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區塊鏈技術應該針對不同場景作出不同選擇

朱立:區塊鏈技術應該針對不同場景作出不同選擇

作者 | 李威

來源 | 人民創投區塊鏈(ID:peoplechain)

“不能只看到區塊鏈中的一兩種應用,就斷言區塊鏈是否能有未來。”區塊鏈無疑是2018年的熱門領域之一。相比於前兩年大熱的AR/VR和AI技術,離利益更近的區塊鏈技術在獲得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面對著一個更不確定的未來。

技術的發展究竟將去向何方?上交所技術公司架構師朱立坦言,現在還很難斷言區塊鏈技術未來會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我們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積極地關注甚至參與到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中去。技術在不停發展,眼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未來是有可能被解決的,不去嘗試,怎麼能知道它行不行呢?”

朱立認為,區塊鏈的熱度並沒有減退,反而隨著政策態度日益明確,地方政府紛紛搶先佈局,區塊鏈的熱度又有所回升。但是,他同樣指出,這一次的區塊鏈熱和此前經歷過的區塊鏈熱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未來很大一部分公鏈在技術發展過程中會被淘汰,乃至於銷聲匿跡,都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

”朱立表示。

在談到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時,朱立表示,區塊鏈內部也會因為所針對的不同場景和需要解決的不同問題,在技術上產生不同的選擇。“很難說哪種選擇是正確的,除非你把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參照系,針對不同的問題來取捨不同的方法。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定要完全去中心化,不是有成千上萬的節點布在全世界,才能稱之為區塊鏈。”

朱立承認,目前為止,確實沒有一個公鏈能夠包打天下,現在的一些區塊鏈項目,也都是針對不同的領域。他告訴人民創投(ID:renminc),從技術角度看,通過一兩條公鏈解決所有問題是很難做到的。“區塊鏈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和擴展性三方面,我們通常只能取兩個。從這個不可能三角來看,未來可能至少會存在三種區塊鏈。

朱立:區塊鏈技術應該針對不同場景作出不同選擇

以下為人民創投·區塊鏈對朱立的專訪:

Q:現在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呈現怎樣的趨勢?

A:我覺得區塊鏈最近又熱起來了。一方面,繼貴陽之後,又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推動區塊鏈的發展。比如,杭州已經將區塊鏈技術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併成立了區塊鏈產業園和百億人民幣規模的區塊鏈創新基金。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做礦機芯片的公司在港交所IPO。這樣看,最近區塊鏈又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但我個人認為,這一輪的區塊鏈熱和此前經歷的區塊鏈熱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Q:您怎麼看人們現在對區塊鏈的認知程度?

A:現在還很難說大家對區塊鏈有什麼共同的認知,反而是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幾種認知。甚至有些認知是由於對技術本質瞭解得不足,而產生的一些幻想或期望。

首先,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但是很多人會把信任和信用混同起來。其實,在把鏈外的信息登記在鏈上的時候,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作為區塊鏈的成功應用場景之一,比特幣鏈上的比特幣是通過鏈內的協議生成的,本身就可以保證其在鏈上的不可篡改。而把鏈外數據投射到鏈上,做一些溯源和版權保護的嘗試,只能保證數據被記錄到鏈上之後,不會被惡意篡改,也可以完整追溯鏈上信息的變動,但是不足以保證其信息本身的真實性。

舉一個例子,一塊積家手錶的獨一無二的信息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人們相信它的前提有兩個,一個是密鑰是不會被洩露的,另一個是積家錶廠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配合製假的廠商來欺騙顧客。這不是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去中心化帶來的信任,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人們通過密碼學技術也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另外,還有一種認知表現得過於“理性”。一些對區塊鏈有一定認知的人會看到目前技術上的一些侷限,像確認交易的時間較長、吞吐量低等。這些人其實並沒有及時跟蹤區塊鏈技術的最新進展。現在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區塊鏈項目產生,有些項目可能目前沒有達到他們宣稱的每秒進行一百萬次交易,但能達到每秒一千次交易也是不錯的表現。更不用說現在一些聯盟鏈的產品能夠做到每秒上萬次交易甚至更多。

然後,區塊鏈內部也會因為所針對的不同場景和需要解決的不同問題,在技術上產生不同的選擇。很難說哪種選擇是正確的,除非你把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參照系,針對不同的問題來作不同的取捨。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定要完全去中心化,有成千上萬的節點布在全世界,才能稱之為區塊鏈。

在聯盟鏈裡就不需要有這麼多普通人就能運行的節點跑在那裡,人們會更關注性能和隱私。但是在以太坊這樣的公鏈裡,為了能夠讓普通人相對平穩地參加到網絡運行和組織中去,可能會選擇在一段時間內放棄高吞吐量,接受相對較長的確認時間,來換取它所追求的草根性和全民性。

不能只看到區塊鏈中的一兩種應用,就斷言區塊鏈是否能有未來。這個技術才剛剛興起,現在還很難斷言它未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積極地關注甚至參與到它的發展中去。技術在不停發展,眼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未來是有可能被解決的,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它行不行呢?

朱立:區塊鏈技術應該針對不同場景作出不同選擇

Q:您認為區塊鏈技術目前有哪些應用場景?

A:在圈子裡的人也都會開玩笑地說,區塊鏈目前最直接的落地場景就是發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包括聯盟鏈在內的一些尷尬的事實。我們不能說區塊鏈在聯盟鏈的形式下完全沒有得到落地的應用,這是不公平的,但是它並沒有在很大規模和範圍內替代現在正在使用的應用。現在很少能夠讓人看到非得用區塊鏈不可的場景,存證方面的一些應用可能會是區塊鏈技術最容易進行落地的場景。

Q:您如何評價目前出現的這些區塊鏈創業項目?

A:目前為止,確實沒有一個公鏈能夠包打天下,現在有很多不錯的項目,也都是針對不同的領域。從技術角度看,通過一兩條公鏈解決所有問題也是很難做到的。區塊鏈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和擴展性三方面,我們通常只能取兩個。從這個不可能三角來看,未來可能至少會存在三種區塊鏈。未來如果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會有這種可能。

但是,另外一方面,一些項目現在已經不大有人關注,未來很大一部分公鏈在技術發展過程中被淘汰,乃至於銷聲匿跡,都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曾有有些公司被認為是不可撼動的,最終也會被默默無名的後起之秀所打敗。未來君臨天下的幾個公鏈,有可能都還沒有誕生。從這個角度上講,我認為這個行業是充滿期待和想象空間的。

Q:您如何理解待區塊鏈的顛覆性?

A: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的技術。在國內,有很多場景由於性能、安全、合規、法規等方面的要求,特別是法律法規不會在短時間內進行特別激烈的變動,用傳統的解決方案去做可能會更合適。

另一方面,新技術開始被炒熱到高峰,遠遠超越人們對技術的預期,人們會發現技術難以實現原來的承諾,到這個時候,人們對技術的希望會逐漸破滅,整個技術就陷入低谷。但是,寒冬中堅持下來的企業,會讓技術在沉寂之後煥發出青春,到那個時候再來討論顛覆和落地,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Q:您如何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優劣?

A:看項目還是首先要看團隊和創始人。創始人其實包含很多含義,並不能簡單地說這個人是從谷歌出來的,那個人是從阿里出來的。他有這些背景固然很好,說明了他在其它領域有著很好的積累。不過,雖然技術是相通的,但能不能將其它領域的積累迅速轉化到區塊鏈領域,還是存疑的。

我們看一個項目,要看它在區塊鏈技術層面有沒有創意,用來試圖解決的場景是否靠譜。把它正在做的事情和他在白皮書裡的描述進行對比,如果兩者不一,除了考察技術能力,還要注意項目方的誠信和人品。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