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12年的工讀教育生涯,吳涯和學生們的關係,既是師生,也是朋友,同時她也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吳媽”。)

星辰在線1月3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李林 廖斌)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面對輔育院那群叛逆的孩子,音樂老師馬修所說:“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是有可能的。”

曠課逃學、沉迷網絡、打架鬥毆......當叛逆成為青春期的註腳,父母往往會把誤入歧途的孩子們送進工讀學校。

吳涯,長沙市工讀學校的老師,像馬修一樣,從未放棄世俗眼中的“問題學生”。過往的一幕幕,仿若電影,十餘年陪伴,“放牛班”,總會有春天。

“問題”學生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上午課間時間,學生們在操場上跑步。)

我叫吳涯,今年48歲。2005年冬天,我從長沙縣職業中專辭職,進入工讀學校。辭職的原因,是為了離家近一些,好照顧孩子,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更多需要照顧的孩子。

我是教思想品德的,在職業中專,我還擔任班主任,每天上完課,要管理好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在工讀學校,我的工作內容沒變,但卻明顯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

工讀學校的孩子,是被普通學校視為“刺頭”的學生,甚至部分是被普通學校開除的。

開除的原因,或是曠課逃學,或是沉迷網絡,或是打架鬥毆,有的甚至在外盜竊搶劫而被公安機關抓獲。

陳強是我早些年教過的學生,這個瀏陽來的伢子,從小父母在外面打工,爺爺奶奶的溺愛,使得他非常任性,不愛讀書,天天跟社會上的朋友混在一起。

初中時,他越發放肆,整天逃課東遊西蕩,沒錢時,手腳就不太乾淨,父母得知情況後,回到老家工作,管得比較嚴,不聽話就打,然而小孩子逆反的心理,使得他反抗得也更厲害,幾乎在學校見不到人影,沒辦法,父母只能把他送到工讀學校。

劉芳則是前幾個月剛來的,她是寧鄉妹陀,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後生下弟弟,或許是過於敏感,她始終覺得繼父對弟弟疼愛有加,對自己則比較冷淡,而且繼父和母親也經常吵架。

2017年年初,劉芳認識了一群愛玩的朋友,開始夜不歸宿,和朋友在外面瘋玩,父母找到她後,自然非常生氣,罵了一些難聽的話。2017年秋季剛開學,劉芳便從學校消失,和朋友在外面玩了整整一個月,父母找尋多日,最終在網吧將她揪出,直接送到工讀學校,行李物品都是第二天再送過來的。

家庭環境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家庭環境往往會影響孩子們的成長。)

我常常會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成為不被待見的孩子。

不少孩子生活在離異家庭,或者父母外出打工,成為留守兒童,或者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尹正是邵陽來的孩子,打從他出生起,父母就在廣東打工,每年只有過年時才能短暫地相聚,平日裡,他就跟著爺爺奶奶和姐姐生活。

上小學時,還有大他幾歲的姐姐管著,姐姐離家上初中後,他就像一頭脫韁的野馬,和鎮上的孩子到處鬧事,在學校成群結隊,沒人敢惹。

待到初中,父母把他送到了縣裡的中學,遠離了舊日好友的庇護,他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每次被欺凌後,他就在手上割兩刀……我實在不敢想象,十一二歲的孩子,會選擇用自殘的方式來對抗生活。

一個學期後,父母還是把他送回了鄉鎮的中學,從此他又披上了“強者”的外衣,與同伴們肆意而為,終於在一次酒後鬥毆中,被學校開除。

看起來這個孩子很叛逆,但我跟他接觸久了後,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比較內斂的男孩,平時與值班老師的交流也常常是以書信的形式,他的內心是缺少關愛的,你對他的好,他就會一直記在心裡,比如有次我送給他兩個橘子,他就特別開心,還在日記裡特別寫了這件事。

他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我曾跟他的父親聊過,他告訴我,其實每次過完春節打算出去務工時,一家人都睡不好,但又覺得帶上他去務工的城市讀書不現實,畢竟需要一大筆開支,還不一定有學位,想想孩子在老家也省事,吃穿上學都不用愁,但沒想到孩子會誤入歧途。

如果說尹正的父母有自己的無奈,那某些家長,就未免讓人有些失望了。班上的一個男孩,在學校還比較聽話,但父母對他不太關心,有時候週末回家,家裡連人影都沒有,母親在麻將館打牌,他自己做飯吃,完了再自己回學校,我曾問他父親在哪,他說不知道。

也有學生,因為家長管得太嚴,週末放假時寧願待在學校,也不願回家,家對他來說沒一點吸引力,這實在讓我感到悲哀。

賞識教育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晚自習時,學生有些調皮,老師和他在辦公室談話。)

他們真的被遺棄了嗎?至少在工讀學校,老師們沒有放棄他們。

剛來學校時,看到學校的鐵門鐵窗,孩子們出於本能,都會反抗。我記得曾有個男生,反抗得特別激烈,直接拿頭去撞牆,當然,小孩子嘛,不至於真的傷害自己,他們也怕疼,只是以這種方式嚇唬家長,我們也趕緊拉住了他。

雖然父母被嚇得不輕,但還是選擇將他留在工讀學校,怕他在外面做出違法的事情。父母一走,那孩子就崩潰了,哭得不行,我不斷安慰他,告訴他爸爸媽媽過段時間就會來看他。

那幾天,他情緒一直很低落,作為班主任,我時常陪著他,問問他課程跟得上嗎,生活還適應嗎,慢慢地,他也接納了我,開始和我聊他自己的事,他對父母的抱怨,以及逃學在外的冷暖。

工讀學校的班級都是不超過24人的小班制,每個班有固定的老師輪流值班,每個老師都必須負責談話教育轉化4名學生……真正做到了“上課有人教、下課有人陪、走路有人跟、吃飯有人看、睡覺有人守”。目前我們學校有60多名學生,40多名教職工,其中在一線教學崗位的老師有20多名,師生比大概是1:3。

學生的狀態我們要時刻關注,心情不好或者表現較差,我們會好好地和他聊天,找出背後的原因,幫他解決問題。

其實他們還是懂道理的,好好跟他們講,講到痛處和心靈的柔軟之處,還是能被感動,他們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還是想往好的方向發展。

平日裡,學生們表現好,我們也會極力地表揚。事實上,我們對學生的表揚遠多於批評,因為他們在進入工讀學校之前,已經受到了太多的批評,而賞識教育往往能激發他們對自己的信心,不至於破罐子破摔。

與父母的溝通,也是我們常做的事情,我們會不斷向父母反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並就家庭教育或環境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父母進行探討,儘可能讓孩子們回家時,能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學生們的學習基礎普遍不行,工讀學校的課程設置都相對簡單,我們會更重視心理、法制的教育,也會有更多的興趣社團課,例如美術、音樂等課程,而且學校每個月還會組織集體活動,獎勵那些表現良好的學生,去看電影或者燒烤。

我們不想給他們太大的學習壓力,只想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如果他們能成材,那是更好的事。

一點一滴的變化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尹正收好同學們的作業,走出教室,一天的學習結束。)

幸運的是,一切都在變化。

上週五,劉芳的繼父前來接她回家,我感覺關係明顯有所緩和。雖然劉芳對繼父還是話不多,但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冷漠,而繼父則是專門請假從寧鄉趕過來,言語裡也多了對女兒的噓寒問暖。

週日返校時,繼父將她送到宿舍,離開十餘分鐘後,想到女兒一個在宿舍,他又折了回來,陪她聊聊天,直到值班老師前來。

在工讀學校待了一年多的尹正,已經完全蛻變。他很積極地參加社團活動,元旦晚會一個人參加了5個節目,學習成績也不錯,每學期都能拿到獎狀,老師們也都愛誇他。

工讀學校的學生,可以參加長沙市的統一中考,進入普通高中就讀。尹正告訴我,他想考高中、上大學,如果考不上,就去讀職業中專,學一門技術。而他的父母,也在長沙打工,姐姐則考上了長沙的大學,一家人在長沙相聚,雖然出租房有點小,但他每週末都願意回家擠。

這些年,我見證著學生們一點一滴的變化,感到由衷的欣慰。可以說,這也是我堅持十餘年的動力。

有時候,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也會來看我,他們大多數進入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不久前,我在長沙縣公安局門口遇到一位女孩,她主動向我打招呼,我卻有點懵。

一番交談後,我才知道,原來她是我十多年前教過的學生,正在公安局辦理戶口,準備去扯結婚證。

想想當年,她還是個懵懂的小女孩,叛逆得不知天高地厚,如今已亭亭玉立,挽著未婚夫的手時,眼裡都是笑容。

是啊,他們不過是在青春期迷失了方向,如今早已步入正軌,儘管依然平凡,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文中所有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週五,不少學生放假回家,夜色中的工讀學校,只有零星的教室亮著燈,四周是燈火通明的住宅區。)

114期|“問題學生”的蛻變|吳涯

(吳涯(右)與星辰全媒體記者合影。)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林之樂

監製:何樂 王希文

文/李林 圖/廖斌 編/陳宇 校/羅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