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經驗、問題與對策

——基於浙江岱山稠州村鎮銀行的調研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三農”經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基礎,必然是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為解決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能力偏弱、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偏低、金融供給主體競爭不充分等問題,2006年底銀監會發布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2007年全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成立,此後村鎮銀行迅速成為支持“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519家,其中65%位於中西部縣域貧困地區,村鎮銀行資產總規模達1.24萬億元,貸款規模7021億元,戶均貸款41萬元,不良貸款率1.8%;村鎮銀行存貸比達到74%,位列全國縣域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目前,村鎮銀行已累計為352萬家小微企業和農戶發放了580萬筆貸款,累計放貸金額超過3萬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佔比、500萬元以下貸款佔比、小微企業及農戶合計貸款佔比始終保持在80%以上。

為更好地總結村鎮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經濟中的做法與經驗,考察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2017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對浙江岱山稠州村鎮銀行(以下簡稱“稠州村鎮銀行”)進行了調研。稠州村鎮銀行成立於2010年3月16日,是舟山市設立的第一家村鎮銀行,由浙江稠州商業銀行作為主發起行,註冊資本1億元;2012年10月,又在岱山縣第二大島衢山鎮設立一家支行。截至2017年6月末,稠州村鎮銀行各項存款餘額5450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0057萬元;不良貸款餘額563萬元,不良貸款率0.94%。

稠州村鎮銀行服務“三 農”經濟的經驗

自成立以來,稠州村鎮銀行堅守“立足當地、立足社區、立足基層、支農支小”的經營理念,在服務“三農”經濟和當地社會發展方面,呈現出本土化、精準化、便捷化、微利化等特點。

金融產品本土化。農村金融機構組建是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結果,其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稠州村鎮銀行利用其緊貼農村的優勢,深入當地的生產、生活,提供符合本地經濟發展實際的金融產品,得到當地企業和居民的認同,形成了本土化的特色。浙江岱山縣是全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是著名的“岱衢族”大黃魚的故鄉,縣內主要產業是漁業。基於這一現實情況,稠州村鎮銀行明確了“支持中小、服務漁農”的市場定位,為當地漁戶和小微企業量身打造了“小額農貸通”等金融產品。按規定,只要年齡在18週歲以上60週歲以下、信用記錄良好、有一定還款能力的漁戶,均可申請“小額農貸通”貸款;其擔保方式多樣,可採取信用、抵押、保證等多種擔保方式;貸款額度為客戶量身定製,起點為1萬元,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該產品自推出以來,累計為1174戶發放了10210萬元;至2017年6月末,貸款餘額2537萬元,較年初新增252萬元,增速11%,存量客戶541戶,存量客戶佔全部客戶數的51%。

市場營銷精準化。按照《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村鎮銀行網點機構和貸款業務都限定在其註冊所在的縣、鄉鎮,因此村鎮銀行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深挖當地居民和企業客戶,這也使得村鎮銀行的營銷推廣呈現精準化的特點。一些成功的村鎮銀行在經營中都對轄區內的居民和企業進行全覆蓋登記,然後進行定點跟蹤,主動上門服務。稠州村鎮銀行按照“定域、定人、定時、定量”的“四定”展業原則,根據區域內的街道、社區、村落、鄉鎮等地標信息,設立“目標市場情況分析及實施表”“目標市場開拓規劃及推進表”和“客戶經理營銷走訪記錄表”,對展業區域進行劃分,並把拓展區域包乾到部門。要求全體人員加強走訪,熟悉所分區域,掌握走訪區域細節,並編制展業地圖,實行網格化營銷。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該行通過開展“一圖三表”專項營銷活動,對15個社區和漁業村進行了調查走訪,走訪客戶2000餘戶,發現價值客戶500餘戶,成功營銷新客戶127戶,占上半年新增客戶數的61%,授信餘額達4299萬元。

金融服務便捷化。村鎮銀行經營地點和工作人員都在所服務村鎮內,銀行員工和服務企業或居民形成了一種“熟人社會”關係,由此很多非正式的“軟”信息就能夠得到較為有效的利用。事實上,非正式信息的難以採集和利用、“三農”涉及主體受自身知識所限,一般很難準備複雜的金融服務申請文件,也恰恰是“三農”主體不能獲得大中型商業銀行服務的主要原因。村鎮銀行利用與客戶之間的“熟人”關係,在根據相關材料進行程序審核的同時,結合非正式信息進行實質審核,甚至在正式材料不完整的情況下依據非正式信息提供金融服務,使其服務呈現出方便快捷的特點。稠州村鎮銀行通過實行無縫對接續授信制度,對週轉貸款做到早調查、早審批和早發放,有效緩解了客戶轉貸壓力;特別是對企業的續授信實行無縫對接,在貸款到期前一個月內完成續授信工作。部分貸款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最快可實現當天放款,大大縮短了放貸時間,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資金週轉效率。據統計,2016年稠州村鎮銀行累計開辦無縫對接續授信880筆共58821萬元。此外,稠州村鎮銀行還在縣辦證中心服務大廳設立銀行金融諮詢服務窗口,直接為企業、個人提供辦理貸款諮詢、支付結算、反假幣宣傳等金融服務,給廣大居民提供了更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貸款利率微利化。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放,村鎮銀行不但面臨著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所設分支機構的競爭,還面臨著傳統農村信用合作社轉型設立的農村商業銀行的競爭。村鎮銀行除了提升優質服務外,還必須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來贏得客戶,這使得村鎮銀行在為“三農”經濟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呈現出微利化的特點。統計結果表明,稠州村鎮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水平從2012年以來逐年下降,由9.2%下降至2017年6月的7.9%,降幅達16.4%,同期小微企業貸款利潤率由6.04%下降到5.4%。與此同時,稠州村鎮銀行還實行電子渠道轉賬手續費(含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城商行支付系統等所有轉賬業務)、年費、賬戶管理費全免政策,並計劃繼續長期實行該優惠政策。

村鎮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

村鎮銀行在服務“三農”經濟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較好地踐行了國家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要求,但受制於村鎮銀行的發展特點、經營環境及相關管理規定,其在經營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中仍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

農村沉睡資產難以得到有效確權和流轉。一直以來,困擾農戶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難以找到貸款的抵押物或擔保物,這並不能全部歸因於農戶和小微企業沒有相應的財產;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戶或小微企業的很多財產要麼因為產權原因難以確權,如土地、林地等,要麼因為財產的專有屬性或市場原因難以流轉,如房屋、農機設備等。村鎮銀行在服務農村經濟的過程中,雖然在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農村股權質押擔保貸款等方面開展了試點工作,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抵押物(股權)估值困難、無制度明確的登記部門、發生不良貸款後處置變現困難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鎮銀行開展相應業務的積極性,也制約了其發展空間和服務水平。

支農服務難以得到政府的確認和支持。為了鼓勵村鎮銀行積極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對村鎮銀行的支農貸款制定了多種政策優惠,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存在支農貸款認定難的問題。現行對支農貸款的認定方法是以貸款主體人的農業戶籍為唯一認定依據,但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一方面大量農業行政村變成了城市轄區,另一方面大量農戶在城市新區買房定居,這都使許多原先認定為涉農貸款主體的貸款人從農業戶籍變成了非農業戶籍。這部分居民的戶籍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其從事的職業以及銀行貸款的用途沒有變化,本質上仍屬於“涉農貸款”。但按照上述規定,這部分貸款已經不能再認定為“涉農貸款”,也就不能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

金融產品創新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明確和規範。村鎮銀行在服務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產品創新,如村鎮銀行探索推出的無還款續貸和專項週轉貸款等還款方式,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發展初期的個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推動了農村居民的創業和發展。無還款續貸方式雖然依靠對貸款主體經營情況進行的考察,並據此對其貸款風險進行實質性評估後所進行的“展期”操作,因此在風險控制上不存在大的紕漏,但是無還款續貸方式本質上還是屬於以貸還貸,與相關規定存在衝突,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明確和規範。

經營風險難以得到有效化解。村鎮銀行主要服務於“三農”經濟,但“三農”經濟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大,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偏弱,並且一旦發生災害將是全面受災,這都使得村鎮銀行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從農村的小微企業自身來說,普遍存在規模小、底子薄、管理水平不高、技術含量偏低、自身積累能力不足等特徵,其所生產的產品也大多存在附加值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替代性高等問題,這些都使得農村企業抗風險能力明顯偏低,由此更容易產生違約風險。由於這些問題,一旦發生災害或者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時,村鎮銀行的經營風險難以得到有效化解。

促進村鎮銀行穩健發展的對策建議

政府積極引導和發展村鎮銀行,不僅是對市場失靈的一種補充,也是政府通過村鎮銀行向農村地區提供金融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因此,政府有必要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村鎮銀行的發展,進一步為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經濟提供保障。同時,村鎮銀行由於規模小、貸款集中度高、風險控制能力差等特點,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隱患,政府應防範於未然,嚴格監管,保障村鎮銀行的穩健發展。

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支持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經濟。(1)加快農村地區的產權確權和流轉制度建設。土地、林地、池塘等生產資料同時也是農戶主要的財產,如能夠確權流轉,將有助於解決農戶在融資過程中的抵押擔保問題。可喜的是,2017年5月國家已經批准湖北省武漢市開展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試點。(2)加強對村鎮銀行拓展業務的支持。包括放鬆財政專戶存款、社保基金等賬戶開立的限制,允許村鎮銀行開展這類業務;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債務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確立貸款利率。(3)提供財稅補貼支持。包括對初創階段的村鎮銀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完善涉農貸款的認定條件和程序,落實國家對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機構的補貼。(4)完善風險保障機制。比如,探索設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機構,為村鎮銀行業務發展提供激勵與保障。

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切實做好風險防範工作。(1)堅持審慎的運營監管制度。鑑於村鎮銀行經營的高風險性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等特點,對其營運堅持更為審慎的原則十分必要。比如資本充足率標準應該高於其他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分類標準和流動性比率應更高,以保障其運營更安全,努力減少因運營不善可能給社會帶來的負面衝擊。(2)規範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村鎮銀行面臨著來自農信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其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競爭,合理競爭有助於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過度無序的競爭則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形成與積聚,進而阻礙地方金融機構對“三農”經濟的支持。

村鎮銀行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管理和提高服務能力。(1)村鎮銀行應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組織體系,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2)依靠與發起行的聯動效應,強化風險控制工作,培養風險控制人才,形成與自己業務相匹配的風險控制系統。(3)宣傳和落實好存款保險制度。更好地發揮存款保險制度在風險防範方面的作用,保障廣大儲戶的權益。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國情調研重大項目“中小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現狀、問題與建議”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其中何德旭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