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橋本隆則/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筆者在3年前的專欄中,針對當時的美國提出的TPP就提出一個觀點,未來各大國將要爭奪東南亞的市場,因為TPP的主要參與國除了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以外,就是東南亞國家,而美國與日本堅決要把這些國家組織起來,就是為了獲得這個地區的市場,而日本在特朗普總統退出TPP之後堅決堅持TPP也是為了繼續保有對這個市場的影響力。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東南亞市場中,傳統上日本影響力比較大的國家是印尼與泰國。其中印尼,當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就是因為受到美國的禁油制裁,不得已日本向南進攻,最終攻佔了荷屬印度群島,也就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獲得夢寐以求的石油。但是二戰中,在蘇門答臘等戰役中,日軍大約付出了數萬人的生命,以及大量的船隻與物資。而對蘇門答臘油田的控制僅僅維持了2年的時間。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戰後,日本經過恢復,快速進入經濟增長期,經濟發展使得日本對石油的需求量井噴式增加,也需要就近獲得石油,這樣印尼的石油就又成為日本的首要目標,而當時的印尼的領導人就是曾經抵抗日本入侵的蘇加諾總統,日本非常擔心不能說服印尼政府把石油賣給日本,當時日本石油總進口商“帝國石油”就想出一個辦法,從日本豪華的銀座陪酒女中精心挑選一個,送入了蘇加諾在東京的酒店客房內,這位女性之後成為蘇加諾第4位夫人。當然印尼石油出口日本的事務也不存在任何障礙,連總統都成為日本的“女婿”,更何況石油。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對東南亞的佔領並沒有給日本帶來好處,發而是當地人的更多的痛苦回憶,所以日本為了清除這樣的痛苦記憶在當地紮紮實實地為當地做了很多的好事,造橋,造路等無償援助,甚至還有國際青年協助者無償前去幫助幹農活,經過一代人的努力,日本的產品進入泰國,馬裡西亞已經沒有很大的障礙。來自日本的影響是有了,但東南亞因為各種原因發展並不快,直到日本在大量進入大陸市場以後,為了規避風險提出了“加一”的策略,東南亞市場又成為日本企業投資的一個重點去處,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是日本企業開始去得比較多的國家。之後因為政治戰略的因素,緬甸,越南也成為日本投資的區域。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但是,隨著大陸的經濟迅猛發展,上述地區來自大陸投資的迅猛增加,日本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大幅度下降,如原本日本認為如囊中取物的印尼高速鐵路,最終敗給大陸。日本在越南獲得新幹線訂單,已經簽完合同,卻被越南方面叫停。在泰國,在馬來西亞日本都遭遇相同的情況。這樣不得不讓日本的警惕,這也是安倍首相積極勸美國政府實施“戰略再平衡”的出發點。原本認為可以跟隨美國,利用TPP(環太平洋的夥伴關係)的作用重新構築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但美國出了一個特朗普,一上臺就退出TPP(環太平洋的夥伴關係),讓日本的構想完全破產。

雖然日本堅持勸說其他國家留在沒有美國的TPP(環太平洋的夥伴關係)架構內,但其他國家參加這個組織就是衝美國而去,美國不在了,又沒有好處,本來很多國家想離開,日本還是竭力的挽留,畢竟這個組織日本事前花了40億美元作準備,如果不用解散實在令人心痛,而留下也只是一種形式。所以日本想到了另外一步,直接出面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特別是大陸周圍的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10月的第一週,日本在東京召開了日本與湄公河流域5國首腦會談。目的加強與泰國,越南,柬埔寨以及緬甸的經濟聯繫,通過這個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方向。有一點需要說明,有段時間,日本曾經主攻緬甸市場,認為緬甸未來是亞洲發展的方向,並且安倍的“俯瞰外交”的起點也在緬甸,安倍首相甚至2次訪問緬甸,並給與緬甸特別的政府貸款,積極支持昂山素的在野黨,但是,日本傳統的經濟手法在緬甸屢屢碰壁,又加上“羅興特人問題”,日本與緬甸的關係變冷,但這次日本還是想通過這次會議重新構築兩國的關係。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爭奪東南亞日本開始發力

日本推出了自己的戰略“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邀請參加會議的國家都能夠表態參加這個戰略。並且在會上表示,只要參加了這個戰略,日本將會在道路,鐵路等硬件建設,通信技術等通信手段的構建,農業,食品產業的人才培育等領域都會積極提供支援。外電評論,日本眼看鄰國在湄公河流域不斷擴大影響力,為了儘可能牽制,才花巨資召開了這個會議。但是日本雖然設想通過這個會議實現自己宏大的戰略,但從地理上看,湄公河流域與大陸是有天然的,緊密地聯繫。並且,這個地區又與印度市場有緊密聯繫,所以日本僅僅靠一次會議,或者幾個空洞的許諾很難真正獲得相應,要牽制對手達到自己的目的路還是很長。

原名:日本要與鄰國全面爭奪東南亞的商機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