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2018年第一季度,過山車一樣的股市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賺過”,2018年第二季度,很多人在網貸平臺上賺到了幾萬的收益,卻弄丟了幾十萬的本金。而整個上半年,債券市場更是爆雷不止,28只債券違約,牽涉到289.27億,企業一再提高利率,發債失敗仍然成了家常便飯。

這一連串令人悲傷的故事背後,是全球流動性拐點到來,美國連續加息七次;是中國的資管新規、去槓桿,誓將灰犀牛扼殺在搖籃裡。一外一內,企業苦不堪言。

然而就在這個七月,美國對中興的禁令解除,貿易戰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銀保監已出手,要求為民企及小微企業“雪中送碳”,一向以蔽之:定向灌溉。央行親自出馬,找各家銀行“談心”,開出了超級優渥的條件:只要你買1億的AA+(AA級)級信用債,我就給你1億(5000萬)的低利率融資(MLF)。

從公開市場、私募股權、債券市場、房地產、汽車金融、海外宏觀市場等多個角度對2018年下半年投資策略進行了全面分析,幫助投資人在這雷電交加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穩健踏實的資產配置方向。


房產:哪些城市還可以買?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這兩年的樓市就像打地鼠遊戲,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按住了,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等二線城市又冒出來,“價格窪地”城市不斷被“挖掘”、“洗劫”。限價造成了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每平米幾千元的差價,讓我們看到了成都七萬人搶千套房;深圳的千萬富豪,頂著大雨排隊離婚、搶房的盛景。

一二線裝不下的買房熱情,流到了三四線城市,再加上“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推動,今年上半年我們就看到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紛紛破萬的奇觀。

但對於樓市調控,國家這次是認真的,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搖號……短短6個月,樓市調控政策累計高達192次,比去年多了76次,大部分集中在快被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掏空的三四線城市。

三四線的一頓閉門調控連環擊,驚醒了一眾躺在泡沫裡數錢的房企,紛紛開始收縮戰略,為了加快回款速度連軸轉。去年剛拿下全國銷售業績第一的碧桂園,今年連續出現房屋坍塌的事故,9000億債務壓頂,資產負債率接近90%,為了活著,這家宇宙級房企也只能玩命狂奔。

更不用說那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中小房企。銀行開發貸的門檻提高,讓越來越多的房企與貸款絕緣,它們不得不依賴於動輒成本超過10%的信託等非標資金,甚至很多房企哪怕抬升成本仍然被非標資金拒之門外。部分前期拿地激進、槓桿高的中小房企,將消失在這一輪樓市大漲中。

嚴控之下,市場也出現了一些“看空”的聲音,例如:2018是樓市的拐點、2018房價要大跌、樓市泡沫即將破裂、投資客要儘快出手脫身等等。

但很顯然,中國的樓市從來就不是能夠一概而論的。未來樓市的投資機會,大家可以從下面這張圖中窺得一二(氣泡為藍色的城市綜合質量最好,綠色次之,橙色的最弱。左下方第一象限的為去化風險較低,供不應求的城市):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未來調控將從因城施策轉向一城多策,從一二線城市控房價轉向分區域控房價,從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轉向有庫存的地方包括縣城去庫存,不再是搞一刀切。比如這次的“棚改貨幣化”政策就是部分退出,高庫存的縣城仍在繼續實行。

熱點城市在嚴控地價的前提下,供應量會加大,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會有所回升,但溢價率仍將維持低位;重點三四線的熱度仍將繼續,樓板價仍將維持高位,出現明顯波動的幾率較小。

長期來看,大家重點可以關注一二線城市住宅;一線及強二線商辦物業;老交易對手、業績為王大房企。同時須關注政策加碼、中小房企融資壓力及紅利達不到預期等風險。在政策頻出、強監管的趨勢下,建議分散投資,優選優先股、核心資產類組合基金等。


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難的年份,回報更高


兩年前,創業公司想拿錢,變得很難了,兩年後,VC/PE自己想拿錢,也變得很難了。

上半年的VC/PE市場基金募集態勢表現低迷,募資週期增長。據統計,完成募集基金數量同比下降19.51%,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74.59%。

業內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家成立近五年的風險投資機構,除了前臺,人人身上都背上募資考核指標,可以說是全員募資。

原因並不是股權基金不賺錢了,而是因為下面這三方面:

一是資管新規設定了更高的合格投資者門檻,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節奏的放緩,PE資金的來源受限;

二是私募股權基金爆發式增長,搶食的多了;

三是投資屬性決定了其回款慢,無法完成有效的正循環。

事實上,雖然在2011年以後,受到金融監管以及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整體市場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減少,但從2014年開始,退出項目的投資回報已經開始回升。2017年平均內含報酬率高達77%,較上一年的59%有大幅提升,平均回報倍數3.06的水平亦成為近五年來的最高。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從各個行業的退出表現來看,TMT和消費行業成為平均內含報酬率最高的兩大行業,分別達到68.52%和65.54%,其中TMT依舊是投資最為熱門的行業,自2012年的累計投資數量高達21970個。

總的來說,從歷史數據看,募集低迷的年份,平均淨IRR的表現反而比較高,即市場情緒是業績的反向指標。

圖表:募集低迷的年份IRR反而比較高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儘管當下私募投資基金募集面臨挑戰,但這不會成為長期趨勢。在股市不斷調整、債市違約頻發、房地產投資受限、外匯監管嚴格,而股權投資回報有所反彈的情況下,私募股權投資會是資產配置的好選擇。


A股:謹慎撿錢


上半年的股市是令人傷心的,先給你個甜棗,然後狠狠地抽你一巴掌。美國加息、中美貿易爭端、企業債違約頻發……一套組合拳已經把上證綜指從1月末的3500多點幹到6月下旬的2800多點。

但有個道理是肯定的,大量的股票在連續暴跌後,一定有跌出了投資價值的,格力、五糧液在15年的時候也跌得很慘,現在早已連續創新高。被錯殺的好公司,只要給予時間,都會慢慢走出他應有的價值。

A股當前整體市盈率(TTM)僅有16倍多點,不論與全球其他市場比較,還是與自身歷史相比,都處於較低水平,中長期投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歷史上在A股整體市盈率20倍以下的較低估值水平投資私募股票基金,用平均收益率來衡量,未來大概率獲得正收益。隨著持有期限的延長,回報效果更好。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現在很多投資者選擇觀望,希望等待各種不確定性解決之後再配置和投資。但問題是,試圖尋找最佳投資時點往往得不償失,因為股市大部分收益來自少數時間。

假設2016年2月初到2018年1月底兩年時間,我們最初投資10萬於上證綜指(假設可以投資),累計收益超過27000元;如果錯過最好的五天,收益就只有8500多元;而錯過最好的十天,就開始虧損了。所以堅持投資往往是更好的策略。

下半年三大錯覺:房價要大跌,股市要大漲,私募股權基金不值得愛


當然,在去槓桿背景下,普漲仍然是很難的,諾亞財富認為,A股短期會繼續波動,行業與上市公司業績繼續呈現分化格局,普通投資者獲利難度加大,股票要控制在一定倉位。

基金方面,根據歷史經驗,在股市波動較大時,市場風格的變化較為頻繁,均衡配置各類風格的股票基金是較好的策略。普通投資者應均衡持有多元分散的基金組合,組合基金(FOF、MOM)和市場中性策略基金今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債市:度過最黑暗的時刻了


上半年的債市天雷滾滾,春和集團、大連機床集團、丹東港、川煤集團、中國城建、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等等,都有債券出現違約。

但事實上,上半年債市走出了一波小牛市。截至2018年6月30日,今年以來中證全債指數上漲4.35%。雖然漲幅並不起眼,但中證全債指數過去10年的年化增長率也只有4.7%。

7月,銀保監、央行雪中送碳,央行窗口指導顯示,對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

意思就是鼓勵商業銀行購買較低等級的企業債券,定向的、間接的“印鈔”給企業,幫企業度過難關。

展望下半年,利率債、高評級信用債的配置價值相對較好。債券基金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適合追求低風險、中低收益的投資者,同時各類投資者都可以將其作為基金組合的一部分,來降低整體波動。


大宗商品:需求下滑利空黑金,看好原油


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繼續復甦,內需穩健。但作為全球工業大宗商品重要輸入國的中國在金融去槓桿背景下流動性驅緊、基建下滑,對工業品需求難以維持往年水平。

黑色金屬:2018年鋼鐵等黑色金屬品種需求端受制於融資環境收緊、基建大幅下降等難有起色,而供給端隨利潤回升、開工率增加有序提升。下半年地方專項債可能加速、PPP入庫等可能對商品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但料難以帶來大幅上漲。

原油:下半年美國經濟繼續復甦,德國為首的歐洲經濟很可能探底後迎來複蘇,對原油需求旺盛,而各產油國的增產需經OPEC會議協商,具有一定滯後性,油價有望繼續處於上行週期中,幅度取決於各產油國增產額度。

黃金:下半年仍受制於美元加息、美國經濟復甦、美債收益提升等因素,但貿易戰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動盪等因素或帶來階段性上漲機會。黃金在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或維持震盪走勢。

農產品:內部存在分化。大豆、小麥、白糖等品種產量較高,庫存水平均處高位,去庫存壓力下價格有下行壓力。而棉花、玉米等品種存在供需缺口,價格有望繼續上行。


海外市場投資:小心兩大風險


今年以來風險事件的發生超過年初預期,主要經濟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來自於貿易摩擦、政治風險、貨幣緊縮、以及債務問題的衝擊,經濟復甦面臨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強。

然而目前為止風險事件對經濟的影響仍然以短期為主;主要經濟體內需(投資、消費)增長仍然較為穩健,全球復甦仍將持續。

美國經濟:未必是強弩之末,2018經濟增速或升至2.7%。

展望下半年,兩大風險不容忽視:

1)美國財政刺激導致經濟過熱;

2)以美國為主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帶來挑戰,貿易爭端引發經濟復甦偏離預計軌道。另一方面,美國科技類和東南亞資產在未來的表現會相當理想,可做適當配置。

請關注股權君,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交流。私信我,有股權資料大禮包奉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