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造15萬架戰機,七分之一屬劣質品,戰後數千負責人入獄

蘇聯(俄羅斯)的武器總是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感覺,其同類武器遠沒有西方同類武器那般精密,這樣的優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優點是能夠在戰時大量生產,比如T-34坦克,短短4年時間造了4萬多輛,而同時期的德軍虎豹(包括虎王)總數不超過8000輛;缺點是難以保證質量,有時候對軍事操作人員來說是致命的傷害,比如,二戰中的蘇聯戰機,其意外事故要遠遠大於其他交戰國。

“巴巴羅薩”行動初期,蘇軍在軍事裝備上遭遇了巨大損失,尤其是作戰飛機,更是損失殆盡,急需生產大量飛機來彌補不足。於是,蘇聯人就不顧一切,以生產數量為指標,拼命製造飛機,短短4年時間裡,軍工部門就製造了15萬架各類飛機。

四年造15萬架戰機,七分之一屬劣質品,戰後數千負責人入獄

不過畢竟是在天上飛的,軍機的製造工藝和對材料的嚴苛要求要遠遠高於坦克,鑑於當時蘇聯的情況(喪失大多數工業區、材料缺乏、製造工業弱後),製造這麼多飛機是很難以保證質量的。

事實也是如此,據粗略估計這些飛機中起碼有七分之一的數量的劣質品,也就是說超過2架戰機存在各種問題,例如機體結構、發動機壽命、無線電系統等等。更讓人無語的是有些飛機還存在起落架折斷、油箱自然、機炮炸膛等問題。這樣的劣質產品服役的結果是一大批飛行員在莫名其妙中死於非命。據統計,蘇聯空軍僅僅是飛機空中解體事故就發生了500多起,其餘的事故更是數不勝數。

四年造15萬架戰機,七分之一屬劣質品,戰後數千負責人入獄

比如拉格-3型戰鬥機,其發動機壽命不超過50個小時,機體結構材料更是有問題,運氣稍微差點就會出現空中解體,即便是日本人獲得這款飛機後也表現出一臉嫌棄。此外,圖-2轟炸機也存在類似毛病。至於伊爾-2攻擊機,很多時候就是一次性產品,參加過一次戰鬥後就被回爐再造了。

四年造15萬架戰機,七分之一屬劣質品,戰後數千負責人入獄

除了材料和工藝之外,出現這麼多問題飛機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員問題,一些人為了生產指標,一些人則為了自己的利益,欺上瞞下,偷工減料,這樣的產品沒有問題才是怪事。對此,蘇聯領導人也是心知肚明,不過,礙於當時情況,也不好處理這些人—一旦處理這些人,蘇聯的飛機工業和產能可能會陷入癱瘓。直到二戰結束後,蘇聯領導人才對這些人秋後算賬。空軍司令諾威柯夫被送上了軍事法庭,此外,超過2000負責人被扔進了監獄,即便有些人只是替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