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故鄉韶山:圖4是主席出生的地方,圖8主席在此隱居11天


圖:毛主席故居航拍照。故居為土木結構,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稱一擔柴式)的農舍。

具體來說,毛主席故居是泥磚牆,小青瓦,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後有天井、雜屋等,現有房屋13間。圖:在毛主席故居參觀的遊客。可以說,每天毛主席故居前都有大量遊客排隊參觀。

資料顯示,1929年毛主席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遭到破壞。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按原貌修復。圖:毛主席故居的廚房,可以看到當時南方流行的土灶。

1910年,毛主席的父親毛順生想讓兒子去做生意,而毛主席卻希望能走出韶山沖繼續求學。圖:毛主席父母的臥室,毛主席就是這間屋子裡出生的。

在毛主席的的堅持下,父親最終還是讓他走上了求學之路。臨走前,毛主席給父親留下了一首名為《七絕·改詩贈父親》的詩,內容是“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圖:毛主席故居里的遊客

毛氏宗祠。該宗祠修建於乾隆年間,祠堂門樓簷牙高啄,上方懸掛“毛氏宗祠”的匾額,門兩側有對聯,“注經世業,捧檄家聲。”

1959年6月,闊別故鄉32年後,毛主席終於回到故鄉。在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庫游泳後,毛主席對身邊人說道,“在這個山溝裡修幾間茅房子,我老了來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會議也可以在這裡召開。”圖:滴水洞別墅入口處

滴水洞一號別墅。從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主席曾在這裡隱居生活了11天,至於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滴水洞一號別墅鳥瞰,建築風格與中南海房屋類似,青磚灰瓦。這棟房屋於1960年修建,1962年竣工,後增建了防震室、防空洞等。如今的滴水洞,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風景區。 (更多正能量資訊,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正視”,歡迎留言點評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