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小夥租不起房,借了6400多元,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


這是發生在幾年前的一個故事,一位北漂的湖南小夥戴海飛花費6400元錢,用鋼筋做形,用竹條包裹的造出了一座“蛋形”房子,引人圍觀。

整個房子高2米多,長3米,寬2米,房子外部的麻袋內裝滿了破碎的木屑和草籽,頂部裝有一面太陽能電池板,內部有蓄電池供電,在房門完全閉合後,室內溫度能夠達到4--5攝氏度。

戴海飛來自湖南邵陽的一個農村家庭,24歲初到北京,作為北漂,微薄的收入和高昂的房租負擔讓他的生活難以為繼。他說,父母年紀大了,卻仍然在奔波,希望給他存錢娶媳婦,“他們不知道以他們的工資水平,在北京買套房需要工作兩三百年,即使在北京租房,價格也讓我難以接受。”

戴海飛說,在一次的公司“雙年展”上,展示了一個設計項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動的蛋形小屋。“我希望有自己造的房子,這個設計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戴海飛說,他決定利用公司的設計概念,給自己造一座房子。

因此,小戴借來6400元,用竹條、釘子、沙袋等材料製作了這個“蛋形小屋”,戴海飛的公司位於海淀區成府路的一個大院裡,戴海飛常年把“蛋形小屋”安置在海淀區成府路一帶。

小戴剛入住“蛋形小屋”時,曾被物業驅趕。小戴就給“蛋形小屋”安裝了輪子,機動性強,可以隨時與物業和保安“打游擊”。“蛋形小屋”不僅體積小巧,移動方便,而且還自帶電力設備,頂端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解決日常用電。床尾藏有一個水箱,裡面有壓力系統,可以把水壓上來,供洗漱用。“一水箱水大概能用三天,用完了就到公司去接。”


“蛋形小屋”屋內的擺設很簡單,一張約一米寬的床,床頭放著幾本書。

戴海飛介紹,在竹條外,還有竹蓆、保溫膜和防雨膜,最外邊,是麻袋拼成的保溫層,麻袋裡填充著發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裡面可以長出草來。”

白天,他在公司裡工作、學習,晚上12點,從樓上的公司下來,鑽進小屋睡一覺,早上8點起床,上樓就是公司。只是進入冬季後,小屋越發冷了,晚上大概只有3、4℃。“我有蓄電池,每個月到公司充一次電,晚上冷了就用電熱毯。”戴海飛介紹到

“不租房,我也是‘月光族’,但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戴海飛說,他已經在小屋裡住了快兩個月,因為沒有房租的負擔,現在,他偶爾還能去咖啡廳享受“小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