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遼寧艦”

圓夢“遼寧艦”

當談到遼寧艦時,我們的內心都是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因為他是我們國人的驕傲。當然,對於它的前身"瓦良格"號,我們也略知一二。但是關於這艘航母當時是怎麼買回來的,我們很少了解,今天就去看看遼寧艦的由來。

當年買回瓦良格的那位商人:徐增平先生,香港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知名愛國企業家。1983年,徐增平從廣州軍區退伍,到香港經商。

早在1992年,瓦良格在烏克蘭的建造被終止後,黑海造船廠已通過船舶學院和國內有關專家接觸。當時與烏方接觸的時任海軍總裝備部部長的鄭明少將,他表示當時烏克蘭造船廠希望通過中方救活"瓦良格"號——他們這個"即將夭折的兒子"。

圓夢“遼寧艦”

中國海軍馬上派出代表團進行現場考察,據鄭明少將說:這個船是全新的,鋼板都是新的,我建議把它買回來,我回去就寫報告,但考慮到當時的國情,中國(政府)並沒有把它買回來。

永不放棄航母夢

有"中國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之稱的劉華清曾多次提議我們要造航母,然而,40年來,中國的國防和外交政策卻因國際形勢的轉變而搖擺不定。劉華清的建議也多次被北京高層否決,其中一個主要理由就是中國經濟不允許,國家負擔不起研發航母這類"燒錢"的武器。

圓夢“遼寧艦”

然而,海軍從未放棄他們的航母夢,如果說負擔不起這麼多的研發經費,那麼買一個現成的未嘗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礙於國家當時的財政狀況,海軍又不甘心航母落於其他國家手中,一方面不敢找國家要錢,但私底下又派人到香港找人想辦法。

《中國航母》一書透露,當時海軍在香港找了兩位知名商人,均被拒絕,最後才找到徐增平。

徐增平坦言,接受購買航母任務時,並沒有想象這宗買賣會付出多少代價,雖然知道會有政治風險,但他沒有想到這宗生意,會耗費他長達18年。

使命催生愛國情

"為什麼會去堅持做這件事,這是我的使命感在迫使我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新造的航母賣出去,英國,美國,法國都會造航母,但他們的航母即使退役了,寧可報廢,銷燬,也不可能把它賣出去。這在100多年的航母歷史上,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要不是碰上蘇聯解體,瓦良格號是不可能被賣出去的。"

圓夢“遼寧艦”

為了去完成這項光榮而神聖的任務,他在烏克蘭首都基庫設立了一家公司,專門進行相關的考察,學習,談判,調研等工作。當他得知烏克蘭政府規定航母售賣後不能用於軍事用途,他告知烏方,他計劃把航母改裝成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賭場酒店。一切準備工作順利進行,兩個月後烏方突然通知徐增平,迫於美國的政治壓力,由於其他國家對航母也感興趣,為了公平起見,航母必須通過公開拍賣出售,拍賣會三天以後舉行。

這明顯是烏方為了敷衍美國而想出來的解決辦法,因為在拍賣會上只有徐增平一家公司符合拍賣的要求,因此徐增平輕易打敗對手,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投得航母。

歷經數難終入列

"即使航母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於中國海軍,也不代表他違約。

圓夢“遼寧艦”

因為憑我個人能力,根本不可能把它用於軍事用途,但合同又沒有規定不能轉讓,後來把他搞成軍事用途的人不是我,與我無關。"徐增平說,並且他坦言,這不是出售,因為他至今沒收到過一分錢。

當這艘大船開始回國時,誰也沒有想到,原本計劃50天的回家路,卻走了整整四年,為航母負債累累的徐增平,最後花了整整18年才把所有債務還清。

這才是真正的功臣,這才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最真實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