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播出包玉剛紀錄片第二集《桑梓情深》

11月14日晚上8點,三集紀錄片《我的中國心——包玉剛》在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家記憶》欄目中播出第二集《

桑梓情深》。

第三集將於22日(週四)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分集梗概

第二集《桑梓情深》

央视播出包玉刚纪录片第二集《桑梓情深》

中國在海外有眾多華人、華僑,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資源優勢。“寧波幫”是其中的“顯赫一族”,以財力雄厚、鄉土觀念濃厚著稱。1984年,鄧小平提出要團結、發動全世界的“寧波幫”都來建設寧波的號召。特別是寧波被列入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後,包玉剛甘當“寧波大使”,出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 顧問,共謀寧波發展的大計。

改革開放急需人才,響應鄧小平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作為“寧波大使”,包玉剛的目光聚集在培育人才上,他首先投資籌建寧波大學,結束寧波無大學的歷史,上海交通大學捐建圖書館,又於浙江大學捐資設立包氏中國留學生獎學金,為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加油助力。

包玉剛希望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得到鄧小平的支持,最終獲得批准,為改革開放中的寧波的經濟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第一集《嶄新航程》

央视播出包玉刚纪录片第二集《桑梓情深》

鄧小平,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中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領航員。包玉剛,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美國《財富》和《新聞週刊》雜誌稱其為“海上的統治者”和“海上之王”。

1978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代偉人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把海外同胞看成是中國在大發展時期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機遇和寶貴資源,並以此為依據勾畫我國的開放格局。

央视播出包玉刚纪录片第二集《桑梓情深》

(鄧小平同志接見包玉剛。資料圖)

“寧波幫”優秀的代表人物包玉剛在中國改革開放大幕剛剛開啟之際,就活躍在這個重要的歷史舞臺,發揮著他橋樑、凝聚的帶頭作用。那時,目光敏銳的包玉剛感受到祖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嶄新氣息,報國心切的他開始頻頻將目光停駐在祖國的改革開放的建設中。

但思想禁錮的當時,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海外資本家”,能否拿他們的錢搞建設?這讓許多領導人“心裡沒底”。此時,包玉剛成為鄧小平的座上賓,他在祖國“試水”獲得成功,也由此引發了一段有關思想解放的故事。

早前報道

作為寧波市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重大創作題材項目——三集紀錄片《我的中國心——包玉剛》日前取得國家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播出許可證,11月13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家記憶》欄目中播出第一集。

第二、第三集將於14日(週三)、22日(週四)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此外,寧波電視臺一套11月15日至17日(週四至週六)21:05,寧波電視臺二套11月15日至17日(週四至週六)19:55也將播出。

該紀錄片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通過包玉剛與鄧小平的十多年的交往,展現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與港澳同胞,肝膽相照、情真意切的風雨歷程,勾勒出一代船王心繫祖國、回報桑梓的赤子情懷。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也是在這一年,包玉剛第一次從香港回到了闊別近三十年的祖國。包玉剛與鄧小平在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始終稱自己是中國人,是華夏子孫。

央视播出包玉刚纪录片第二集《桑梓情深》

(包玉剛參加寧波大學奠基典禮。資料圖)

包玉剛是“寧波幫”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在商場拼搏,創立了世界第一的海上航運王國,被譽為“世界船王”,他的創業歷程與改革開放的開創精神不謀而合;包玉剛作為中國改革開放重要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和“一國兩制”的順利實現身體力行,功在國家。

該紀錄片通過講述包玉剛的故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果。選取他與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相關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生故事來集中展現他沉穩、敏銳、果敢、愛國的人物性格。

三集紀錄片《我的中國心——包玉剛》由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中共鎮海區委、寧波大學、寧波廣電集團、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由寧波廣電集團“《江南話語》影像紀錄與創作團隊”具體執行。除了在寧波本地拍攝外,先後赴北京、北戴河、杭州、上海、大連、重慶、以及香港、英國、美國等地進行採訪拍攝,採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經過了歷時一年的努力,完成了本片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