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琴毀了多少好苗子

普及琴毀了多少好苗子

半個月之前我們收到河南 一位小提琴老師的投稿,他向我們講了很多教學過程中以及和家長溝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經過反覆的考慮最終決定將他的投稿發出來與大家討論。

我的學生中有幾個孩子每次回課的時候,總是拉的磕磕絆絆。家長會抱怨在家讓孩子練琴是“連哄帶騙,威逼利誘”。

怎麼讓孩子愛上小提琴,能讓他(她)主動拉琴,這是每個琴童家長的心願,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先找到問題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很顯著的問題,現在啟蒙用的小提琴都是很普及、很廉價的琴,有很多人認為練習琴要經常換所以不必要用太好的。

這個觀點是錯的問題也就出現在這裡,普及琴從製作到裝配,到發音沒有一項是合格的,通常的問題或是指板過高和過低,琴碼高度過大,弦枕高度過大,琴絃張力過大,這幾點問題導致琴絃距離高度增加所以小孩子拉琴時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按弦,孩子的手原本就很小也很稚嫩,你讓他(她)用多餘的力量去按琴絃會有略微疼痛感所以很不舒服,這是孩子排斥提琴的一個關鍵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聲音問題,聲音是很關鍵的,現在的普及琴發出的聲音很像二胡的聲音,原因就出自粗製濫造的共鳴箱,(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在這裡就不多談了),嚴重的還有發音不流暢四條絃聲音不平均,和噪音沒什麼兩樣,孩子很難接受,就是讓大人也很難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麼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呢?孩子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又怎麼能主動去練琴呢?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很值得大家考慮的為題。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啟蒙教育很重要,應該是重中之重,啟蒙的琴我認為要把以上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徹底改正,在手感上要適合,按上每一個音符的時候有舒適,要有正確的音準位子,聲音聽起來不能要求有專業琴那麼美,但是聽起來要舒服,最起碼應該發出提琴的聲音,四條弦的聲音要平均,更不能有二胡的聲音,否則還是小提琴嗎?

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和美的提琴學習條件,要讓他(她)聽到自己演奏出來的是美妙的樂音,而不是難聽的噪音,他(她)同時就會知道這是自己努力後的成果,這樣才能促使孩子慢慢對提琴產生興趣,讓他(她)體會到美的東西,同時也能略微的體會到這是藝術的存在。

要讓孩子最早邁出的第一步是正確的以後的每一步才都會是正確的。要讓中國的琴童在一個良好的提琴氛圍內成長,這樣在以後才能湧現出更多的演奏家和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