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平庸:普通、尋常而不突出,碌碌無為。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是個平庸的人嗎?

思考很久卻無法確定自己的答案。

下意識的想接受,做父母的肯定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其他並不重要。

但是再看看“平庸”,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個字又如此扎眼。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生兒育女,從小呵護教育,不就是想讓TA長大後成才,有一定的成就嗎?

不然又怎麼會煞費苦心的從小就給TA報各種補習班,擠破頭的想讓TA進好的學校。

前段時間聚餐,一個女同事帶了五歲的孩子來。

席間有人問孩子:

“寶貝,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啊?”

孩子歪著頭想了好一會兒,答:

“廚師,我要做很多好吃的給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吃。”

大家紛紛誇讚孩子的懂事,同事卻立刻板起臉教訓起來:

“廚師又髒又累,都是沒出息的人才乾的,你長大要做有出息的人。”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孩子不依,喊了起來:

“我就要當廚師,就要當廚師!”

接下來,一場隨意的聊天變成了教育辯論大會,比如誰家的孩子做了大官怎樣受人尊敬,誰家的孩子沒有讀完大學被人看不起,等等。

平庸的孩子,其實是每個父母心底所不能接受的

朋友在孩子學齡前,曾經是個主張“散養”的人,她常常說:

“我不求他大富大貴,健康、快樂,就是最好的。”

可是,孩子剛上了一年小學,她就不淡定了。

身邊朋友的孩子一個個像小天才,小小年紀會畫畫、會跳舞、會背詩,她開始焦慮起來。

她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因此,她開始制定嚴格的計劃,讓孩子去學舞蹈,去練字,又送孩子去畫畫,還逼孩子每天都要讀一本書,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原來,她所謂的“散養論”,要成立也是有前提的。

早年的灑脫,其實還是基於一種沒來由的自信:我的孩子,能差到哪去?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TA是最棒的:

早早的就會走路了;

第一聲“爸爸媽媽”如此動聽;

還沒上學就學會了很多字;

唱歌的時候簡直像個小歌星……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可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

一直被我們認為優於旁人的孩子,好像變得越來越不起眼。尤其是站在“別人的孩子”身邊,竟然無比普通。

不承認但是又不能忽視的是,我們原來自認為聰慧過人的孩子,原來竟資質平平。

“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

這句話是作家龍應臺的兒子對她說的。

“你哪裡平庸了?平庸又是什麼意思?”

龍應臺問她兒子。

這樣的發問,洩露了她一瞬間還無法接受孩子說自己平庸的事實。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他兒子回答:

“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

接著他兒子輕輕地問:

“你會失望麼?”

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太多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句話我們一直都知道,但是卻無法接受。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不能接受TA比別人差,所以拼命地讓TA補課,上各種興趣班,嚴格制定學習計劃,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恨不得規劃好。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但是,這樣的“拼命”又得到了什麼呢?

孩子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批評中被擊碎,孩子的好奇心在一次次規劃中喪失,麻木又小心地看著父母的眼色行事。

普通的事實沒有改變,孩子的快樂和天真也不見了。

事實上,已經有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力水平呈正態分佈。

也就是說,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人極少極少,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可我們都不甘心承認這一點,而我們更不願承認的是,之所以不能容忍孩子不優秀,是因為我們不願承認自己心中有著強烈的自卑感和虛榮心。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我們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並企圖通過孩子“優秀”來抵消自己的自卑感。

這種自卑感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後天經歷。

同時我們往往會把孩子的優秀作為提升個人自尊的因素,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我們關注的,早已不是我們的孩子想要什麼,而是我們自己想用孩子來證明什麼。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我們忘了孩子與父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需要尊重彼此的差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把個人的情感需求強加給孩子,或是無意識的投射到孩子身上。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地球上的星星》裡的伊夏是一個患有閱讀障礙卻擁有五彩斑斕想象力的小男孩。

在伊夏的眼中,在水裡遊著的小魚兒,髒兮兮的小水坑以及一切一切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都是充滿色彩的。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然而他眼中的美以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為人所理解的,大人們的世界就是分數才是王道,而不及格就是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直到他遇到了尼克老師,在尼克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伊夏在畫畫方面的天賦得到了發揮,學習成績也在不斷的提升。

他的父母終於知道了自己的兒子有多麼的優秀。

對於每個“平庸”的孩子,父母都應該學會溫柔以待,並用足夠的耐心去幫助他們。

他們或許不夠聰明,但請你相信,他們在別的方面有著足夠的閃光點。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TA或許不夠聰慧,但是卻知道努力,每一次考試都能進步一點。

TA或許沒有特別的才藝,但是卻誠實善良,知道幫助弱小的人,從來不會對你說謊。

TA或許沒有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卻學到了喜歡的專業,交到了真心的朋友,大學生活快樂充實。

TA或許只有一份平凡的工作,拿著普通的薪水,但是卻找到了相愛的伴侶,過著幸福的生活。

如此,我們難道就不該為我們的孩子驕傲?

為人父母,勿忘初心

就像一位母親在朋友圈寫的:

作為普通的父母,我們無法給你錦衣玉石,無法許諾你一個錦繡前程。

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不在你前進的路上橫加干涉和指責,不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標杆,讓你亦步亦趨,而忽略你獨特的天賦才華。

我會用我的經驗、沉澱引導你走向你想要去往的地方,我會教給你什麼是自尊、自愛和自立。

我會做好我自己,因為我的現在就是你將來的樣子,是對,是錯,是坦途或是荊棘,你終將自己面對,我亦問心無愧。

孩子,我接受你的平庸

孩子只是陪我們走一段路,終歸要自己走向自己想走的方向。

而我們為人父母,盡職盡責,尊重兒女,為他們指引人生的方向,幫他們成為一個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工作、能自己把握人生的人,這就夠了。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並不是必須強求孩子出類拔萃。

龍鳳並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貴才算,在常人的生活裡過得坦然自由,快樂灑脫,也是一種“龍鳳”。

想來,接受孩子的“平庸”也並沒有那麼糟。

你能接受一個平庸的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