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許多朋友,都經歷過這種狀況。

甚至有些朋友聽從父母的話後,沒有在大學談戀愛,一畢業卻馬上被父母逼迫去相親。

畢業之後,回想了一下大學的時光,才發現大學並不像老師口中的:“上了大學你們就輕鬆了。”也不是父母口中的:“上大學好好學習,畢業後就能找到好工作。”

那大學應該怎麼上?小編經歷了從大公司實習,再到成為自由職業者,如今開公司創業,期間經歷了很多,對於大學期間應該做什麼,也想明白了許多。

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一、知識和技能才是社會上的硬通貨

我一個高中室友,他在大學期間去學習攝影,一開始技術不是很好,便跟在別人後面學習,免費給人拍攝,並添加了一些攝影較好的前輩,拍攝好之後就去請教哪裡不好需要改進。

他知道,老是麻煩別人不大好,所以每次他都會給對方發個紅包,因為這樣,很多人都願意幫他。

時間一久,他的攝影技術也慢慢提高,也有了一定的口碑。因為經常跟前輩溝通,前輩有活也會介紹給他。後來實習時,空餘的時間便去接下私活,提高自己的個人收入。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我也想學習一門技能,但是不知道學什麼好?如果真的不知道學什麼的話,就去學習PPT、寫作、擬定產品標準/技術條件、編程、OrCAD、單片機等等,這些學會其中一種,就可以給你加分,不僅入職方便、加薪幾率也大很多。空餘的時間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收入。

大學的空餘時間很多,利用這些空餘的時間,要求自己去掌握一項技能。知識與技能是很實在的東西,你掌握一種,他就會跟在你身邊一輩子,無論你將來做什麼,無論你到哪裡工作,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發揮出作用。

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二、別相信人脈論萬能論這種鬼話。

因為畢業後,你微信裡面的同學99%只會躺在朋友圈上。

要是微信沒有備註再加上沒有聊天的話,別人一換頭像,你就會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在大一的時候,我想在大學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微信也添加一些認為後面會成為朋友的人,不過相互添加微信之後,發現這些認為可以成為朋友的人,都沒有聊過天,即使在路上遇到只是微微地點下頭。

畢業之後,更是沒有聯繫,而那些聯繫人,只是安靜的躺在一個角落裡。

雖說多交朋友是好的,但數量多不代表有真正的朋友。

不要刻意地去要求自己交朋友,融不進的圈子,就不要勉強自己;不要執著於交到朋友,忘掉合群這件事,你會發現你會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堂而皇之的“大學人脈論”,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在這個每個角落都充斥著所謂的人脈關係網的社會里,周圍的善意的或是不懷好意的人都會勸告你,好好積累你的人脈關係,這是日後工作和生存的砝碼,關乎你的前程。涉世未深的你感覺似乎就是真理,因為人人都那麼說,似乎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三、大學談戀愛是很甜的一件事

為什麼建議要在大學談戀愛呢?首先大學的戀愛很少沾染一些社會現實,大多數情況下,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彼此喜歡,跟房和車基本沒關係。

其次,實習工作的時候,因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很少時間花在對方身上,兩個人大部分時間就靠手機聯繫,根本不能像在大學隨時見面。

再者,上班後的圈子也會變小,交際範圍受到限制,想找個合適的伴侶真的很難。

還有,改變戀愛不良認知

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大學生在以下幾個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

一是誤把好感當愛情;

二是戀愛婚姻兩回事;

三惟愛情至高無上;

以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所謂戀愛觀是人們對戀愛問題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

我一個大學同學,拍畢業照的時候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在大學談個戀愛,沒有在大學留下一個浪漫的回憶。

而且我同學是學信息工程的,畢業後做工程,現在工作的地方很少有小仙女,因為圈子的原因,所以他基本處於兩點一線:上班和宿舍。

所以在大學的時候,真的遇到喜歡的人,那麼就去告白吧,萬一成功了呢?不過要好好對待對方,打破“畢業=分手”的常規。

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四、“讀書無用論”是基於少數人得出的結論

也許你聽過有人這樣說:讀書那麼多,賺的錢還沒有比高中畢業的人多,不如一開始去廠裡工作,不僅省去了大學的花費,還可以貼補家用。

不是學習沒有用,而是沒有用,因為沒有用,所以沒有用!。

這種話一聽多,有些人還會覺得有道理,其實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是身處大學的環境,你有很多發展自己的機會。

畢業後才明白,大學要這樣上

初中畢業做老闆只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真正的成功者,大基數上還是屬於肯好好學習知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