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開啟數字經濟下半場

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下半场

“產業互聯網”成為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熱詞之一。

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今年大會不少嘉賓提到了這個變化。

走出消費互聯網的舒適區,邁向發展的新領域、新階段。通向產業互聯網的,會是怎樣一條路?產業互聯網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下半场

嘉泰數控車間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上月,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網上發問:“未來10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引發眾多網友回覆,被戲稱為“馬化騰猜想”。

在“企業家高峰對話:新時代的數字經濟”分論壇現場,馬化騰做了回應。他表示,之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是因為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一個終端的改變對於行業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尤其5G推出前夜,基礎性研究的突破對於互聯網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他預測,未來5到10年,人機接口會有新的突破,AR、VR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如果說,過去20年是消費互聯網的主題,那麼,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5G的發展,智能終端的多樣化,產業互聯網時代正在開啟。

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下半场

圖為2018年第十六屆6·18展示“阿波龍”無人駕駛小巴

沒有方向盤、駕駛位、油門和剎車踏板,金龍客車和百度公司聯手打造的鑽石銀版“阿波龍”無人駕駛小巴,成為展館裡的“人氣王”,展示了AI時代汽車進化邏輯,引領汽車產業生態與重塑。這是汽車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跨界合作,無人駕駛技術助力了傳統車企轉型。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本次大會“烏鎮論道——回顧與展望”圓桌對話時表示,縱觀中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半場是“互聯網+”,各種互聯網產品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部分;下半場的商業模式更多的是“+互聯網”,目前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傳統行業。

產業經濟,AI、大數據賦能

本屆大會上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數字經濟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27.2萬億元,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達55%。其中,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

在整個產業互聯網發展中,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創業創新是重要組成部分。

“人工智能無疑是一個很高級的發展形態,但更為全面應用它的前提,得完成數字化。”在馬化騰看來,要發展產業互聯網,壯大新時代的數字經濟,“得首先用上‘電’,也就是先實現各個行業的運營模式數字化”。他說,現在很多產業還沒有邁過這一步,但變革也正在他們的摸索中發生。

中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槓桿。參會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指出,除了對象連接,數字經濟的核心在於數據連接。過去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分析數據80%來自於組織,而這些組織數據中有80%來自政府,所以政府數據是最有價值的“鑽石礦”。而在此方面,福建企業同樣是先行者。

去年,新大陸科技集團CEO王晶首創提出了“數字公民”理念,提出“通過打造一把百姓可管控的數字化安全鑰匙提升百姓數字化水平”,之後新大陸研發安全二維碼應用於數字身份領域。

本屆大會上,新大陸科技集團聯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發佈了“CTID安全二維碼”,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同時公佈了CTID官方APP,並首次嵌入動態二維碼應用體系,可在手機端直接開通和下載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在政務辦事、交通出行、網上銀行、酒店入住等場景中出示CTID二維碼實現快捷的網上身份認證。

“在實現電子政務的過程中,政府各部門積累了大量信息數據,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打破數據‘煙囪’和‘孤島’,打通數據服務百姓的‘最後一公里’。”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工業互聯網釋放巨大機遇

“政務互聯網是互聯網在政府的具體體現,而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結合的重要抓手,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孫丕恕說。

互聯網業界、企業界均看好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產業機遇。

在“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分論壇上,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說,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當前在做幾件事情,包括構建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和標準,及應用解決方案的矩陣。他認為,工業互聯網就是由數據到決定的過程,任何事情做決策,數據說話。富士康已經有富士康雲,富士康工廠現在可以做到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能網絡、智慧接車與整個控制與配置。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工廠,完全可以在組裝過程中實現無人化,節省88%的人力,一年效益提升2.5倍。

互聯網和工業碰撞,產業變革的驅動力呼嘯而至。“所有的企業都會成為數字企業,無論是傳統企業向數字化轉型,還是初創時就是數字化原生企業。”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認為,工業互聯網是一股行業趨勢和潮流。

業界預計,在未來數字經濟將會帶來更多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的裂變。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表示,過去的投資基金大部分都集中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互聯網+”在中國還有成長空間,但是它的成長速度已不可能像過去那麼快,而下一波的投資將會聚焦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