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檢察官訪談」於天敏: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檢察產品

「大检察官访谈」于天敏: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

2018年10月30日,《檢察日報》頭版專欄“大檢察官訪談”刊登“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檢察產品——專訪遼寧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於天敏”一文,內容如下:

「大检察官访谈」于天敏: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

遼寧省檢察院檢察長於天敏(中)到綏中縣檢察院調研指導檢察工作,並走訪企業。

剛開完遼寧省檢察業務工作調度會,不等休息,該省檢察院檢察長於天敏就徑直來到會客室,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來遼寧工作一年零九個月,自稱為“新遼寧人”的他已經適應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按他的話來講,新時代遼寧檢察工作的創新發展就是要快馬加鞭地去實幹,不能等、不能慢。兩個小時的採訪,於天敏從東北的白水黑山談到了遼寧的長子情懷,從檢察工作理念轉變講到了具體的檢察辦案,言語間,生動的新時代遼寧檢察實踐躍然呈現。

找準遼寧檢察的時代座標

記者:於檢,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您離開重慶來遼寧工作已近兩年時間,對於遼寧這片土地,您有哪些體會和認識呢?

於天敏:遼寧社會經濟發展基礎較好,不僅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極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而且工業體系完備、門類齊全,特別是裝備製造、石化、冶金三大支柱產業優勢明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遼寧飽含厚愛真情,自2013年以來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對遼寧轉型發展提出殷切希望。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還專程視察東北三省,並在瀋陽主持召開座談會,就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六個方面要求。

從政治生態上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在肅清薄熙來、王珉等人的流毒和拉票賄選案的惡劣影響、淨化和修復政治生態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風清氣正、謀事幹事的創業環境正在形成。

再看檢察工作,2017年、2018年遼寧省檢察院工作報告在省人代會上的通過率均超過99%。應該說,不論是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還是人民群眾,對於遼寧檢察工作,都比較認可,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非常感謝他們。

記者:定位精準方可行深致遠。作為遼寧檢察機關的“一把手”,您是如何定位遼寧檢察的新時代座標呢?

於天敏:準確定位遼寧檢察新時代座標應該從兩個維度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轉化。檢察工作創新發展迎來難得的“三大發展機遇”——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機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現實機遇和檢察工作職能調整的轉型機遇。在我看來,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屬性更加突出,監督手段措施更為剛性,工作焦點更為集中,前進道路更加寬廣。

遼寧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共和國長子”,現正處於政治生態修復、經濟發展觸底企穩、社會大局穩定、全面振興發展的關鍵歷史時期,這也對我們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在最高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必須以更加紮實的工作舉措、飽滿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創新發展,為遼寧全面、全方位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檢察產品。

貫徹新理念提供優質檢察產品

記者: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新理念,大檢察官研討班上釋放了創新發展的新信號,貫徹新理念,把新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檢察實踐,我們該怎麼做?

於天敏:張軍檢察長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圍繞“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新時代檢察工作總要求,提出了新時代檢察工作必須順應發展大局。最高檢新一屆黨組高瞻遠矚,提出了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時扭轉了部分檢察人員觀望、洩氣情緒,一下子就把全國檢察機關的精氣神進一步提振了起來。“轉隸就是轉機”“在辦案中監督、監督中辦案”“雙贏多贏共贏”等一系列檢察工作新理念,開拓了新時代檢察工作新境界。

深圳會議以後,我們迅速召開會議,第一時間分級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在年初部署安排的基礎之上,深入推進全省檢察系統“大學習、大培訓、大研討”專項活動,要求檢察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準確把握新時代新方位、學懂弄通悟透做實新思想、進一步完善推動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新舉措。去年以來,按照省委部署,我們先後出臺了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服務保障“一帶五基地”建設“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和依法保障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法治環境的意見。

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省院黨組提出了貫徹落實意見。具體而言,就是把握遼寧全面振興的關鍵環節、重要任務,充分運用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手段,繼續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總書記要求,提供更優質檢察產品。

把新理念貫徹落實好,在我看來,就是要立足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重構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長期以來,在檢察工作的佈局中,偵防職能一支獨大,“三個不平衡”問題凸顯。這在無形中擠佔了檢察機關其他業務全面發展的空間。為此,我們根據最高檢以內設機構改革為切入點的要求,結合遼寧實際,擬在全省範圍內積極構建“4+2+1”的“四輪兩翼一支撐”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

記者:您能否具體解讀一下“四輪兩翼一支撐”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

於天敏:所謂“四輪”,指的是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實現法律監督工作平衡、充分、全面發展。“兩翼”是指控告申訴檢察精準到位、立案監督和枉法侵權犯罪檢察規範到位,發揮助力和反向審視作用,確保法律監督工作質效。“一支撐”是指以智慧檢務為有效支撐。

在四個輪子中,刑事檢察工作是傳統業務。在這點上,遼寧檢察工作還是有很多亮點的,就拿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來說,截至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共依法提起公訴涉黑涉惡犯罪案件141件656人,其中,涉黑犯罪案件7件77人,涉惡犯罪案件130件574人,涉“保護傘”犯罪案件4件5人,專項鬥爭可以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其中,9月17日由大連市沙河口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荊義章等37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一案,在一審判決中,法院全部採納了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主犯獲刑二十年。這是遼寧省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我省判處的首起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得到了中央掃黑除惡第三督導組的肯定,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

再說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從去年開始,遼寧省檢察機關開始開展這項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們迅速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機制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全面開展工作。一年多來,我們共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905件,督促地方政府完成林地清收還林任務34萬餘畝,督促清除違法堆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49萬餘噸,清理汙染和非法佔用河道6萬餘公里,督促保護、收回國家所有財產和權益價值2.5億餘元,紮實穩步推進了全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以改革為突破口解決“三個不平衡”

記者:有了“4+2+1”,下一步工作的切入點在哪裡?如何推進呢?

於天敏:構建檢察法律監督的新格局,切入點或者說突破口就是內設機構改革,通過改革著力解決檢察工作發展“三個不平衡”問題。

在深化內設機構改革上,我們擬訂了初步的改革方案,科學設置檢察機關內設機構,為“4+2+1”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提供組織保障。在落實員額動態管理機制上,科學調配員額檢察官,改變我省刑事檢察部門員額檢察官佔比過高,民事檢察部門佔比過低的人員配置格局,積極探索員額檢察官選任、考評、晉升、使用、退出等系列機制。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目前退出員額181人,正在逐步探索員額檢察官從“入口”到“出口”的有效機制。

記者:檢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如何夯實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呢?

於天敏:遼寧檢察隊伍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全體檢察人員中,80%以上是黨員,95%以上具有大學以上學歷,而且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再加上全省138個檢察院的巨大體量,可以說,遼寧檢察的創新發展有一個比較好的隊伍基礎。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檢察隊伍建設與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還存在差距,在隊伍的素質能力、紀律作風、精神狀態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為此,我們按照張軍檢察長“要認真嚴肅地加強檢察隊伍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建設”要求,持續貫徹“1+4+5”的隊伍建設工作思路,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隊伍建設為方向,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推進忠誠鑄魂、素能提升、作風錘鍊、精神提振等“四個工程”,用好抓認識、抓關鍵、抓創新、抓環境、抓青年這“五個抓手”,努力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遼寧檢察隊伍。

作者丨覃匡龍 於瀟 趙鐵龍 竇曉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