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棚:山背囈語



初秋,山背靜美。層層梯田青黃相間,低垂著的稻穗瀰漫出清香。隨處可見的瓜果,生長在田間地頭。

每次來山背,看山背的梯田,春耕。夏鋤。秋黃。冬白。層層疊疊、密密匝匝,變幻著四季景色。山背是霧的舞臺,常常感覺是在迷宮裡行走,當陽光破霧而出,萬畝梯田扶搖直上,打開胸襟,包容天地萬物,開闊空靈。讓你頓時有種吐故納新之後的心曠神怡。

而這一次,走進山背大峽谷,讓我領略到山背秘境中竟然還隱藏著另一番獨特神韻。


柴棚:山背囈語


有水的地方一定有美景。山背大峽谷讓我讀懂了水的柔和韌。更讀懂了石頭的忍讓與堅守。

從沈家灣的山腳,沿著一條羊腸小道,進入山背大峽谷,一溝溪水唱著歡歌從高處往下撲面而來,這奔騰著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像是流進了心靈的一條秘密通道,讓你在瞬間輕鬆愜意。


柴棚:山背囈語


從天上來的水落在山澗,長年沖刷著石頭,而石頭又改變著水的形態,水任由石頭的形狀而改變流向,婀娜多姿,水流或急或緩,水面或寬或窄。水又將石頭沖刷得渾圓剔透,露出光澤。水可以在石頭上作畫,畫出一朵浪花又一朵浪花,時間久了,石頭和水的融合,在石頭的深處刻畫出玉化的綵帶。水是時間打造出的一把柔韌的刀,用幾千年上萬年的歲月將石頭切割成各種形狀,無論大石小石;水是魔術師,能將自己變幻成各種身形,時而展示出優美的弧度,時而筆直而下;水是一面鏡子,將藍天白雲和山石樹木映照出另一番美景,幻化成形;水是一座寶藏,裝著巨大的財富,流動的魚、蝦,靜止的泛著金光的沙金。水有傲氣,豪情奔放,你阻擋她,她迎難而下,激流四處飛濺;水有骨,骨無形,在水的柔韌中,她不向往高處,而是向低處奔去,這樣才能彙集成大江大河,才能匯聚成大海。


柴棚:山背囈語


山背大峽谷的石頭,長年被雨水沖刷和浸潤後,有的大而平整,溪水清淺時巨石露出來,寬敞潔淨,可以在石頭上擺上茶席,盤腿而坐,與好友們一起煮茶聊天;有的形狀千奇百怪,讓你任意想象成各種飛禽走獸。聽山背花瑤人說,其中有好幾塊奇石流傳著美麗動人的故事;有的圓潤光滑,被歲月這支筆在石頭上勾勒出山水田園,有人物,有風光,像是一幅幅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或人物畫,形神兼備,耐人尋味;有的被時光浸染,色彩斑斕,如果運氣好或有緣,會遇見一塊上好的玉化石……雪峰山區最有代表性的石頭便是沅江石和沅水玉了,有詩云:“五溪璞玉出沅江,沉睡萬年老河床。金客淘挖千種面,身懷七彩不爭王”。該詩道出了沅水玉的出水過程及玉的品質。湖南雪峰山區洪江高廟遺址的發現,挖出的實物有新石器時代人類留下的生活及裝飾用品,證明早在7800多年前,這裡的先民們就已認識了這種原石,並運用當地的玉石加工製作飾品及生活勞動工具。


柴棚:山背囈語


沿著山背大峽谷往上走,我一直想找到水的源頭,更想知道山背梯田的水源來自哪裡。

幾十年如一日痴迷於山背梯田的攝影人魏榮光先生告訴我,山背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一年四季不缺水。用於灌溉山背梯田的水百分之六十是來自天上的雨水和山泉。在山背的山窩窩裡,石頭裡都會有源源不斷的山泉,有的山泉四季長流,不下雨並不影響水源,只是流量減少。百分之四十的稻田用水來自虎形山流下來的水和山背水庫的水。虎形山海拔1500米左右,有兩條大水從虎形山頂的山氽氽裡流過來。山背水庫修建於1976年,海拔1500米,而水庫的水也是一部來自天上的雨水,一部分來自山泉,是為了解決天旱用水。兩千多年來,花瑤勞動人民開田墾荒,用勤勞的雙手,用時間之術塑造出讓人驚歎的梯田奇觀,從海拔500多米一直鋪展到1300多米,共1300 多級,並以山背為龍頭,與洞上、夜禾田、鹿洞、天星等20多個鄰村的梯田連成一片,形成面積達1.5萬畝的梯田群。創造了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稻作文化”與“花瑤文化”。


柴棚:山背囈語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水,連綿不絕,從高處流向低處,一層一層灌溉著山背的千層梯田,讓土地肥沃禾苗肥壯,養育了山揹人家一代又一代。

輕觸一粒稻穗,我便能感知水的甜蜜和芬芳,沿著層層梯田,便能遇見幸福泉。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對於竹,我是喜愛的。雪峰山區,隨處可見竹。在山背大峽谷,遇見一大片竹林,郁郁青青,重重疊疊,堅挺、峻拔、修直,各具神采。節節向上、欣欣向榮的生命姿態尤其讓人自然而生敬意。


柴棚:山背囈語


竹有韻。喜歡竹還因為竹做的笛和簫能發出美妙的聲音。小時候常聽大哥在閣樓上用竹笛吹出各種或悠揚或哀怨的曲子,為此迷醉。大哥有大大小小的竹笛十幾支,我常拿著某一支竹笛摸來看去。直到我長大後,也會吹出動人的旋律來,用以表達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曾有朋友送一支竹簫,保存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柴棚:山背囈語


夏夜乘涼,大人們坐在竹椅上聊家常,我常躺在院子裡的竹床上聽鬼故事,不知不覺睡去,然後母親輕輕將我抱回屋。最難忘的是,父親每年為我做一個存錢筒,用一節竹筒從中切一小縫,平時將得來的壹分、貳分和伍分的錢幣從縫裡塞進去,到每年年底或讀書開學前才能將存錢筒劈開,將存的錢取出,一枚一枚數著平時積攢的錢幣,那份喜悅自是不可言說。

竹的用途極廣。雪峰山人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竹器。隨處可見保護菜地的竹柵欄,捕捉魚蝦的蝦笆,生產生活用的籮筐、揹簍、存簍、曬簟、涼蓆、竹篩、竹簸,竹床、竹椅、柺杖、扁擔、晾衣竿,竹籃、筆筒等。80年代初,大姐曾在當地的一家竹器廠做臨工,編織竹籃,同時幫父母照看最小的我,因此,我常在竹器廠玩耍,那時竹器工藝品遠銷國內外,受寵一時。到90年代末,竹器用品由於被現代科技產品所替代,日漸蕭條,被迫關閉停產多家竹器廠。讓人感到欣喜的是,聽聞前不久,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從旅遊開發需要大量的竹建築材料和竹製產品出發,立足雪峰山豐富的竹資源,投資500萬元重組了一家面臨停產倒閉的樂園竹業,生產開發竹建築材料和竹製旅遊工藝品、竹製傢俱、竹裝飾品等新產品,雪峰山竹業得以重新煥發光彩,帶動竹農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柴棚:山背囈語


一路上有位叫雪峰竹人的老師告訴我,唯有竹娘才會生髮竹筍。竹娘不會長在竹林中央,而是長在竹林的邊緣上,這樣才能向外擴展而繁茂。我們由竹而談到古詩詞,現代詩。聊天中他覺察出我對現代詩的疑惑和創作上遇到的瓶頸,緩緩道出無論是古詩或現代詩,都應是有一種美的意境和對人生的獨特哲思,這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和修煉。唐代詩人白居易一生愛竹、詠竹、種竹、玩竹、賞竹、食竹,在他的詩歌中出現“竹”字不少於三百處。其中有一首《詠竹》詩:“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寫出了其犖犖不俗的獨特風骨和立身處世的態度,竹自然也便成為詩人人格力量的化身。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的《禮記。禮器》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詩。衛風。淇奧》中的“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綠竹青青,有匪君子”賦予竹以君子的品格。南朝謝莊的《竹贊》“貞而不介,弱而不虧”也賦予竹虛懷亮節、堅貞不移的品德。


柴棚:山背囈語


我品味著老師的引經據典,望著老師往前而去一路求索的背影,似雪峰山竹林中的一根竹娘。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我尤喜這句。

從山背大峽谷大片的植物綠意中,邂逅數種不起眼的素雅的小花。星星點點,她們肆意地開,散落其間,全無安排。我喜這浪漫自由的開放,情不自禁採摘了一束各不相同的野花,並用《識花君》辨認這些植物花名:野茼蒿、風輪菜、野豇豆、遼藁本、萬壽菊、石蒜、圓錐繡球、山礬……觸摸到這些植物時,我聞出每一種花有她獨特的氣味,奇異長久地誘惑我。我感動這些花朵的敞開和瞬間的無私接納。同時感嘆紛繁的塵世間,有的人心,你無論有多麼真誠和真實地面對,都無法走近,對你戒備森嚴。


柴棚:山背囈語


我終於明白花瑤挑花妹的靈感是從何而來。她們熱愛自然,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崇尚天人合一,物我相親。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山背的花瑤女子步要妹,就是這樣一朵不起眼的素雅小花。她用花瑤挑花向你敞開她的心靈。


柴棚:山背囈語


在山背文化創意園,花瑤女步要妹曾向我展示她的挑花作品,我問其中一幅挑的是什麼圖案,叫什麼名字?步要妹說,這條挑花裙是她為未來的兒媳準備的,中間的圖案是自己想的,創意源自於經常唱的一首山歌叫桃花朵朵開,挑的是一樹開放的桃花,兩邊的圖案是跟著老一輩的圖案挑的,用瑤語說得出來,但是用漢語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它?還是柴姐幫我取個名字吧。我仔細看挑花裙的圖案,左邊像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鳳鳥,右邊是一條騰飛的龍,中間是一樹開得豔紅的桃花,我想了想,那就叫龍鳳呈祥吧。步要妹很開心地接受了。我問她兒子多大了?現在就給兒媳準備了?她說大兒子十歲了呀,花瑤老一輩給花瑤人定了一個規矩,要給兒媳挑六套挑花裙。我問,你做得出來嗎?她嘆氣,就是做不出來。


柴棚:山背囈語


“你幾個孩子?”

“我有兩個兒子”。

我好奇地追問,“一套挑花裙婚禮服如果折成錢大約要多少錢?”

“3萬多”。

“一套挑花裙要多長時間挑完?”

“最好的一套挑花裙要兩年的時間”。

“花瑤女兒從什麼時候學挑花?”

“我們一般從八九歲開始學挑花的基本功。”

我私下算了算,兩個兒子就得給兒媳準備十二套挑花裙,至少得十二年至二十年,按每套3萬元計算的話,得30多萬元。步要妹現在雪峰山旅遊公司開發的山背風景區工作,我們一邊聊一邊給她挑的魚圖案取名為萬事如意,馬的圖案取名馬到成功。她還告訴我,她其中有一套挑花裙被武漢大學的一位老師收藏,作為教材教學用。她還向我展示挑花茶桌布,茶墊等,還有一幅吸收了現代氣息元素的挑花服飾作品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我看著這些蘊涵著體溫,讓人內心溫暖的挑花作品,將自己的念想和聰慧,生命和生活一針一針融入的挑花裙,再看到80後出生的步要妹因長年挑花而滿是皺褶的手指,我有些許的痴迷和心疼。


柴棚:山背囈語


我將自己搖搖晃晃的心靈,妥帖地安放在一朵微小的野花中。靜靜地與她交流著獨特的密碼和符號。在彼此的對視中獲得啟諦與滿足。

一路上偶見一兩隻花蝴蝶在林中展翅輕舞,彷彿涅槃重生的花朵。

經過山背,隨處可見一塊塊或尖挺或圓滾的巨石突兀地橫亙在梯田的中央。不知道從何而來,像是一名名日夜守護著自己家園的衛士。


柴棚:山背囈語


我曾在許多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中常看到花瑤女人喜歡坐在巨石上唱山歌、挑花的生活場景,多情、浪漫至極,心生嚮往。在花瑤女性的挑花作品中我發現挑得最多的一種圖案叫石巖花,步要妹告訴我,這是模仿生長在岩石上的一種生物圖案而創作出來的傳統挑花圖案。關於石巖花,相傳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在虎形山銅錢坪的山頂上,住著奉姓花瑤部落。這裡山高谷深,古木林立,溪流放歌,獸走鳥鳴,十分神秘。有一天,有兩個美麗的姑娘坐在懸崖下的岩石上挑花,整個石壁金光四射,這兩位姑娘離開後,在坐過的岩石上留下了像葵花一樣的花盤,閃閃發光。每到豐收之年這種石巖花就十分茂盛,十分耀眼。所以花瑤人認為這種石巖花是仙姑給花瑤帶來的幸福與安康。便把石巖花挑在花瑤服飾上,祈求吉祥如意。天地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花瑤人對山石和古樹更是有著與生俱來的崇拜。


柴棚:山背囈語


“世上的米酒萬萬千,唯有我瑤山米酒甜。手捧竹筒喝一口,留在你心窩甜三年。”

“打起來,唱起來,唱得深山雀鳥飛起來,唱得青山樹木巔倒長,唱得河裡石頭浮起來……”

“太陽出來曬白巖,白巖底下搭戲臺,早來三日有戲看,遲來三日撤了臺,十八哥,少年乖,下回看戲要早來……”


柴棚:山背囈語


夕陽將天邊映照得彩霞滿天,天上人間的月亮、星子和燈光,都亮著。花瑤人坐在岩石上唱著山歌,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花瑤人以歌為樂,以歌為媒,以歌定情,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山歌、情歌,歌聲沁透出泥土的芬芳,釀就著一場場醉人的田園牧歌,花瑤山歌和米酒讓人不知不覺醉了。


柴棚:山背囈語


醒來時是凌晨四點,滿目星暉。窗外滿天的星星忽閃忽閃,此刻離我很近,伸手可觸,蟲鳴如織。蒼穹裡發出的低音調和高音調如此和諧,大自然演奏的樂曲如此巨大,以至震到了我的耳鼓,使我昏眩,我彷彿聽到天地萬物間最真切的歌聲。聽到悲和喜。聽到瞬間和永恆。聽它們努力活著,並勇敢唱出某個愛著的名字。


柴棚:山背囈語



柴棚:山背囈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