”的眼中,“吳亦凡之流”帶壞了這股社會風氣,“吳亦凡之流”需要對這種社會現象負責任。這些粉絲都是腦殘,都是“吃飽了撐的”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還真是,這些粉絲確實從來沒有餓過。自古就有飽暖思淫慾的說法,90後、00後逐漸長大的時代,追求夢想比吃飯更重要。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文娛行業最重要、增長最強勁的市場之一。2016年我國泛娛樂產業產值達到4155億元,2017年,我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約為5484億元,同比增長32%。這一切確實都是因為“吃飽了撐的”撐出來的市場。在這個市場裡,年輕人主角,且還任性著。在吳亦凡的粉絲梅格妮們的眼中,吳亦凡就是她們的夢想,為了夢想努力,何錯之有?

在梅格妮們的世界裡的吳亦凡,是“帥氣”+“努力”+“正能量”+“國際範”的代名詞。在她們的心中,吳亦凡是這個時代的代表,是黃皮膚走向世界文化的代表。吳亦凡的歌是中國文化繼中國經濟崛起後在歐美世界的正式宣言。能與這樣的偶像同時站在這個風口上,是梅格妮們的幸福。吳亦凡出新歌,她們就是願意一個人買上十份,一份用來聽,九份用來填充手機內存,不可以?花我自己的錢,你不樂意?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對於曾經餓過的“老一輩”來說,這個世界果然不一樣了,“老一輩”說了不算,世界果然夠酸!

臉與青春都屬於實力的一部分?

汪海林曾說過唐國強,像唐國強當年還在小鮮肉階段的時候遭受過暴風雨般的批評,你看,現在成了實力派,好了,沒人罵了吧。確實,唐國強現在已經到了大多數人想不起來的階段,想找個罵的也實在是難。娛樂圈是吃青春飯的,在青蔥歲月裡,若不是天選之人,總還需要一個打磨的過程,大多數老戲骨都是靠一部一部作品磨出來的,等磨成老戲骨,名字成功掛入藝術殿堂,可人氣也沒磨沒了。當年追隨他們的老太太們已經忙著抱孫子,忙著跳廣場舞去了。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中國脫口秀的未來”池子發文diss吳亦凡,提醒吳亦凡的粉絲停止刷票的行為,說這樣吳亦凡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音樂什麼水平,也沒法進步。池子是個另類,有青春沒顏值,但有足夠的才華,有才華確實是大家都公認的實力。池子微博和吳亦凡粉絲開懟,池子的粉絲理智:請罵池子,不要上升到粉絲!池子的粉絲夠明智,若沒有池子身上的才華,又沒有吳亦凡這樣的長相,還是避開戰火為好。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混娛樂圈確實靠實力,若沒有池子那樣的腦子,長得好看也算實力。《我就是演員》的專業導師劉天池曾被張藝謀一句而改變了職業,“你的外貌是有侷限性,各方面是達不到鞏俐的程度,不如多學些東西,在做教師的同時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王家衛就公開承認過,梁朝偉的那雙眼睛迷人,天生就有觀眾緣。長得好,在演藝圈就是一種實力,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就是事實。吳亦凡長得好是不爭的事實,帥氣中略帶一絲貴族氣質。迪麗熱巴長得好是不爭的事實,漂亮中還帶著少數民族的風情。蔡徐坤長得也是不賴,清清秀秀,乾乾淨淨。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長得好有錯嗎?今年大火的楊超越不就是靠臉出的嗎?反之像黃渤、孫紅蕾這類演員出道時差點被歸為特型演員,出道之路曲曲折折,長得太不帥是主要原因。

互聯網規則下的造星時代靠抖?

汪海林說,如果他們有好的作品希望有一天他們可以贏得我的尊重。郭德綱也曾說過,沒有哪一門藝術形式,哪一個藝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吳亦凡與吳亦凡的梅格妮並不稀罕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的喜歡,迪麗熱巴與蔡徐坤也他們的粉絲也不需要得到每個人的尊重。在互聯網時代,花開無數朵,各表各的枝,小吳同學帶著他眉毛也火成那樣,抖音抖一抖都能抖出一大堆網紅。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徐崢說,他見過的小鮮肉,沒有哪個不努力的。小鮮肉們自己心中瞭然,所以吳亦凡的工作節奏從沒有松過,迪麗熱巴出道的前三年只休息了幾天。蔡徐坤參加完《偶像練習生》後,工作就沒停過。他們不努力,說不準哪天就讓抖音裡的網紅給抖沒了。

吳亦凡、迪麗熱巴、蔡徐坤還能紅多久?誰也不知道,若哪天不紅了,演技再好,估計汪海林也不會抽出空來DISS他們。槍打出頭鳥,人紅事非多,吳亦凡、迪麗熱巴、蔡徐坤引來這麼多爭議,只不過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罷了。

“吳亦凡之流”只是這個時代文化撕裂的犧牲品(深度分析稿)

在汪海林的微博下,一位名叫“蘇東達”的網友這樣留言:1.如果沒有這些鮮肉小花,中國的娛樂事業可能還是相當的落後吧,你可以說現在大多數是泡沫,但也可以說成繁榮。2.真正該被批判的,不應該是評獎和現行運營體制嗎,藝人們被駕在風口浪尖和輿論漩渦,他們本身犯錯了嗎?

看來,外行人還是有看得清楚事實的人。作為圈內人,心裡沒個數?一部作品拍得好與不好,誰才是根本?製作團隊與導演不背鍋,把鍋甩給小鮮肉,怕是不太合適吧。別人罵罵吳亦凡、迪麗熱巴、蔡徐坤就算了,作為圈內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要不是沒有水平,那就是想蹭蹭熱度。(原創作者:娛樂磚家的後院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