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決策?

很多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指令下達了,實施目標的路徑告訴員工了,但是結果不好。於是乎,很多管理者就開始從執行上下手,開始嚴管理,開始管控過程,開始對員工進行更多的KPI考核,運用軍事化管理,運用狼性化團隊管理。其結果,依然不理想,很多的考核和制度並不奏效,讓很過管理者傷腦筋。紛紛在感嘆,現在的80後,尤其是90後太不好管理了,眼高手低,根本沒有執行力。

其實做決策是有方法的,管理者應該多在人性化管理和經營人心上做做文章,想辦法去激發員工的善心,為員工以尊重,讓員工為了自己的尊嚴,自動自發,發自內心的努力工作。

怎麼做到這一步呢?

當目標確定好,如何實施具體措施和設計路徑時,一定要讓決策的執行者和可能受到決策影響的人參與決策的過程。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決策前充分的討論、論證、爭執、質詢,廣泛聽取不同層級,不同職能人員的意見。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發表意見,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PK,有意識的組成一個反對派,讓反對派挑刺,找毛病,聽到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反對聲音,這樣才能發現潛在的問題,兼顧各類人的利益。

強調一點:徵求大家的意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後並不一定按照多數人的意見去做。因為有時候真理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上,很多問題不是一般人可以看透的,很多人會看不明白,千萬不要以為民主決策就是少數人服從多數。

當人,也不能走向另外一面,即管理者把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把決策理解為權力的象徵,管理者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根本不徵求大家的意見,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輕者下屬消極對待,陽奉陰違。重者對抗反彈,拆臺破壞,以證明管理者的決策是錯誤的。

總之,決策之前要民主,決策之後到獨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