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玩滴逮

No.62

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餘件。擁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等重要藏品。

不久前,恰好有幸參觀了甘博,結果令人喜出望外。甘博絕對算得上是一家被公眾輕視的博物館。


銅奔馬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銅奔馬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徵,被確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同樣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銅奔馬出土於武威市雷臺漢墓,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1釐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奔馳狀。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組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其全身的著力點集註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銅奔馬出土時,馬臉上還有粉、紅、綠等顏色的彩繪,由於人為的原因,沒有保留下來,也沒有留下詳細記錄。

銅車馬儀仗俑隊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銅車馬儀仗俑隊同樣出土於武威市雷臺漢墓。

主車輿車通長36釐米,馬高40釐米,奴婢俑高19.5-24釐米。銅車馬出行儀仗,由38匹銅馬、1頭銅牛、一輛斧車、4輛軺車、3輛輦車、2輛小車、3輛大車、1輛牛車、17個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這是迄今發現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氣勢宏大,鑄造精湛,顯示出漢代群體銅雕的傑出成就。

彩繪木獨角獸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彩繪木獨角獸,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高35釐米,長93.7釐米。分體制作身、角、尾、足,再粘合而成,通體用紅、黑彩繪,一側塗白色。此獸做前行衝刺的動作。身體造型厚實,頭、角、頸、背、尾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四肢動作變化生動,具威猛的氣勢。

渦紋彩陶甕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渦紋彩陶甕,具有鮮明馬家窯文化特色的文物,永登縣蔣家坪出土,高52釐米,口徑19.6釐米,底徑12.5釐米。

瑰麗大方的圖案與魁偉豐滿的器形相結合,表現出雍容華貴的氣度,因而享有“彩陶王”的美譽。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在目前已經出土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人頭雕塑中,最為精彩的要數甘肅省博物館的這件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於甘肅秦安大地灣,這件人頭瓶,塑造了一位端莊、典雅、古樸、大方的美女形象,體現遠古先民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的藝術表現手法,把人頭與葫蘆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有趣生動,是大地灣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國史前時期集彩陶、雕塑、造型於一身的傑出藝術品。

在大地灣遺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塑有人像的彩陶瓶僅此一件,該器物也許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關,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

小科普: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甘肅境內的仰韶文化早期,以大地灣二期為代表,距今7000-6000年。仰韶文化中期,距今6000-5500年。以大地灣四期為代表的仰韶文化晚期遺存,距今5500-5000年。

馬門溪龍與黃河古象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1947年在甘肅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身長22米,頸長9米,高近4米,體重活著的時候約40—50噸,生活時代為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蜥腳類恐龍化石,曾經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龍。

2006年8月26日在新疆奇臺縣發現的身長35米、頸長15米的馬門溪龍刷新了蘭州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記錄,成為新的“亞洲第一龍”。但蘭州的合川馬門溪龍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蜥腳類恐龍。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

黃河古象。據推測,在300萬年前,甘肅地區不像現在這樣乾燥,到處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隻劍齒象在河邊飲水時,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漸被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泥沙堆積的越來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