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砂石骨料進入需求高峰期,設備轉型升級成必然!

近幾年是我國基礎建設的高峰期,全國各地眾多項目紛紛實施上馬,大幅拉動砂石骨料需求。在環保政策收緊,天然砂資源枯竭的情況下,面對每年200億噸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新型環保高效的設備成為炙手可熱的寵兒,也成為砂石企業生產和盈利的保障。

  • 中國基建持續火熱,2020年鐵路網達15萬公里

國務院2017年2月發佈的交通運輸五年規劃中制定了詳細規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鐵路網將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鐵為3萬公里;雙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60%和70%;高鐵將覆蓋超百萬人口城市的80%以上。到2025年,中國鐵路網將達到17.5萬公里,包括高鐵線路3.8萬公里。到2030年,高鐵總長將進一步擴大到4.5萬公里。中國鐵路總公司稱,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一個完整的現代化鐵路網。

到2017年底,中國鐵路總長達12.7萬公里(包括2.5萬公里高鐵線路),佔世界鐵路總長66%以上。2017年,國家在鐵路部門的支出高達8010億元人民幣,開通3038公里高鐵新軌。2018年中國預計投資7320億元人民幣用於鐵路建設,其中7020億元將用於建設4000公里新鐵路,包括3500公里高鐵線路,新建鐵路將於2018年開通。


全國砂石骨料進入需求高峰期,設備轉型升級成必然!

  • 砂石骨料的大時代已經來臨,每年需求約200億噸

據中國砂石協會預測,2017年,全世界砂石骨料產量約400億噸,預計到2019年將達517億噸。中國每年用於混凝土的砂石骨料約150億噸,加上瀝青混凝土、鐵路道砟、水處理等其他用量,每年約200億噸,佔全世界50%,年產值2萬多億元,運輸費5千多億元,約佔GDP的1/40,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未來十年,砂石骨料的剛性需求還將保持。

砂石骨料是我國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礦產資源,也是中國夢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據統計,在混凝土結構中,使用1噸鋼材,需要6噸水泥、36噸砂石骨料;每千米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用量為5.46萬噸,每千米高鐵砂石骨料用量平均為7萬噸,建築每平方米砂石骨料用量近1噸。砂石是繼水之後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資源。

  • 天然砂枯竭,機制砂和可再生砂石用量將大幅增長

據國外專業研究機構調查顯示,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重複利用於廢棄混凝土和礦渣的可再生骨料和機制砂的使用數量增長速度將是天然砂使用數量增速的兩倍,且到2019年,一些國家的天然砂儲量將會快速消耗殆盡,但中國仍是世界上砂石骨料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佔世界砂石骨料總用量的50%。

天然砂資源的枯竭將會導致砂石骨料價格的急速上升,特別是在砂石骨料需求量巨大的建設項目集中地區。這將會促使轉向使用價格更加友好的替代材料,例如建築廢棄物等。歐盟國家每年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韓國、日本高達97%左右,而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尚不足10%。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建築垃圾將達到26億噸,2030年更將達到73億噸。可以預見未來建築垃圾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全國砂石骨料進入需求高峰期,設備轉型升級成必然!

  • 搶抓機遇促進設備轉型升級

今年下半年,各地整改完成的砂石生產企業陸續開工生產,建造車間、進行密閉處理、加裝粉塵處理裝置等一系列環保工作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設備採購、管理、維護和更新上也越來越挑剔和謹慎,對設備的作業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和環保性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中國的基建不會因環保而停滯不前,行業的整改不會因砂石骨料的短缺而暫停。整改合格的企業已紛紛上線新的設備和工藝,恢復生產,搶佔每年200億噸的砂石骨料市場,而有的企業在設備選購上卻還在猶豫徘徊,浪費機遇。中國砂石協會會長鬍幼奕表示:“砂石企業設備的採購投入絕非一個小數目,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盈虧收益狀況。那些沒有優質設備的砂石場現狀已很艱難,而未來無疑會更加艱難。”砂石礦山如今整體正向規模化、生態化、高效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