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黨蔘真實產量探析(一)

【天地網訊】

黨參產新已經基本結束,產地市場鮮貨也已大量上市。之前筆者在《2018甘肅黨參產新情況跟蹤報道》中通過實地考察對今年的黨參產新情況做了總結梳理,綜合得出2018年產量大約在2萬噸-2.1萬噸。近日,產地對於2018年種植面積和產量眾說紛紜,觀點差距較大。為此,筆者基於目前產地議論較為廣泛的

“黨參年需求量3.5至4萬噸”、“2018年黨參種植面積50萬畝”“2018年平均畝產鮮貨780市斤”三個觀點做一個粗淺的推斷和分析,給廣大關注黨參產新情況的商家提供儘可能客觀準確的信息。

一.黨參年需求量究竟有多少?眾所周知,產地渭源市場是主要的黨參交易場所,是黨參價格走向的風向標。依據農曆逢單為集,每年逢集數有180次左右。如果考慮天氣和節假日因素影響,每年有效逢集為160次左右。平均每集上市量在150噸左右,平均每集成交比例在35%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集成交量52.5噸計算,那麼渭源市場一年累計成交量只有8400噸左右。一年當中除去春節假日以及雨雪天,黨參走貨的有效日約為300天。如果按照“黨參年需求量3.75萬噸”計算(在不考慮重複交易等因素的前提下),甘肅產地平均每天銷貨量需要達到約112噸,即 ,約合3.5個半掛車的裝載量。這與甘肅產地市場實際走貨情況嚴重不符。

據筆者多方調查,黨參飲片銷量在最近多年逐漸增長,2016年飲片銷量達到近萬噸,藥廠投料這塊銷量不足萬噸,市場食用這塊銷量也不足萬噸。除去市場的重複交易,黨參年均剛需量不足3萬噸。受經濟環境以及環保和質檢政策的影響,2017和2018年的黨參銷量明顯下滑。2018年黨參銷量僅為2萬噸多一點。

二.黨參種植面積究竟有多少?眾所周知,調研黨參的種植面積難度相當大,因為黨參絕大多數都種植在山區,大部分地塊車輛無法到達.相對而言,黨參的平均畝產量增減比例比較容易調查,還有黨參種植面積的增減比例也比較容易調查。對於黨參而言,大旱一年,會影響兩年(大旱當年:黨參大減產,來年種苗大減產),即大旱年當年產量減少,隔年種植面積減少。

針對“2018年黨參種植面積50萬畝”的觀點,筆者做一個簡單的推算來論證其真實性。首先對2013年-2018年種植面積做一個回顧。2012年底黨參陳貨庫存見底,受2012-2013天價刺激(黨參藥廠貨最高價格達到120元/公斤),2013年和2014年黨參種植面積分別比上一年增加約30%。2014年黨參種植面積達到歷史最大。受2014-2015年黨參低價以及2016年大旱影響,2015-2017年黨參種植面積連續三年遞減:2015年相比2014年面積減少約15%,2016年相比2015年面積減少約10%,2017年相比2016年面積減少約20%(這三年平均每年遞減約15%)。2017年黨參種植面積最小,和2012年接近。

接著,對2013年-2018年的生產情況進行一個簡單回顧。與正常年份相比,2013年黨參平均畝產量達到歷史最高,2014年黨參平均畝產量減少約15%,2015年平均畝產量減少約50%(北部山區減產70%左右,南部山區基本正常),2016年平均畝產量減少約70%(北部山區減產80%左右,南部山區減產60%左右),2017年平均畝產量減少約40%(北部山區減產60%左右,南部山區減產30%左右)。

如果按照網上發佈的“2018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45萬畝”的說法以及多年的擴減種比例,則推算出2017-2012年甘肅產區黨參種植面積:

<1> 2017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40.9萬畝

(40.9萬畝+40.9萬畝*10%=45萬畝; 2018年比2017年面積增加10%)

<2> 2016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 51.1萬畝

(51.1萬畝-51.1萬畝*20%=40.9萬畝; 2017年比2016年面積減少20%)

<3> 2015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56.8萬畝

(56.8萬畝-56.8萬畝*10%=51.1萬畝; 2016年比2015年面積減少10%)

<4> 2014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66.8萬畝

(66.8萬畝-66.8萬畝*15%=56.8萬畝; 2015年比2014年面積減少15%)

<5> 2013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51.4 萬畝

(51.4萬畝+51.4萬畝*30%=66.8萬畝; 2014年比2013年面積增加30%)

<6> 2012年甘肅產區種植面積約為39.6萬畝

(39.6萬畝+39.6萬畝*30%=51.4 萬畝; 2013年比2012年面積增加30%)

綜上推演總結:2013-2018年這6年甘肅產區黨參種植總面積約為312萬畝,平均每年種植面積約為312萬畝/6年 = 52萬畝。(在黨參種植早期,正常年份畝產乾貨平均可達140公斤左右;而在最近四至五年,受土壤退化和根腐病(黃芯病)的影響,正常年份的黨參乾貨平均畝產量大約降到了125公斤。又由於2015-2017連續3年的大減產,2013-2018這6年平均每年的黨參乾貨實際畝產量在95公斤左右)。那麼2013-2018這6年甘肅產區黨參乾貨總產量為312萬畝*0.095噸/畝 = 29.6萬噸(加上外省產區10%約3萬噸的產量,2013-2018這6年全國黨參總產量將達32萬噸左右),如果按照“黨參年需求量4萬噸”計算,6年需要消化24萬噸,預示著 2019年底將有8萬噸的庫存;如果按照“黨參年需求量3.5萬噸”計算,6年需要消化21萬噸,則2019年底將有11萬噸庫存。在2015-2017黨參連續三年大減產達到歷史之最的情況下,年均50多萬畝種植面積形成的產量,即使按照4萬噸的年均需求量也是遠遠無法消化的,何況2018年黨參種植面積遠未達到往年正常種植面積。因此,“2018年全國黨參種植面積約50萬畝”的結論顯然是不成立的。

三.2018年黨參鮮貨平均畝產量究竟有多少?筆者跟隨市場業內人士,通過丈量、稱重和評估的辦法,對岷縣、宕昌、漳縣、渭源、臨洮、隴西等地的部分種植區域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考察。得出以下結論:2018年甘肅黨參產區整體平均畝產鮮貨約600市斤。其中南部山區種植面積佔比約35%,平均畝產鮮貨550市斤左右;北部山區種植面積佔比約65%,平均畝產鮮貨630市斤左右(這裡需要特別指出:黨參鮮貨的出乾貨率在南部山區和北部山區是不一樣的。南部山區曬1公斤黨參乾貨需要大約7市斤鮮貨;而北部山區曬1公斤乾貨需要大約6-6.6市斤鮮貨。此外,鮮貨的出乾貨率也會受到雨水以及壯根靈等因素的影響)。

以上是筆者針對近期產地議論較為廣泛的“年需求量3.5-4萬噸”、“2018年黨參種植面積50萬畝”“2018年黨參平均畝產鮮貨780市斤”三個觀點做出的一個粗淺的推斷和分析,也為大家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式。本人是中藥材信息行業的一位新人,文中的數據以及觀點主要是通過請教市場一線老師和業內人士,並在產區實地考察後總結出來的,不一定完全準確,只能做到儘量減小誤差。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業內朋友批評指正!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