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在一年多的“去槓桿”之後,中小微企業面臨困境,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宏觀經濟政策出現了急轉彎。協助中小微企業融資、地方國資馳援、地方政府成立資本公司支持本土上市企業、出臺政策降息協助中小微民企融資、高層的民企座談會和一系列重要監管部門的上層表態,千帆競過。

中小微企業: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民營企業大部分也是中小微企業,在貢獻方面官方已經給了具體的“56789”的數字定量分析,特別重要的是90%的中國企業是民營企業;從定性角度講,改革開放前,大陸是沒有民營企業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和民營企業的產生髮展密不可分,是改革開放的支柱之一。改革開放是對外的,更是對內的,從農業領到工業,再深入到服務業領域,激發民眾的積極參與,發揮大眾的創造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

改革開放40年之際,回首走過的路,對民營經濟的作用應再次肯定並進一步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自己人”的評價是接地氣的也是定心丸,接下來怎麼讓民營企業家心若止水,“定”下心來成為關鍵。

一、對民營企業該不該救,輿論有兩種觀點:

1.不應大水漫灌式救助,市場的歸市場,一些著名民營企業家也有這種聲音。

2.民企貢獻大,但銀行和政策給與的支持偏少,這方面應加強,VIP甚至給出了銀行要一半貸款給民企的指標,但銀行股卻應聲而落。怎麼來選擇?好像成了哈姆雷特式的內心獨白“to be,or not to be”。

中小微企業: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到底該不該採取猛藥措施,現階段看來必須的,因為三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兩位數的企業沒有股權質押,應先解決股權質押爆倉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再謀求經濟轉型,兩者也可以同時在路上。

一個個措施千帆競出。大部分措施目的非常明確,駁斥並結束資本市場推倒重來的論調,保護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市場,不單是保企業,也是保金融機構,更是保護千萬股民帶來的消費市場;

同時,在市場企穩後,改革這個市場,讓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擔當大梁,科創板的推出就是試水。大部分措施是治“表”,但治“根”的措施也在不斷推出。

二、要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解決民營企業的問題:

從靜態角度看,對已經存在的民營企業,在紓解其臨時融資困境的同時,更要減稅支持其長期發展。不賺錢的生意是沒人借錢去幹的,減稅就是讓利,給出民營企業發展的空間,民營企業才有信心。同時,“自己人”的概念要法治保障,民營企業積累的財富不能隨意剝奪,才能使民營企業家不短視,心定了,就會安穩努力的創造財富;

從動態角度看,未來中國經濟要創新轉型,如何讓民營企業不斷產生併合理退出也是關鍵。以美國為例,美國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專門管理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註冊登記、經營協助等方面給予幫助。在本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小企業每年就有超過50萬家產生,也同時有幾乎相同數量的企業每年註銷,從數量上看,產生的小企業和註銷的企業幾乎相同,好像不會對經濟產生增量,其實不然。

看待這個問題有兩個角度:

一是“創造性毀滅”,平均不到3年的企業壽命是一種良幣驅逐差幣的市場選擇,這種自然選擇是符合市場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但對於“毀滅”帶來的陣痛,需要通過合理的產權機制對沖,比如建立容易進容易出的產權交易市場,分散化股權,猶如一塊石頭扔進一碗水中,碗可能砸破,但石頭拋如大海,只能激起微浪。借鑑美國資本市場經驗,中國註冊制和科創板的推出,需要對進入和退出門檻詳盡研究,發揮股權社會分散化的緩衝作用,將“創造性毀滅”中的“毀滅”影響消弭於無形,而讓“創造性”突顯出來,避免出現新三板一萬多家企業鮮有股權交易,不能充分發揮財富創造和分散化危機的功能,一潭死水的局面;

二是正確看待美國小企業的“死亡”,美國每年幾十萬家小企業的“死亡”大部分是自願和主動的,是一種安樂死。

現代科學技術很複雜,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各領域都是專家,企業家會因為某一個合同,某一項技術,某一個生產環節,某一個分工而臨時建立一個企業,任務結束時,自然退出或被其他企業收購所用,這種合理的產權交易市場保證了創新的及時挖掘和應用,才會鼓勵全民全力不斷創新,發揮社會創新的動態作用,避免“保殼”這種奇葩的現象。自然生自然死才能生生不息。借鑑美國,在未來,科創板企業的退出機制要靈活,主動性的退出給與鼓勵,才能保證創新點的不斷湧現,推動中國在新技術革命中佔有一席之地,加快中國經濟轉型步伐。

近一段時期,諸多措施的推出是為了挽救現存民營經濟“危”,過盡千帆,是為了未來創新型國家的“機”。轉型時期,“流動性陷阱”灌進大量的水,才能不讓陷阱過於深;跨越陷阱,才能重上征途。正所謂“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找到正確的方向,中國經濟的大河仍可以奔湧向前。

中小微企業: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