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酒鋼的建廠和嘉峪關市的設立,一批批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這座西北小城建功立業,劉永麗老師就是其中一位,她放棄原本穩定的工作,離開東北老家紮根嘉峪關,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書寫了不一樣的輝煌。

劉永麗老師現年69歲,1972年保送上了大學,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1975年大學畢業後,她成了一名英語老師。當時,本來有機會去縣婦聯工作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退休教師 劉永麗(當時我生活特困難,爸爸一個月就42塊錢,養活我們五個孩子,包括我爸媽一共七口人。我出去勞動去,去撿樹枝,我帶的是窩頭和鹹菜,1963年我上初中的一個班主任,叫張榮老師,是一個語文老師。老師我印象特深,那叫槽子糕,他給了我兩塊,因為當時我小小年紀,才十六七歲,我就下決心我以後也要當老師,像我老師這樣。)

到了1985年,已經在教育崗位上耕耘了10年的劉永麗因為一次機緣巧合來到大西北的嘉峪關市,這一待就是30多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退休教師 劉永麗(當時是酒鋼職工大學有一個老處長他去我們縣裡面召另外一個老師,我就順便就跟過來了。最開始的時候說的是西北嘉峪關市是個工業城市,我心想工業城市發展前途挺大的,我就來了。在地圖上就找,嘉峪關那麼小,到車站一看一個小土房子。三口人,我們兩個大人帶個孩子一起來的,因為我愛人也是英語老師,我們是大學同學,1985年來了我就教酒鋼職大的學生)

人們常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鵰塑家”、“手執金鑰匙的人”等溢美之詞來形容和讚揚教師,這些美喻也鞭策和鼓勵著教師們努力進取,甘於奉獻。劉永麗老師就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她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正因為如此她也深受學生們的愛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退休教師 劉永麗(因為我教的都是職工,他們年齡都比較大,有的都已經成家了,我1985年來的,我的學生對我是特別的好,因為1985年來的時候我們屬於招聘嘛,戶口啊糧食關係啊,啥都沒有,當時還有糧本呢,我沒有糧本啊,我的這幫學生,張三給我拎點油,李四給我拎點米的,都是這樣的。)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由於工作出色,劉永麗多次被評為甘肅省冶金廳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她撰寫的有關“英語教學方法”方面的論文,在1996年由中央教科所舉辦的論文發佈會上,經專家認可獲國家二等獎。

1985年從東北來到西北,2004年從酒鋼四中退休,在教育戰線上,劉永麗奮鬥了近40年。退休後,耐不住寂寞的她又先後被返聘到市一中,市二中,酒鋼職大和市體校任教。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退休教師 劉永麗(當時我們職工教育就是按照課本,一隻粉筆嘛,要不教師節的時候學生給我發微信說老師你一隻粉筆書寫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我非常感慨,我從1968年開始一直當教書匠到現在,現在我有時候還發揮我的餘熱,給高三的孩子補補課,有的要考雅思,有的要考口語,還有的要當口語翻譯,這些我都是盡我最大的努力,為社會多輸送一點人才。)

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劉永麗自己也數不清教出了多少學生,不過她能確定的是,她的學生在各行各業都成為了棟樑之才。

劉永麗常說:“學習可以使人保持年輕。”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她並沒有因此停止和放鬆學習,而是經常深入學校、機關、家長和青少年中間,不斷積累和總結新形勢下開展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舉措和新辦法。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記者手記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滴滴汗水滋養桃李芬芳。劉永麗老師用青春在教育的“畫卷”裡繪上了最靚麗的色彩,寫下了最燦爛的詩句。她說,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帶來的酸甜苦辣是一本說不完的故事,一聲“老師好”,一個微笑,她都會感到莫大的欣慰。而這些令人幸福的感受,正來源於教書育人本身所蘊含的無窮樂趣。

四十年 四十人 嘉峪關劉永麗:一畝心田種桃李 三尺講臺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