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手中的利劍——舊日本海軍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解析

—— 以小見大,從模型談戰艦

對於“鯉”這個和諧的戰艦名字,很多《戰艦世界》和戰艦手遊的玩家可能都不陌生,在打完反和諧補丁後這個名字被修訂成“金剛”,這就是本篇所要聊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

魔鬼手中的利劍——舊日本海軍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解析

自20世紀初,英國人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開啟海權爭霸的新篇章——無畏艦時代,日本人也搞出了自己的無畏艦河內級戰列艦。但河內級戰列艦是一個失敗的產物,由於中部四座炮塔的迴轉受到限制,只得將將火炮身徑做短,導致與前後兩座炮塔的主炮身徑不一致,所以不能做到齊射。因此日本人不得不再次師夷長技,1913年從英國購置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交付日本。值得注意的是1913年交付的金剛號以及後續建造的比睿,霧島,榛名都是戰列巡洋艦。

魔鬼手中的利劍——舊日本海軍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解析

1916年英德爆發日德蘭海戰,英國多艘戰列巡洋艦被命中彈藥庫引發殉爆。這使得英國停工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同時也讓日本人看到了戰列巡洋艦裝甲防護的不足,因此金剛級先後經歷了多次改造。對於這些加強了防護的戰列巡洋艦也有了新的名稱——高速戰列艦。

在《戰艦世界》遊戲中“鯉”是日系五級戰列艦,雖然官方稱其為金剛號,但實際上建模是二號艦比睿號,金剛四條船雖然是同一型但還有細節上的差異。比睿號的名字是按舊日本海軍命名慣例,戰列巡洋艦以山名命名,先後經歷了兩次改裝,1930年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比睿號拆除了一座主炮塔以及部分動力部件,變成訓練艦。遊戲中的最終艦體應該是比睿號1942年狀態,其武器裝備為四座雙聯裝356mm主炮炮塔,16門152mm副炮,四座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多門25mm高射機炮,兩架95式水上偵察機。

魔鬼手中的利劍——舊日本海軍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解析

1941年比睿號與其姐妹艦霧島號編入航母機動部隊參與了影響二戰戰爭進程的珍珠港事件;次年6月與大姐金剛號參加了中途島海戰,8月瓜達卡納爾群島海戰中被美軍“所羅門瘋狗”——拉菲號驅逐艦重創後擊沉。比睿號成為了日本開戰來第一條沉沒的戰艦,也是第一條沉沒的戰列艦。

魔鬼手中的利劍——舊日本海軍的“金剛級”高速戰列艦解析

​舊日本海軍的絕大多數戰列艦都是一戰後製造的老舊戰列艦經過三次改裝後才變成我們現在所瞭解的樣子,而這些經過改裝後的戰列艦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高聳的艦橋,軍迷們通常會戲稱為“違章建築”。那麼這一“違章建築”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主要還是因為炮擊觀測方式的落後所導致的,一戰至二戰期間的戰列艦都是靠人眼去發現和修正炮擊位置的,在作戰範圍提高的需求下,相對的艦橋的高度也就高了起來,就形成了二戰中舊日本海軍經典的“違章建築”造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