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互聯網時代,讓大家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暢所欲言,而不用擔心會有什麼後果。而每個產品的評論區無疑就給了大家一個發言的最佳場地,在滿足一部分的發言慾望的時候,也滿足了吃瓜群眾的好奇心,默默潛水也能瞭解一個江湖。網易雲音樂能火起來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他的走心的評論,再如視頻網站的彈幕文化,都是基於這一原因而出現的。

但是,作為一個有產品思維的設計師,當然不能只看到這些表面了,得多去分析一下他們背後的邏輯?知道他們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是基於什麼原因而做的不一樣呢?

下面我就來說說都有哪些不同的樣式呢?

你回覆別人的時候,內容下方帶上原貼內容

當你回覆別人的時候,在你的帖子下方會貼上原貼,也就是你回覆的那個人發的文字,如下圖所示: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優點:

1. 能給非常明確的看到回覆的是哪條帖子,信息層級明顯;

2. 活躍了評論區氛圍,每一條回覆都會新增一條評論動態,10個人回覆就會有11條動態(原貼本身+10條回覆內容),給人一種很多人在用的感覺,適合產品早期用戶體量小的時候。

缺點:

1、信息混亂,看不懂誰回覆的誰,誰又回覆了誰,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每次只附帶一條原貼內容,在外人看來沒有前因後果,讓人摸不著頭腦,對話感不強;

2、不適合帶圖片的評論,如果每一條回覆下方都會帶上原貼的圖片,圖片所佔位置太大,一屏幕顯示不了幾條評論,而且當多人回覆同一條評論的時候,圖片重複次數多,用這種方式展示得不償失,可以選用其他的;

或許你想說微博也有圖片啊,但是微博早期也是沒有的,後期才加入了圖片,而且圖片是點擊 “查看原圖” 後才能看到。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你回覆別人的帖子,回覆內容在原文的下方

主要以社交類、服務類的產品為主,比如視頻網站、微博,這一類產品用戶體量較大,回覆同一條的幾率較大, 每一條回覆都帶上原貼,顯然不合理,試想一下,你和100個人針對同一條內容進行回覆,你是不是想第一時間看到所有其他人怎麼回覆的,而不是100條帶上原貼的回覆。

當同一條內容評論人數多的時候,沒有空間展示所有的回覆內容,只能外露展示幾條回覆內容,再用其他的方式如“查看全部759條回覆”,讓用戶知道還有其他的評論,誘導他們點擊到下一頁查看所有評論。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優點:

1、用戶之間互動強,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小組討論一樣,大家都爭對同一個主題,發表自己的言論,帶入感強;

2、信息層級明確,針對同一條內容的回覆都在一個頁面同一個層級內。

缺點:

1. 需要點擊跳轉到新的頁面,才能看到針對這條評論的所有回覆,流程了多了一步;

2. 當產品的每條評論回覆都很多的時候,就不需要用外露展示幾條回覆的方式吸引用戶點擊進去;

3. 每條評論都展示幾條回覆的話,佔據了太多的屏幕空間。

只展示評論數量,回覆需要點擊進入評論詳情頁

現在很多 app 都開始用這種方式,只在外面展示回覆、點贊、轉發的數量,想要回復或者查看其他人回覆的內容的時候,需要點擊跳轉到評論詳情頁。這就相當於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逛一樣,都是自己不知道的店子,那我們只能通過店裡的人流量(點贊數)、大家的推薦指數(轉發數)、情懷(觸動人的文案或圖片)等,來選擇進入哪家店子。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優點:

1. 節省了頁面空間,同樣大小的區域能夠展示更多的內容。

缺點:

1. 單條評論的回覆的操作比較複雜,需要點擊進去新的頁面,多了一步頁面操作,且引導性不夠。

特定情況才能評論

比如淘寶,需要購買之後,才有評價的資格。否則只能回覆別人的評論,買過才有發言權,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評論區的和諧,不至於出現一片倒的水軍。針對一些惡意差評的時候,商家的回覆信息直接顯示在下方,信息展示明確,在一定程度上能打消用戶的反感。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評論的排序方式

評論排序方式也有很多種,目前最主流的排序方式就是評論的點贊數或者是按照時間的先後倒敘,最早回覆的在下面,最晚回覆的在最上面。

按照點贊數的多少排序,當點贊數一樣的時候,按時間倒序排列。

優點:

是能優先看到熱門的評論,看到別人都在說什麼,而且一旦自己的評論被人點贊上了排行榜前幾名,能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成就感,激勵著他繼續使用這個產品(我就曾見過有人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被很多人點贊上了排行榜前幾名後,開心的不得了,我相信他後續會更積極的去發表評論,想著再一次上榜單)。

缺點:

是自己回覆別人的帖子後,找不到自己的評論,沒有直觀的反饋,很容易讓用戶以為操作沒有成功。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按照評論時間正序:

這一種比較符合正常人的思維邏輯以及視覺流程,從上到下,先來的先到,後來的顯示在最下面,但是卻不太適合移動端的體驗,當用戶一打開最先看到的是時間最久的評論時,會覺得這個 app 信息更新的太不及時了,都跟不上潮流。而且一些優質的評論會因為時間晚排在很下面,從而被用戶忽視。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按照評論時間倒序:

用戶自己回覆的內容立馬就能看的到,有反饋,體驗較好,但相應的優質的評論容易被時間淹沒。

這幾種排序方式還可以組合起來使用,比如網易雲音樂就結合了點贊數和時間倒序這兩種方式,在最上方顯示十幾條精彩評論,按點贊數排序,下方按照時間倒序排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既想看到熱門的評論內容,又想實時看到自己發佈的內容。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不過需要吐槽的是從體驗來講,十幾條評論需要劃過好幾屏,對我這種很少聽歌的用戶來說,聽到好歌難得去評論一下,結果半天沒找到自己的評論在哪裡,試了好幾次,劃拉了好幾屏幕才看到自己的回覆內容安靜的躺在最新評論裡。

微博則是單獨分出來了,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默認是按熱度,也就是點贊數。

你真的瞭解評論區麼?

總結:

當你的產品評論時效性較強的時候,評論排序方式可以選擇時間倒序,最新的評論顯示在最上方,如視頻類 app ,回覆內容大多類似,所以按照時間來排序最好不過了;

當你的產品是希望用內容來吸引用戶,那你可以選擇按點贊數排序,點贊最多的顯示在最上方,如新聞類 app ;

至於回覆別人評論的時候,怎麼顯示,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調性,當前期產品活躍度不夠,評論較少的時候,可以採取每條回覆都帶上原帖,這樣會顯得評論區的內容多,氛圍活躍一些;當產品評論數量多的時候,可以把針對一條評論的所有回覆內容放置到一個新的頁面,這樣吃瓜群眾在看別人評論以及回覆的時候,有個前因後果,能夠知道誰回覆了誰,誰又評論了誰。

其實,大家發現沒有,評論區雖然是產品中一個很小的點,但仔細深究起來,背後都是有其邏輯的。所以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多去研究其背後的邏輯,才不至於淪為一個純作圖的“美工。

原文地址:https://www.ui.cn/detail/383028.html

作者地址:https://i.ui.cn/ucenter/292869.html

作者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