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股份引國資入股連拉三板 業績下滑經營壓力待解

業績持續下滑、股價迭創新低的中元股份(300018),近日也迎來了“救兵”。10月29日晚間公司宣佈,公司擬引入湖北省高新投戰略入股,受讓公司實際控制人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並受託部分股份的表決權,此舉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國資入股連續三漲停

這一消息隨即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公司股票11月12日復牌後,已經連續收穫三個“一”字漲停。

不過,相關股權轉讓事宜目前尚未完全明朗。公告顯示,交易雙方僅達成了初步意向,就推進本次股份轉讓和股份表決權委託事宜積極開展了進一步的論證與商談;受讓方湖北省高新投已就該事項與其重要股東進行了溝通,並向國資監管機構及時彙報了工作進度;湖北省高新投已於2018年11月7日啟動中介機構選聘工作。

股東減持計劃頻出

與近期不少引入國資的民營上市公司有所不同的是,中元股份在實控人股權質押上的壓力並不大。根據最新披露的股權質押情況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劉屹、鄧志剛、王永業、張小波等8位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4018.38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27.22%,佔公司總股本的8.29%。

一致行動人中,質押比例最大的就是劉屹,目前已有2015.18萬股被質押,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2.93%。事實上,早在今年8月31日,劉屹就拋出了一份減持計劃,擬在3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850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的1.75%。通過“自救”的方式降低自身槓桿率。

但公司11月13日披露的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劉屹的減持計劃時間已經過半,但她目前還尚未減持公司股份。

除了前述劉屹的減持計劃外,10月8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因個人資金需求,股東張小波擬於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00萬股,佔總股本的1.2385%。張小波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公司總工程師,此次減持前持股5.1077%。

業績大幅下滑

事實上,中元股份的最大困境並非在股東層面,而是自身經營業績的惡化。公司今年三季報顯示,2018年1-9月公司實現淨利潤309萬元,同比下降93.61%;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公司淨虧損197.62萬元,同比下降108.48%。公司還預計2018年全年累計淨利潤可能出現虧損。

對於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中元股份解釋稱,一方面是公司加大市場開拓、新產品研發投入,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增加;另一方面是子公司世軒科技合同訂單量減少,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下降。

從二級市場來看,自2015年6月創下69元/股的歷史高位後,此後至今的三年時間內一直處於長期下跌的趨勢中,最低跌至3.26元/股(2016年公司曾實施每10股轉增10股),較當年高點累計跌去超過90%。

2015年,公司順利完成併購世軒科技,當年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50.05%,其中世軒科技醫療健康業務的快速增長為公司業績帶來了不小的貢獻。2016年,公司業績也同比增長42.79%。

2017年,公司基本面開始悄然出現變化。雖然收購標的世軒科技在2015-2017年三年業績承諾期間累計淨利潤較承諾數字超出了217.73萬元,但2017年當年的淨利潤為6598.04萬元,較此前業績承諾中預測的7324.20少了700多萬元。

到了今年,如三季報業績預告所顯示,世軒科技基本面開始出現惡化,合同訂單量減少,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